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娱乐时尚 >

中国电影意境论

2010-08-0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电影意境论 去商家看看
中国电影意境论 去商家看看

 中国电影意境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11271966/9787811271966
·条形码:97878112719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影视学术前沿

内容简介 《中国电影意境论》由刘书亮著,内容包括:意境与电影的关系,电影意境理论溯源,电影意境的物质构成因子,电影意境的镜语构成因子,电影意境的生成机制。
作者简介 刘书亮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主任、教授,电影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当代电影》主编之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表演高职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十隹电视艺术工作者。
主要著作:《中国电影图史1905-2005》(国家级社科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分析系列教程》(总编,共5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出版)《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电视剧:《娥子》(编剧,飞天奖二等奖)《三国演义》(主摄像之一,飞天奖一等奖)《蝴蝶兰》(导演)《无花的夹竹桃》(导演、主演之一)《幕起幕落》(编剧、导演)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意境论》旨在运用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理论作为立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电影本体,从电影意境的物质构成因子、电影意境的镜语构成因子、电影意境的生成机制、电影意境的形态和体式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中国电影意境的创造和审美,并试图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化的立论框架。
目录
导言
第1章意境与电影的关系
第一节意境与中国人文精神
一、西方的人文精神——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二、中国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
三、天人合一的哲学依据——元气论
四、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根源——农业文明
五、整体直觉感性思维(意象)
六、禅与意境
第二节意境的构成因子与生成机制
一、意境的构成因子
二、意境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探讨电影意境的目的与可能性

第2章电影意境理论溯源
第一节 电影意境与中国电影民族化
第二节 电影意境理论发展概述

第3章 电影意境的物质构成因子
第一节“景”之构成要素与作用
一、景是创造电影意境的母体
二、风水术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响
三、“道”、“禅”思想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响
四、古韵古意与建筑意境
五、“景”的三个层次
六、雨、雪、风等特殊景物要素的抒情作用
第二节事之构成要素与作用

第4章 电影意境的镜语构成因子
第一节透镜与笔墨韵味
第二节布局与空白
第三节光线与影调
一、光线与造型
二、光线与情绪
三、光线与象征
第四节运动
第五节音乐音响
第六节蒙太奇

第5章 电影意境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实境与虚境
第二节 电影实境中的虚实相生结构
一、空间向度
二、时间向度

第6章 电影意境的形态与体式
第一节意境形态阴阳刚柔
一、阳刚之境壮阔宏大
二、阴柔之境优美婉约
第二节意境体式有我与无我
一、电影的“有我之境”之范例分析
二、电影的“无我之境”之范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华夏文明,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一个历史上基本独立于其他文明的文明。在许多个世纪里,华夏文明以其辉煌成就领先于世界。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勃兴,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中国,相形见绌。两种异质文明多层面的反复冲突,使华夏文明的落后和衰败暴露无遗。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被迫摒弃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幻觉,痛定思痛,放下身段,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进而到文化层面。中国社会处于持续的剧烈震荡之中,华夏文明经历着漫长而坎坷曲折的文化转型,并延续至今。这场文化裂变的深度和广度,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无出其右者。
就文学艺术领域而言,当代中国文苑的面貌,迥异于往昔。传统的文学以抒情的诗词、散文为正宗,叙事体裁的小说、戏曲难登大雅之堂。而今小说、戏剧则居文坛要津。文学语言也从雅致的文言文转换为通俗的白话文。戏剧方面,除传统的“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活跃于中国舞台的,还有舶来的话剧。绘画领域,西方的油画、版画等品种与国画并肩而立。西方音乐和西方乐器比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在中国乐坛似更有影响。其他如舞蹈、杂技等,莫不呈现为中西并存或中西融合的局面。也许只有源于中国象形文字书写的书法艺术,未曾受到欧风美雨的侵袭。
文摘 第二节意境的构成因子与生成机制
现在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意境这个概念了。如前所述,意境是诗词、书画、戏曲、园林诸艺术门类中,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所创造的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主观情思与生命感悟的,意象契合、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虽然并非同一概念,但二者又有相通之处。意象的外延比意境大,而意境的内涵比意象深。意境产生自意象,又超越意象(境生与象外)。我们可以说一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都是意象,但意境却是具有意象美的作品中那些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给人以“味外之味”之审美感受的作品的美学特征。如前所述,“境”乃“以心为宗”之境,比之意象,意境更富有心灵化、虚化的色彩。另外,“境”之不同于“象”,还在于“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单一的形象,但“境”却必须是一个面(境,竟也,界也)、一个包容诸多“象”的有机空间和整浑世界。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可以说“古道”是一个意象,“西风”是一个意象,“瘦马”又是一个意象,但它们各自都不能构成一种意境。唯有在整个那首词中,在与其他景物、意象的有机联系中,它们才共同构成了一种天荒地老、孤苦无依、飘零天涯的意境。
一、意境的构成因子
现在,我们来看意境的构成。
意境之构成因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日状景;二日抒情;三日写意。
后记 研究电影意境这个话题说起来由来已久,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电影意境论》。当时我的学理功夫还很稚嫩,对于意境的理解仅止于赋、比、兴的层面,再加上当时能看到的电影资料委实太少,只能拿有限的一点电影的例子硬往意境上套。时隔年,中国电影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有意境之美的电影可谓洋洋大观,而且美学界研究意境的著述也已经硕果累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获得影片资料的途径已经广为敞开。现在再来研究中国电影意境,我感到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以中国自己的美学理论来研究中国电影。我以为在中国电影中存在的某些独特的艺术现象,只有用中国自己的艺术,乃至哲学理论才能解释得通。我最终的设想是建立一个中国电影艺术诗学体系,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我想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继承与高扬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当为一种必须与必然。在这方面,中国的电影创作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理论则显得像一条瘸腿。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电影创作也势必后继乏力。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宋家玲教授,他为我的写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大政方针并给予了十分具体的指导。我还要感谢蒲震元教授、郑洞天教授、郦苏元教授、胡克教授、丁亚平教授、周月亮教授、何晓兵教授,他们都给我提供了启迪性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施旭生博士、张宗伟博士、史博公博士、侯军博士、徐辉博士、刘硕博士以及张建勇先生、向竹、王敏、梁璐璐女士等,他们都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图书和影片资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