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
|
|
|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4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108028956/9787108028952
·条形码:97871080289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侯仁之文集
内容简介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精选了他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五十五篇作品,论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的作者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过程。
作者简介 侯仁之,1911年12月生,山东恩县人,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介绍了近代以来,北京都市空间的拓展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旧城为格局,呈圆形扩展,而谈到保护,也每将旧城如生日宴席上的蛋糕般供奉或移出。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正视北京都市空间剧变的现实,将其作为一人整体,纵向均衡切分成西、东、中三大块,选出18个区域进行观察,分析区域空间的内在逻辑,提示北京都市空间的独有魅力。
目录 序 张玮瑛
城址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沿革
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
说蓟
说燕
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
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
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建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关于京东考古和北京建城年代问题
河湖水系
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
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
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
明陵的水文
从丰沙线到官厅水库
北京城最早的水库昆明湖
踪迹高梁河
戾陵遏与车箱渠
颐和园话旧
北京地下湮废河道复原图说明书
规划、设计与改造
元大都城
明清北京城
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
论北京旧城的改造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
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
评西方学者论述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四例
天安门广场:从宫廷广场到人民广场的演变和改造
北京紫禁城在规划设计上的继承与发展
从莲花池到后门桥
从北京城市规划南北中轴线的延长看来自民间的“南顶”和“北顶”
海淀镇与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关系与文化渊源
要真实、要发展——关于城市古建筑遗址的利用与开发问题的一封信
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
景物溯源
海淀附近地区的开发过程与地名演变
记燕园出土文物——有关地望考证的墓志石
未名湖溯源
记米万钟《勺园修禊图》
圆明园
畅春园的新篇章
北海公园与北京城
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
要看到建设“滨河公园”的历史意义
保护和力求恢复后门桥的历史面貌
亮出白塔功德无量
卢沟桥与北京城
地图与碑记
《北京历史地图集》前言
《北京历史地图集》二集前言
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碑记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
白浮泉遗址整修记
什刹海记
北京城东南角楼记
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简介
北京建城记
北京建都记
……
序言 仁之和我相识在七十五年前的燕园。我于1931年先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学。在位于适楼(现名俄文楼)一层的西南角的那间课室里,我们听洪业(煨莲)教授讲授“史学方法”。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从1932年作为新生踏进燕京大学校门起,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启发下,一步步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清初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和所提倡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仁之的学业探索。1932年顾颉刚教授开设了“中国疆域沿革史”这门课程,探讨历代疆域和政区的演变,后又发起成立以研究古代地理沿革为中心的“禹贡学会”,设在位于燕大东门外蒋家胡同3号寓所。仁之在这里参加过学会的活动,聆听过顾先生的教诲。学会的同名刊物《禹贡》半月刊也于1934年3月出版,成为交流学习心得和信息的学术园地。仁之学生时期在《禹贡》上先后发表过十余篇文章。
1935年长江中下游大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深受震撼,写了《记本年湘、鄂、赣、皖四省水灾》一文。由此,他开始关注历史上水利的兴修并阅读水利史的典籍。他的学士论文便是关于清代黄河的治理,题目选为《靳辅治河始末》。在写作过程中,他注意到辅佐靳辅治河的陈潢起了重要作用,却被诬陷入狱、迫害致死。洪业教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要仁之以《陈潢治河》为题,结合现实,著文宣扬为民除害、以身殉职的陈潢,并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他自己参与主编的《大公报·史地周刊》上。
仁之本科毕业后的暑假,参加了禹贡学会组织的“黄河后套水利调查”。这第一次大规模野外考察,影响到他日后对水源水系研究的重视。留校后,仁之担任顾颉刚教授的助教,协助开设“古迹古物调查实习班”,从1936年9月到1937年6月,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都要带学生到事先选定的古遗迹或古建筑物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仁之根据参考资料,写出简要的介绍文章,铅印出来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作为考察的参考。我每次参加,受益良多。这项工作使仁之进一步认识到野外实地考察的重要。他后来多次徒步跋涉,跑遍了北京大半个郊野,尝试将文献的考证和野外考察结合起来。
文摘 插图:
现在我们立足在官厅水库的拦河坝上,面对着这一片平远浩瀚的水面,在重山环抱之中,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气象。回过头来,顺着官厅山峡望去,在幽暗深邃的巉崖绝壁之间,我们仿佛还可以听到过去永定河的狂涛怒浪在这里的奔腾咆哮,但是现在它再也不足以威吓我们了。我们所站立的是何等坚强、雄壮而朴质的一个巨大建筑物啊!这是苏联专家、中国技术人员和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的无比的智慧和力量所共同创造的,是我们千百年来向永定河进行斗争而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标志(图30)。
在拦河坝西端的山崖下,开凿了一条将近500米的输水道,上游进水的地方,设有进水塔,塔内安装了八个用油压启闭的高压闸门,可以按照要求调节流量,放水入官厅山峡。在下游出水的地方,又有修筑坚固的静水池,可以防止流水对坝址的冲刷和破坏。在拦河坝的东端,沿山坡设有溢洪道,长达400多米,等于水库的“太平门”,在上游流量过大、输水道泄流不及时,可以通过溢洪道帮助宣泄,以保障拦河坝的安全,在全部工程尚未完工的时候,水库就已经对永定河的洪水起了拦蓄的作用。从今以后,永定河的下游不但再不会像过去那样遭受洪水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