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2011-03-21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去商家看看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去商家看看

 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5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309060830/9787309060836
·条形码:97873090608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得到加强,为了能更有效地支配全国各地,中央王朝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加强了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那么,在中央祭祀政策实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分布于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到底又是如何去“适应”王朝的祭祀政策的呢?民间信仰领域又曾出现过什么样的“洗牌、重组活动”呢?而这其中的主角,即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集团在参与、主导其变化呢?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书将地理范围锁定在浙江地区,利用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现象作为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
作者简介 朱海滨,1968年10月生,浙江义乌人。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1992—1998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周振鹤教授,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8—2003年留学于日本大阪大学,师从滨岛敦俊、片山刚教授,获博士(文学)学位。2003—2004年任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2004年7月起被聘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擅长于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史研究,已在《东方学》、《东洋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目录
序一滨岛敦俊

序二周振鹤

序三葛剑雄

内容提要

绪论: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近世中央祭祀政策的变迁
三、祭祀政策与地域社会
四、目标和方针

第一章关羽信仰的传播及普及——以浙江省为中心
序言
一、宋元时期浙江省的关羽庙
二、作为军神的关羽信仰
三、明中期以后关羽庙的兴隆
四、清王朝对关羽信仰的支持和推动
结语

第二章周雄信仰的发生及其变貌
序言
一、周雄的出身和事迹
二、南宋后期信仰的产生——五显神的从神
三、明代中期孝子传说的出现
四、明末清初钱塘江江神传说的出现
五、明清时期的乡曲保全传说
结语

第三章胡则信仰的产生与扩大
序言
一、胡则的生平和活动
二、奏免身丁钱传说与胡则信仰的形成
三、胡则信仰的扩展
四、僧侣、士人和胡则信仰
结语

第四章地方神信仰与区域
序言
一、杭嘉湖宁绍五府
二、金衢严三府
三、温台处三府
四、影响地方神信仰差异的主要因素
结语
结论:从民间信仰窥视中华文化
一、祭祀政策、民间信仰、地域社会
二、从民间信仰的层面窥视近世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综合目录
一、正史、政书、文集、笔记等(按撰者朝代排列)
二、方志类(按修纂年代排列)
三、中文论著(按编著者姓汉语拼音排列)
四、日文论著(按编著者姓五十音排列)
五、英文论著(按编著者姓拉丁字母排列)

索引

后记
……
序言 构成现代中国历史学界核心、并牵引着学界发展的是所谓的77级、78级学生及大致相同时期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人。这些贤士开始学习之时,在下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作为一位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徒,对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状况,我深感不满,只要有机会,我便在中国提起如下的问题:为什么不研究汉族的农村聚落地理?必须要考察汉族农民的社会共同性。与所谓的“无神论”等没有关系,汉族老百姓的共同信仰及祭祀是历史学不可或缺的考察课题等等。
农村聚落、共同性(也可以说成是共同体)、共同祭祀等事项原本应该由本国的学者才能积贮起丰富的考察,像在下这样的外国学者,自然希望在他们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立论。但是,这样的理想状态并没有成为现实,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前有关汉人的信仰、农村聚落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对于乡村聚落地理方面,在很多地区还基本上呈现空白状态。
文摘 一、宋元时期浙江省的关羽庙
1.北宋之前作为地方神的关羽信仰
正如井上以智为①、刘永华②、王齐洲③等人所指出的那样,至晚在唐代时关羽信仰已经出现。但就我所见,北宋末为止,浙江全省范围内尚还没能见到一座祭祀关羽的专庙。这一事实说明,作为民间信仰的关羽神信仰,尚未在浙江地区传播。其原因可能是,关羽神这时还不过是一介地方神,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得到祭拜④。
关于北宋之前的关羽神是地方神这一点,诸先行研究还没有提及过。接下来就围绕这一点,对其展开分析。
众所周知,现存关羽祠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寺内的关羽庙(显烈庙)。至晚在唐代中期,该庙就已存在。北宋绍熙二年(1095),玉泉寺的关羽庙被朝廷赐予"显烈"庙额,接下来的崇宁元年(1102),朝廷加封关羽神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朝廷又把其封号提升为"武安王"⑤。关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对关羽神的加封,井上以智为认为当时的金国对宋朝构成威胁,为了抵御外敌,宋朝军民企求得到关羽神明的加护。
据Hanson、须江隆等人的研究,宋王朝在授予神灵封号、庙额之前,都需要有地方上的人士向当地长官(知县、知州)等申请,再由他们向上一层的转运使申报,最后转运使把地方上的意愿传达给中央。中央在审核神灵具体的灵异事迹后,再决定是否授予神灵以封号或赐额③。也就是说,宋王朝之所以授予神灵以封号,是出于地方上的请求,满足民间社会的需要,并非是有意去神化一些没有民间基础的神灵。松本浩一指出,宋王朝操作、运用加封、赐额政策的意图,是为了严格区分正祠与淫祠,在用正祠去教化百姓的同时,对蛊惑人心的淫祠则实施弹压的措施④。针对关羽神的加封、赐额,应该放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也就是说,前述忠惠公、武安王之类的封号,是当时祭祀政策的一种具体操作。
为了补充说明上述的推断,下面来看一下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关羽神的碑文——南宋荆门军萧轸所撰的《加封英济王碑记》⑤:淳熙十四年襄阳王公袭世其家拥郡麾,谓王之有功于民也,前列其状于部使者,上之朝廷以求加封。褒崇节概,不吝爵号,赠日英济,宠渥极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