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 |
|
|
|
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4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60529967
·条形码:97875605299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制冷空调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及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变容量空调技术、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CO2制冷、冷冻冷藏柜、制冷空调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离心式、螺杆式、涡旋式等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最新技术;制冷剂及其替代物等。通风机是制冷空调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也作了简单介绍。《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内容中包括了作者近20年来积累的科研成果、国内外制冷空调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及给研究生授课内容。《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适用于高等院校制冷低温工程学科和暖通空诃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制冷空调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制冷剂及其替代
1.1 概述
1.1.1 对制冷剂的要求
1.1.2 制冷剂的类别及命名
1.1.3 混合制冷剂
1.2 制冷剂的性质
1.2.1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1.2.2 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替代制冷剂及其应用
1.3.1 两个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1.3.2 制冷剂的环境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1.3.3 CFcs制冷剂的替代
1.3.4 HCFCs制冷剂的替代
1.3.5 天然制冷剂的使用
1.3.6 替代制冷剂的实际应用
1.3.7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第2章 制冷空调用冷凝器、蒸发器
2.1 常用冷凝器结构
2.1.1 风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1.2 水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1.3 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
2.2 冷凝器的仿真计算
2.2.1 基本模型
2.2.2 算法设计
2.2.3 仿真实例
2.3 冷凝器传热强化
2.3.1 冷凝器空气侧的传热
2.3.2 冷却水侧的污垢热阻
2.3.3 制冷剂侧冷凝传热的强化
2.4 常用蒸发器的结构
2.4.1 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2.4.2 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2.4.3 降膜蒸发器
2.5 蒸发器的仿真计算
2.6 蒸发器传热强化
2.6.1 蒸发器空气侧的传热强化
2.6.2 冷冻水侧的传热强化
3.6.3 制冷剂侧蒸发传热的强化
2.7 热泵型机组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协调优化
第3章 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
3.1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
3.1.1 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1.2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
3.2 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
3.2.1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2.2 输气量调节和内容积比调节
3.2.3 润滑系统
3.2.4 螺杆制冷机的经济器系统
3.2.5 螺杆压缩机的结构
3.2.6 螺杆压缩冷水机组
3.3 离心式压缩机冷水机组
3.3.1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结构
3.3.2 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系统
3.3.3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负荷调节
3.3.4 变频驱动离心式冷水机组
3.3.5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第4章 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
4.1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现状与展望
4.1.1 空气源热泵空调概述
4.1.2 空气源热泵空调组成概述
4.1.3 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4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展望
4.2 空气源热泵空调换热器设计与优化
4.2.1 支路数对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4.2.2 流路布置对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性能影响
4.2.3 热泵空调冷凝与蒸发两用换热器的优化概述
4.3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结霜动态特性
4.3.1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结霜的影响因素
4.3.2 空气源热泵空调结霜动态特性研究
4.4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除霜动态特性
4.4.1 空气源除霜方法简介
4.4.2 空气源热泵空调逆循环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的比较
第5章 地源热泵技术
5.1 地源热泵系统概述
5.1.1 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知识
5.1.2 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概况
5.1.3 水源热泵机组
5.2 地源热泵的低位热源
5.2.1 土壤
5.2.2 地下水
5.2.3 地表水
5.2.4 城市污水
5.3 土壤热交换器系统
5.3.1 土壤热交换器的构造和埋管布置方式
5.3.2 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分析
5.3.3 土壤热交换器的安装
5.4 地表水换热系统
5.4.1 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形式
5.4.2 换热器的设计
5.5 地下水换热系统
5.5.1 热源井的设计
5.5.2 地下水回灌技术
5.6 水环路热泵系统
5.6.1 水环路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6.2 水环路热泵系统的结构特点
5.6.3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节能探讨
第6章 变容量空调技术
6.1 变容量空调的特点与现状
6.1.1 变频压缩机变容量空调系统
6.1.2 涡旋压缩机变容量空调系统
6.1.3 其它变容量空调系统
6.2 变频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6.2.1 变频控制器原理
6.2.2 变频空调器的运行特性
6.2.3 变频空调器季节能效比的实验和计算方法
6.3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6.3.1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6.3.2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与常规涡旋式压缩机空调系统的比较
6.3.3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与变频空调系统的比较
6.4 变容量空调的典型流程
6.4.1 变频空调系统的典型流程
6.4.2 涡旋变容量空调系统的典型流程简介
第7章 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
7.1 概述
7.1.1 蓄冷空调应用背景
7.1.2 蓄冷技术的发展历史
7.1.3 蓄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7.2 蓄冷与蓄热材料
7.2.1 对蓄冷与蓄热材料的要求
7.2.2 蓄冷材料
7.2.3 蓄热材料
7.3 蓄冷与蓄热空调系统
7.3.1 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策略
7.3.2 蓄冷空调系统
7.3.3 蓄热空调系统
7.4 蓄冷设备
7.4.1 盘管式蓄冷装置
7.4.2 封装式蓄冷装置
7.4.3.冰片滑落式蓄冷装置
7.4.4 冰晶式蓄冷装置
7.5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与经济性分析
7.5.1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7.5.2 经济性分析
第8章 CO2制冷
第9章 冷冻冷藏陈列柜
第10章 制冷空调通风机
……
序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高层次人才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课题研究等。文献阅读与课题研究无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样,课程学习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与创新方法,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围绕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同时,开设了一批研究型课程,支持编写了一批研究型课程的教材,目的是为了推动在课程教学环节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型课程是指以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由具有高学术水平的教授作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以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和前沿知识为内容,以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导,适合于师生互动,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的课程。研究型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前沿动态,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探索研究与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出版研究型课程系列教材,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虽然已出版的教材凝聚了作者的大量心血,但毕竟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工作。我们深信,通过研究型系列教材的出版与完善,必定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摘 插图:
第1章 制冷剂及其替代
1.1 概述
制冷技术是使某一空间或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环境温度,并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状态的一门科学技术。制冷空调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对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制冷空调设备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制冷空调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新能源新材料利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全球气候变暖控制等方面都对制冷空调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制冷剂及其替代就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这里涉及到对原有及现在使用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对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工质实施替代的基础研究;新的环保型的替代工质的寻找;热物性及其热力特性的研究;在工业、商业和家用制冷空调领域中推广新工质的工程应用开发工作。为了全球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制冷空调新工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减少排放和加强回收。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作介质,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制冷系统中赖以进行能量转换与传递的物质。制冷的方法比较多,最重要的一类是利用物质相变制冷,其中大多数是采取液体气化制冷循环,制冷装置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剂在制冷装置中的蒸发器内的低温下气化,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而制冷,再在冷凝器内的高温条件下凝结,把热量放给周围介质,重新成为液态制冷剂,不断进行制冷循环。所以,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周内能够气化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用,利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流动,通过其自身热力状态的变化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