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138386/9787807138389 ·条形码:978780713838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 |
|
|
|
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138386/9787807138389
·条形码:97878071383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的文章,是沈迦先生过去十余年间陆续写的,当然,以写于近三年的居多。沈迦先生说,他自小便有“附庸风雅”的毛病,很庆幸,那里收藏没有今天这么热,名家书画也没有今天这么贵。作为普通人,那里凭着不多的收入,还能买得起几张小画。
《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所写的内容,又有点四不像,既不像书画鉴赏文章,又不像收藏过和记趣。也可以说,沈迦先生是写画外之事,写其本事,如潘静淑和吴湖帆、徐悲鸿与孙多慈、贝聿铭家族、闻兰亭、汪日章,等等,也许他们算不上惊天地对地的人物,但又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普通人。
作者简介 沈迦,笔名阿雅。男,1969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9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新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曾任《温州日报》社记者、编辑,后入商海。现在写得最顺手的就是以《甲方、乙方》为开头的商业合同,于是干脆就把自己的办公空间命名为《甲乙堂》。
编辑推荐 《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代序 甲方乙方第三方
一 普通人
二 贝家记事
三 丁亥沉重癸未沉重——庞莱臣《水村消夏图》读记
四 孙多慈与徐悲鸿的温州之约
五 江弢老竟以穷死
六 永嘉佳日——谢玉岑在温州的时光
七 蒲华独行
八 汪日章的人生画卷
九 王一亭借巨款要做什么?
十 日月楼中的如水月色
十一 依乡稀国梦中迷——说不清的闻兰亭
十二 沈寐叟一声叹息
十三 曹坏蛋也会写字?
十四 杨柳楼台
十五 仰止亭前看落花
十六 末代衍圣公
十七 阮元仅是天才吗?
十八 褒贬端方
十九 一个人的徽州——从黄宾虹致芚公信想开去
二十 废纸篓里的沙孟海
附录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二十一 曾衍东来到温州
二十二 顶级棒的高干子弟
二十三 不会刻印的西泠印社社长
二十四 状元张謇的儒商情怀
二十五 学颜当如斯——访谭延阎墓
二十六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二十七 我知五味和谁识梅调鼎
二十八 曾克耑拼图
二十九 葛岭的冬天
附录 风情犹拍老人肩——文坛老人黄源印象记
三十 池上楼里玉海楼外
三十一 直大方伯——杭城寻找八千卷楼
三十二 河边的铁琴铜剑楼
三十三 蒲坂藏书的前世今生
附录 模糊的姚钧石
后记
……
序言 我原来是“卖文为生”的,后入商海。现在写得最顺手的便是以“甲方、乙方”为开头的商业合同,于是干脆就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甲乙堂”。
曾供职于温州日报,与金辉同为副刊编辑。两人性相近,好书画,嗜好茶,还喜逛书店,被同人称为“本报最高雅者”。
圈中人喜用绰号或昵称相呼.于是我自称“阿雅”,呼金辉为“老高”,取合称“高雅”之意。此称呼已用多年矣。
黄源先生曾为我题书“有为有守”,宝之,悬于公司会客室。员工中午常端盒饭至会客厅用。陈一梁建议改“有为有守”为“有吃有喝”。
解放北路新开一石雕店,见一小寿山石,既润且透,标价200元,欲买。可惜的是店主竟然认出了我,我担心他不好意思收我钱,于是做罢。
第二日即委托发赐前往代购,不料那入见他要买此石,就说:“沈迦叫你来买的吧?”发赐聪明,反问:“谁是沈迦?”
此石后来由渠淼刻“阿雅”二字,现常用。
蔡心谷晚年喜用鸡毫作书。我在其家学书时,先生的鸡毫就搁在书桌上。一日我好奇,拿起先生的笔来写。鸡毫很软,根本不能运笔成字。
先生笑说:姆,用鸡毫写字,你还早着呢。
住高楼,每临池毕,惜无墨池可洗笔砚,只能于抽水马桶里荡之。马桶水充足,适也。老婆说,怪不得,你的字越写越臭。
在家中张挂胡汉民先生的墨迹,老婆凑过来一看,说,这是胡汉三吗?
文摘 插图:
一 普通人
桃花山鸟
为了写这篇文章,特地把潘静淑的《仿张子正桃花山鸟图》悬挂在客厅里。清晨起来,房里尚只有淡淡的亮光,但我第一眼便看见了画中栖在树上的这只黄鹂,她身披黄羽,站立在鲜艳的桃花枝上。潘静淑把红色与黄色都用得那么鲜艳,但我从中却看出一份孤苦来,总感觉有些灰色隐含在这份鲜艳之中。
此画的作者潘静淑不是等闲之辈,她是近代国画大师吴湖帆的元配夫人。吴湖帆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词人于一身,上世纪三十年代,便与张大千合称“南吴北张”。吴湖帆“文革”中冤死时,有人评论他的艺术成就“有待五百年后论定”,现在时间之河还只走了半个世纪,他在中国画史上作为一代宗师的地位已成定论。何用五百年!
讲到潘静淑,我便想起“大家闺秀”这个成语。在流行“野蛮女友”的今天,这个词显得不仅遥远,而且陌生。
后记 网上有句话好像这样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您的不对了。近日读清样,把每篇的文章都重读一次时,这句话常常冒出。我对妻子说,我当年怎么写得这么差。妻子回应:现在其实也差不多。
收在本书里的文章,是过去十余年间陆续写的,当然,以写于近三年的居多。我自小便有“附庸风雅”的毛病,但正式买书画并写书画,也就在这过去的十余年。很庆幸,那时收藏没有今天这么热,名家书画也没有今天这么贵。我们这些普通人,那时凭着不多的收入,还能买得起几张小画。
有几张收藏后,便萌生写点文章的想法,既考证藏品的来龙去脉,亦“为赋新诗”,发发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那时,我尚在《温州日报》副刊做编辑,于是这些感慨,特别是与温州历史文化有关的,偶见于报端。后来几年,我“乘着改革的东风”下了海,每天忙于生意场上的折腾,写作也就算自废武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