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 |
|
|
|
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
·ISBN:7501316481
·条形码:97875013164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张东荪是一位有建树的哲学家, 他引进西方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提出别具特色的建议。尤其他关于民族宗教的表述启迪人思。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他的思想成果对广大学者有很大的影响。
张东荪注意从文化的角度关心哲学,认为哲学是理论知识的代表,应该与实际的生活有所联系。张东荪关心中国文化建设,并知晓中国的文化国情,要为扩充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建立中国人的信仰殿堂做自己的努力。他选择了哲学,认为建立一个新哲学体系是达到以上目标的唯一路径。他引入西方哲学,又对中国的传统割舍不断。他主张道统观,认为在世界上有两个基本的道统,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道统,一个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道统。中国的道统主要是儒学与理学(儒学的发展形态),西方的道统是耶学(基督教)与民主。在他看来,假如中国的道统中融入西方的道统精神,中国文化将会绝处逢生。张东荪特别强调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即保持学术和思想的自由。他对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他的理解今天依然具有启发作用。
媒体推荐 后记
当初引起我研究张东荪思想兴趣的,是大学时代在河南大学图书馆读到妁张东荪的《新哲学论丛》。素来对哲学感兴趣而没有机缘进入哲学殿堂的我,当读到其中的《一个雏形的哲学》时,顿时产生了一股震颠般的喜悦,从内心敬服这位中国哲学家学识的渊博和思想的深刻。从那时起,我便梦想着有朝一日真正作了研究工作,一定首先选定张东荪思想作为研究方向。当侥幸读了研究生后,便决定以张东荪生平及思想为研究课题。当初仅仅是想写一篇有关张东荪的硕士论文,最终的研究目标也不过是撰写一部关于张东荪生平与思想的著作。幼稚的我显然对研究这项课题的艰苦性和长期性准备不足,决没有想到这项课题竟会耗费自己整整10年的宝贵青春。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很快使感到研究任务的艰苦和沉重。对于张东荪这样一位曾经活跃在近代中国政治领域和学术思想领域的有影响的人物,对于张东荪博大的思想体系,我意识到,仅靠当时我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水平,根本无法将研究领域涉及张东荪思想的各个方面,更不敢想将其所有方面研究透彻。因此,我做的第一步工作,便是集中精力和财力,搜集有关张东荪的各方面资料,为研究工作做好扎实的资料准备。10年采,我天南海北到处搜求,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拜访了一些历史当事人,得到了张东荪家属的大力支持,掌握了一批张东荪的第一手资料。正是在师友和张东荪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初步完成了
艰苦的资料准备工作。
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我编撰了《张东荪著述年表》及《张东荪年谱》(初稿),然后开始进行张东荪思想的专题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中,在王桧林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首先选定张东荪思想中介乎哲学与政治思想之间的文化思想作为研究方向。三年艰苦研究的成果,便是那部《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8年6月版)。随后,我有幸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动站,得以继续进行张东荪思想的专题研究。在耿云志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我选定张东荪的政治思想作为研究方向,将研究课题定为《张东荪政治思想研究》。利用近代史所得天独厚的资料优势,在注重史料考证的优良学术氛围下,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我如期提交了出站报告。迭份报告经过修改,以《张东荪传》为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5月出版。
在研究张东荪政治和文化思想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考察张东荪的哲学思想,计划在完成《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及《张东荪政治思想研究}后,再用若干年时间研究张东荪哲学思想。正好承蒙房德邻、郑大华两位先生厚意,约请撰写《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我得以将自己多年研究张东荪哲学思想的思路加以整理,将张东荪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考察,把自己思考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出来。
对于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体系,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对于张东荪的哲学思想,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受过专业哲学刘练的哲学工作者,自然会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的是一套哲学的方法,注意发现张东荪哲学中的“义理”,井会对其具体的哲学观点作出评判。对于像张东荪这样的哲学家来说,这样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是必需的,也是应该肯定的。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把握一个哲学家思想的深度,才不敌于使对张东荪哲学思想的研究流于形式。而对于一个受过多年历史学训练的历史研究者来说,如果仍然采取哲学研究者的祝角和方法,显然有一定困难,并且即便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可能由于自己知识结构和哲学素养有限的原因,不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会在对张东荪哲学观点的评判上产生“力不从心”之感。10年来,张东荪哲学思想始终是引起我研究兴趣的问题,但同样也是令我生畏的领域。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是:一个历史研究者,尤其是一个思想史研究者,究竟应该从怎样的角度、运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上的哲学家?
……
编辑推荐 张东荪是一位有建树的哲学家, 他引进西方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建设提出别具特色的建议。尤其他关于民族宗教的表述启迪人思。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他的思想成果对广大学者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概论(代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学术思想的演变
一 对西方哲学的介绍
二 创建“新哲学”体系
三 哲学思想的转变
……
文摘 书摘
(一) 哲学思想转变的契机
导致30年代中期张东荪哲学思想上进行第三次转变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来说,是由如下几种因素促成的。
首先,从张东荪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考察。通过对认识问题的十多年研究,他渐渐发现了已往西方认识论的局限性,发现了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人,并不是抽象纯粹的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上的社会的人;不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而是作为类和群的人。以往西方哲学家们的认识论,主要讨论个体的抽象的人的认知过程、认知性质及获得知识的情况,而实际上现实的问题却是:作为社会的群体的人,外界的环境对人类认知的影响,远远大于认知过程中其它认识要素的影响。而以往的哲学家却恰恰忽视了外界认知环境因素对认识的巨大影响,只是局限于认知范围内的诸因素的影响。这种研究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难以全面说明人类认识的许多现象,特别难以说明人类认识受制限的真正原因。这种局限,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们的局限,也同时是张东荪“多元认识论”的局限。可贵的是,张东荪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力图有所补救。这种自觉的补救意识,无疑促发了他将认识论研究的重心放在社会文化对知识的影响上。
对于自己对以往认识论局限的怀疑和自觉意识的萌生,张东荪在《知识与文化》中作了集中阐发。他说:“以往的学者论到知识只见到个体的有机体界的存在为止,而没有看到在此以上另有一个界亦是存在的。”所谓“另有一个界”,就是指超有机界的社会文化界。正是看到了社会文化界对人的知识形成的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张东荪才会突破以往知识论的狭隘性,努力讨论个体之知积淀为社会之知、社会之知制约个体之知的问题。
同时,通过对西方哲学的多年潜心研究,张东荪越来越觉得西方哲学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中国人心中所思考的问题,东方与西方哲学家在思想的路子上有差别。而这种差别表明,西方哲学上的问题并不是人类的共同问题,只是西方人心中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差别本身,人们并没有给以理论的说明。这种现象,促发了张东荪对中西哲学及思想的比较和研究,促发了他对康德以来的近代知识论进行修正的念头。对此,张东荪自己曾解释说:“原来我这个意见
曾蓄在心中有好多年,最初使我得着一些暗示乃是由于我发见西洋哲学上的问题大半不是中国人脑中所有的问题。我因此乃觉得西方与东方在心理上,换言之,即在思想的路子上,确有不同。根据这一点,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