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

2010-04-2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801869449 ·条形码:97878018694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 去商家看看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 去商家看看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801869449
·条形码:97878018694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介绍2008年,吴梓明教授选择在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多年来,吴教授一直致力于宗教研究领域,同时又提倡跨学科的方法。本论文集是一部关于吴梓明教授荣休的纪念文集。内容包括: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解读;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留美青年陶行知;20世纪初年留美中国基督徒学生的信仰选择等。
编辑推荐 《宗教·教育·社会:吴梓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介绍了:多年来,吴教授一直致力于宗教研究领域,同时又提倡跨学科的方法。在研究院的招生简章上,吴教授负责的方向为“宗教、教育与社会”。其中,中国基督教史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吴教授的学生也都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最突出的如陶飞亚关于耶稣家庭的研究,后来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他如李智浩做了耶佛对话问题的研究,梁冠霆做了留美华人基督徒群体的研究,曲宁宁做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的研究。宗教教育是吴教授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如吴昶兴、何荣汉、伍德荣和刘贤围绕近代宗教教育界的名人刘廷芳、陶行知、韦卓民、陈垣等进行了个案研究;曾家洛对慈幼会在港教育事业进行了研究。宗教社会学则是吴教授荣休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朱峰结合宗教社会学方法对基督教移民问题的研究,刘义对宗教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何心平所参与的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中国基督教研究项目。另外,如李惠源对近代朝鲜的西学和中学之争所作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目录
心系崇基中大四十年——代序/吴梓明
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为什么会解体——与《牛津基督教史》中一个观点的商榷/陶飞亚
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解读/李向平
双峰对峙——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与金陵神学院之比较/徐以骅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刘家峰
基督教教育与台湾宗教教育发展的愿景/刘一蓉、吴昶兴
当代香港基督教社会福利事业述评/朱峰
慈幼会在港教育事业的传承与变化/曾家洛
留美青年陶行知/何荣汉
韦卓民之“对等文化”/伍德荣
陈垣基督教信仰考/刘贤
佛教的复兴与传教士的转变——中国耶佛关系的变化(1925-1935)/李智浩
20世纪初年留美中国基督徒学生的信仰选择/梁冠霆
左派叙事与文字样板——以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女工夜校回忆录为核心的探讨/曲宁宁
朝鲜王朝末期传统儒学和近代西学之争——兼论18-19世纪朝鲜星湖学派的历史作用/李惠源
“全球地域化的互动:中国社会基督宗教比较研究”项目综述/何心平
全球宗教复兴及宗教政治——一个宗教社会学的理论考察/刘义
后记
……
序言 首先多谢崇基学院教职员团契,特别是伍渭文牧师的安排,让我退休前能与大家再会面,更多谢大家的拨冗光临,参加今日的欢送会。四十年不算太长,但实在过得很快。我十七岁进入崇基,当时是1968年,现在已进入2008年,原来已经过了四十年了。所以当伍牧师邀请我分享的时候,我立时便选上了这个题目:“心系崇基中大四十年”。四十年,真是不简单;在这四十年中,我有三十五年半是在崇基中大度过的,包括学习、生活和工作。我计算过,在崇基念本科四年,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已是四年制的大学,我主修“宗教”、副修“社会学”;跟着三年是在崇基神学院修读神道学硕士(MasterofDivinity)课程,我是第一批入读这个课程的学生,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批获颁神道学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之后,又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读了两年教育文凭课程(1976一1978),教育学院大楼也是在崇基校园之内。所以,我在中大崇基的校园内总共花上了九年的岁月。随后,我亦获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聘为校外文凭课程兼任导师(1979年),再有三年(1979—1982)在中大教育学院担任兼职讲师(Part—timeLecturer)。1982年我有机会前往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进修,第一年读毕文学硕士(主修教育)的学位课程(M.A.inEduca—tion),再花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Ph.D.inEducation);我当时是打破了伦大教育学院学生三年内取得两个高级学位的纪录。
文摘 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为什么会解体——与《牛津基督教史》中一个观点的商榷
耶稣家庭是中国基督教史上颇具影响的乌托邦社团。《牛津基督教史》有关作者认为耶稣家庭在1950年代与三自运动关系紧张是导致其处境艰难的原因,但事实上前者对三自运动表现出很大热情。其解体在于建国后社会安定民生改善,在战乱中兴起的耶稣家庭失去其依托的社会基础;家庭成员通过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等活动与外界社会接触后,对封闭的乌托邦体制下的生活日益不满;同时家庭经济基础脆弱,土改后土地减少也难以维持。因此,正如世界基督教运动中其他国家的乌托邦社团一样,内因是导致家庭解体最主要的原因。
耶稣家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会团体,笔者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耶稣家庭废除私有财产限制血缘家庭,信徒共同劳动、实行公有的平均主义生活方式,因此它实际上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基督教教派乌托邦团体。不过,本文要考察的是这个乌托邦最后为什么会解体。因为在关于耶稣家庭的研究中,这个问题是有异议的。例如在麦克曼勒斯(John McManners)主编的《牛津基督教史》中,鲍尔哈切特(Kenneth&Helen Ballhachet)就认为耶稣家庭对三自运动“态度强硬”,所以“处境艰难”。很明显,这里把耶稣家庭的困境归因于外部力量。这也是海外研究著作中比较流行的看法。但事实上,耶稣家庭在参与教会革新运动方面跟进得很快。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同时在第一版以显著位置刊登《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并公布了1527名首批签名拥护这一运动的中国基督徒名单。其中山东省有407人,耶稣家庭就占了381人。在1950年至1951年4月支持基督教革新宣言签名者中,全国一共200195人,山东占9934人,耶稣家庭签名者有1747名,将近山东签名人的五分之一。所以从签名运动的表现来看,至少在形式上,耶稣家庭在各个教会中,特别是灵恩派教会中是最积极地支持三自革新运动的。另外,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耶稣家庭也表现得特别积极。老家在1950年底就开始发动各小家缝制慰问袋、制作新衣送给志愿军,并在1951年组织“耶稣家庭抗美援朝医疗队”支持前线。1951年4月3日,上海《解放日报》刊载了砀山各界4000人欢送砀山耶稣家庭医疗队出发的消息。4月7日,中国基督教会机关刊物《天风》发表了《向砀山耶稣家庭看齐》一文,表扬了耶稣家庭。另一教会核心刊物《协进》在4月16日也以《耶稣家庭组织志愿医疗队敬奠瀛老人带队奔赴朝鲜其他各地小家
……
后记 2008年,吴梓明教授选择在香港中文大学荣休。遗憾之余,我们一群学生也希望能做点儿什么,以纪念吴教授多年来在宗教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对于我们研究生的培育和指导。经过商讨,我们最终决定在其荣休一周年之际献上一本论文集作为礼物,并推举陶飞亚教授为总发起人。论文集的大致计划为:每人就自己最近的专业研究领域选出一篇代表性的论文,并由大家集资出版。
多年来,吴教授一直致力于宗教研究领域,同时又提倡跨学科的方法。在研究院的招生简章上,吴教授负责的方向为“宗教、教育与社会”。其中,中国基督教史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吴教授的学生也都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最突出的如陶飞亚关于耶稣家庭的研究,后来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他如李智浩做了耶佛对话问题的研究,梁冠霆做了留美华人基督徒群体的研究,曲宁宁做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的研究。宗教教育是吴教授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如吴昶兴、何荣汉、伍德荣和刘贤围绕近代宗教教育界的名人刘廷芳、陶行知、韦卓民、陈垣等进行了个案研究;曾家洛对慈幼会在港教育事业进行了研究。宗教社会学则是吴教授荣休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朱峰结合宗教社会学方法对基督教移民问题的研究,刘义对宗教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何心平所参与的全球地域化视角下的中国基督教研究项目。另外,如李惠源对近代朝鲜的西学和中学之争所作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