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全传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尚小云全传 |
|
|
|
尚小云全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6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068083X/9787500680833
·条形码:97875006808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尚小云全传》是作者继《梅兰芳全传》、《程砚秋全传》之后,潜心创作的又一部全面展现京剧艺术大师艺术与人生、命运与性格、心理与情感的力作。全书以一代京剧名旦尚小云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核心,再现其丰富而坎坷的经历:如何以他的勇气与才智,闯过一道道急流险滩;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磨砺锤炼、苦心孤诣;如何急公好义,热心办学与助人。通过作者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在读者面前立起的,是一个品质高尚、性格独特的人。
编辑推荐 《尚小云全传》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一/06
序二/08
第一章 族门之外的尚氏后人
尚可喜的后代,是“罪”
尚小云最初不叫“尚小云”
关于学戏的一则传说
卖身学戏
进了三乐班
“七年大狱”的科班生活
师承名师学戏
“正乐三杰”
助苟慧生逃跑
“第一童伶
遭受冷遇
搭班春合社
第一次赴沪演出
“童伶大王”
与“国剧宗师”杨小楼的合作
《楚汉争》和《霸王别姬》
武戏“文”唱和文戏“武”唱
结婚了,向岳父学习《昭君出塞》
续娶梅兰芳的表妹
随王瑶卿学习《失子惊疯》
和马连良的合作
“三小一白下江南
和余叔岩的合作
入宫唱戏
初次创排新戏
1.《红绡》和《张敞画眉》
2.《秦良玉》和《五龙讫祚》
“三只碗”和“艺术之宫”
独特的生活习惯
第二章 协庆社时代
自组班社
与言菊朋的“闹翻”
集中排新戏
“四大名旦”的产生
四大名旦排座次
四大名旦之比较
横遭流言非议
四大名旦的合作
盛况空前的“杜家堂会”
尚小云的“义”
痛失慈母
义助富连成
与富连成的恩恩怨怨
收张君秋为义子
义助长庆社
与袁世海的分分合合
承包第一舞台
第三章 倾家办学
荣春社的创设缘起
荣吞社的正式成立
关于荣春社
“一个嘴巴五块钱”
弟子偷鸡章
因材施教
开除徐荣奎
卖房、卖车、卖字画
荣春社关门
出任梨园公会会长
再排新戏
尚门弟子
第四章 走进新时代
认识解放军
参加戏曲讲习班
成立尚小云剧团
创编《墨黛》
《洪宣娇》事件
八年巡演
1.在南京,当选戏改委副主任
2.在上海,又见黄金荣
3.在东北,被志愿军伤员“拦截”
4.在河北南宫县,饱受家乡人民的情暖之心
5.在山东,客满又客满
6.在部队,风雪中演唱
7.在中南海怀仁堂,遇见周恩来
第五章 迁居西安
两次西安之行
“北京西安一边一半”
无偿捐赠
绝唱《双阳公主》
收徒传艺
拍摄电影艺术片
出任陕西京剧院院长
艺术指导京剧现代戏
寂然离世
尾声
后记
……
序言 故府君小云公,20世纪初年生于北京,六岁从艺,七岁坐科,十四岁膺选“童伶大王”,名动京华。嗣后十余年,敏思苦练,精勤求艺,终成一代宗师。于30年代,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先君视培蓄专业人才为京剧传承大计,遂于30年代末创办科班“荣春社”。其间殚精竭虑,艰辛备尝。心血所系几十余年,以至毁家办学亦在所不惜。40年代后,荣春长喜四科弟子渐次学成从业,多为业界中坚,先君之功于此可见,于京剧教育史亦留其名焉。
先君热心公益,济危扶困,声名素著。凡业内同道有求,无不慨然解囊以应,病则施之以药,亡则葬之以棺。于国族危亡之际,先君更以侠义自任,为梨园公会会长多年。于百业萧条中提振国粹、凝聚人心,为三四十年代京剧行业规范之确立与维护,出力尤多。
余尝以“严父慈母”四字概括先君一生。盖因先君治家,无处弗严;而氍毹化身巾帼,则于豪爽侠烈之中,蕴含温婉淑雅。此亦即先君平生为人之道焉。
文摘 实际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尚小云。他如程砚秋,为减轻家累,为解脱母亲于辛劳,主动要求辍学去学戏。从近处说,去学戏,吃住在师傅家,家中便可少了一张嘴;从长远来说,学戏成名角儿,“骤可致富”,虽然致富的是少数,但如果努力,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致富,将使母亲和两个弟弟从此摆脱“家无隔夜粮”的窘困苦难生活。
尚小云的母亲张文通一听儿子要去学戏,当即就哭了。程砚秋的母亲对儿子学戏的请求最先答复是,不同意,然后,她哭得很伤心。两位母亲何以有如此相似的反应?尽管尚小云的先祖尚可喜已离他三百佘年,但他毕竟是名门之后,正如程砚秋身为官宦后裔一样。张文通不免感慨:身为名门之后,怎么能沦为优伶戏子?不是说,戏子是阔佬们的“玩意儿”吗,她怎么忍心将名门之后送去做‘‘玩意儿’’?再者,学戏极苦,不是普通孩子能够承受得了的,德泉是她的心头肉,她又怎么忍心让孩子去吃那炼狱般的苦痛?
但是,张文通的眼泪中除却不忍、不合外,还有无奈、挣扎。俗话说,“家有半亩地,不让孩子去唱戏”,“家有隔夜粮,孙子不当唱戏郎”。然而,在家无半亩地,家无隔夜粮的生活状态下,孩子不去唱戏,不当唱戏郎,又何以生存?在生存面前,自尊和高傲都是奢侈品。她无以表述她的内心,唯有哭泣。
年幼的尚德泉无法体察母亲复杂的内心,他只知道,学戏是唯一出路。所以,他一再坚持,甚至以孩子特有的纠缠方式,反复请求母亲首肯。张文通不得已,只好说:“外人都说,唱戏的最丢人。”这个时候,尚德泉终于了解了母亲不停哭泣的原因,他爽直地说:“唱戏能挣钱,能让家人吃饱饭,不丢人。”
后记 在继梅兰芳、程砚秋之后,我又穿越时空拜访了尚小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有一条,当物体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运动时,时间就会倒流,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童年。这在常人的思维里是很难想象的,按照现代科学发展的速度,当代的传记作者恐怕不大有机会乘上穿越时光隧道的列车,旅游般地浏览自己的童年,也浏览传主的一生。我们还只能乘坐电力火车,跑到各地去采访健在的人们,到图书馆、档案馆去翻阅横陈的历史。
在着手为写本书做准备中,我曾几次到上海去,其间几番拜访尚小云之子、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身为中国剧作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先生。他性格爽朗,喜欢仰天大笑,对我写尚小云非常支持,谈了乃父许多生活中、艺术上的往事,以及他对父亲的了解与认识。这使我对一代京剧宗师多了层感性的、较为直接的认识。巧的是,那两天尚长荣先生正在天蟾舞台演出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廉吏于成龙》,邀我们前往观看。剧中有几场人物动作幅度很大,尚先生以年届七十之龄,在舞台上颠扑起跃,而能从容把握与圆满完成动作,令观众席上激起一片惊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