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斗室中的天下

2010-10-0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斗室中的天下 去商家看看
斗室中的天下 去商家看看

 斗室中的天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302120137
·条形码:97873021201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斗室中的天下》是著名学者资中筠近年来所写随笔、杂文的结集。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专业研究之余的所思、所感,信笔写成;还有一些演讲稿和采访录,思考和心得就是在讲话和对话中形成。眼界开阔,题材广泛,都是近年作者来心之所系,萦绕于怀的几个领域,有一以贯之之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吾土吾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和正义的呼唤,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胸怀。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部不可多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资中筠,女,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湖南,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文系。通英、法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原《美国研究》主编。1996年底退休。仍从事学术研究.写作及学术活动。
学术著作:专著、合著与主编的主要有《追根溯源一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书评》,以及学术论文集《资中筠集》等等。
散文随笔集结成书的有:《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集)、《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人世》。
译著:《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巴尔扎克,法):《啊,拓荒者》(薇拉·凯瑟著,美),《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英)。
媒体推荐 书评
作者倡导社会科学化的国际问题研究,而不是单纯的对策研究或“智囊团”研究,她给国际问题研究注入了文明史的因素,使之更具学术的底蕴。这本书是她的第4本随笔集,多为学海岸边的杂写杂忆和趣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确是身居斗室而心怀天下。既学术的风雅,又有现实的关怀,思想更为成熟,文笔更为优美,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学术随笔佳作。
——中华读书网

编辑推荐 《斗室中的天下》是一部作者的随笔集,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写随笔、杂文、演讲稿、采访录,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专业研究之余的所思、所感,信笔写成的,全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吾土吾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和正义的呼唤,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胸怀。
目录
自序
说中
重建精神的家园
——还是要接着“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
君王杀人知多少——从“以人为本”角度看历史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困境
为实现“为民喉舌”的神圣职责而努力
——作为受众对我国新闻媒体的企盼
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说起,兼及中国国情
如何估量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兼及“西化”问题
中国人在国际关系中的世界观
——兼论“中国例外说”
2003年中国与世界——借压力促改革
学与文
大学文科向何处去
中国人还是应先学好中文
忠实第一,力求神似
——《啊,拓荒者!》中英对照本译者言
深入浅出为文章之上乘——《哲学的慰藉》译序
学术繁荣与翻译质量的悖论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一也谈学术腐败
人物风情
悼父文——五周年祭
但开风气不为师
在胡志明家作客
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的故事及其启示
关于雷海宗先生二三事
特殊年代的童趣几则
在国外“吃请”记
访旧得旧的惊喜——重游维也纳之一
体验“音乐之都”——重游维也纳之二
关于阿瑟米勒的点滴回忆
杂说
“非典”与“五四”精神
痛定思痛话“非典”:再反思
一定要“团圆”到皇帝身边吗?
诺贝尔奖与孔子何干
什么人“经骂”,什么人“不经骂”
“小骂大帮忙”新解
孔子之用,大矣哉!——游曲阜的遐想
财富的归宿
先富起来以后做甚么?
——《财富的福音》一文的启示
一种值得推崇的散财之道
——写在《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出版之时
观念的更新
扫清公益捐赠的法律障碍
逐步从防范向鼓励转移
——评新《基金会管理条例》
道西
实现舆论监督的奋斗史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读后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美国总统的个人作用
美国关于取消遗产税之争的含义
恐怖主义及其启示
“和”还是“战”——对伊拉克问题的思考
从变化中思考大国关系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当前新问题
美国向何处去——有待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修辞立其诚——答《中华读书报》采访(代跋)
……
序言 应一些出版社征询近作,检点笥(其实是电脑),发现自2002年出版随笔集《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之后陆续写下的随笔、杂文,也已足以成集。这些文章与过去一样,都是在专业研究之余随时有所思,有所感,信笔写成。还有一些演讲稿和采访录,那是因为这段时期应邀讲学较多,而有些思考和心得是在讲话和对话中形成,事后整理成章。题材看来覆盖面很广,但都是近年来心之所系,萦绕于怀的几个领域,也有一以贯之之道,所以还不是泛滥无所归。. 为集结出版而重读之下,自己感到意外:本来我已退休多年,与世无争。既无案牍之劳形,又无“课题”之催逼。生活以当前的标准,小康虽不足,温饱尚有余,自以为清心寡欲,足以颐养天年,..
文摘 书摘
现在言归正传,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首先,这个“后发”从什么时候算
起?是从改革开放,还是1949年,还是辛亥革命,还是戊戌政变?这样一算就
发现我们走了许多弯路,实际上已经“发”了好多次,“落后”了好多次,
错过多次机遇。粗略看来我认为至少有四次(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说法,不是
史学界的定论)。
第一次,从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亦即从鸦片战争以后那些先进分子开
始寻求真理到戊戌政变,这个现代化的努力以戊戌政变的失败而告终,中国
失去了走君主立宪道路的机会(洋务运动的得失此处不论)。我们现在习惯于
认为君主一定比共和反动,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
叫“关键在于立宪”,不在于国体形式。现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是有国王的,
包括英国、丹麦,北欧那么多国家都是非常民主、非常先进的国家,但他们
是虚君,包括国王在内都得按宪法办事,这才是主要的。表面上共和了,但
是假的,照样专制,没有民主,那还不如君主立宪呢。中国为什么没有条件
君主立宪,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这一次变革在政治上虽然失败,不能说
一点事情没有做。从洋务运动开工厂,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这批人都曾
经做出过贡献。至于说思想上,那成绩就更大了,从魏源到严复、康有为、
梁启超这些人在近代思想史上功不可没。这算是一次。
第二次,辛亥革命成立民国,那应该算是向现代化方向走了一大步。到
抗日战争之前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教育、金融、新闻,等等都初具一个
现代国家的雏形。但很不幸的是内忧外患不断,先有军阀混战,北伐后蒋介
石政府站稳脚跟,又走向独裁,当然最大的外患就是日本侵略,这一事件整
个打断了我们现代化的进程,对我们民族伤害最大。战后紧接着又打内战,
无暇建设。从1937年到1949年又落后了一个历史阶段。
第三次,1949年以后。可以这样说,这个时期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牛产力
的发展,打下了重工业的基础,在很短的时期内连原子弹都能造了;但一方
面又扼杀了最主要的生产力,就是人的创造性。在思想高度禁锢、一浪高一
浪的政治运动中,人的创造力受到很大摧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有好
多资料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国家同国际水平差距还没有那么大
,等到80年代初再开放一看,“当惊世界殊”!差距拉大了。因为在60年代
到80年代之间,恰好世界进行了与产业革命同样重要的一次革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