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2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454938/9787807454939 ·条形码:9787807454939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
|
|
|
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2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454938/9787807454939
·条形码:97878074549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生活中的心理小实验
内容简介 《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内容为:为什么要避免让自己的简历染上香水味?您的公司网站会让最好的求职者流失吗?是不是只有高薪才能招到好员工?为什么我花大价钱给员工提供培训,效果却不显著?创新是否出自少数派?该责备那些干得差劲的员工吗?成功后怎样保持谦逊?在家里工作好似天堂,您认可这个观点吗?
想要回答以上任何一个问题而不出错,您最好立刻求助于这《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您将会发现多种信息会打破您在招聘、(绩效)考评、管理、工作条件等领域的原有认识。随着您的阅读,您仿佛进入一个习惯和规则的星球,这些规则和习惯您或多或少明白,但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精准地了解这些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通向职场人行为核心的隐秘旅行。
作者简介 利昂内尔·达高,劳动心理学博士,波尔多二大心理实验室的助理教师兼研究员。他的著作涉及职业生活里的基础主题:评估,招聘,工作成效,管理。
编辑推荐 《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招聘
为何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并无多大用处?
求职过程中的效率因素
为何高级职员不能等到失业后才另谋高就?
高级职员的失业表现
为何您认为面试官的提问不甚厚道?
面试的构成及其有效性
“我手写我心”1:为何招聘人员不能迷信笔迹学?
招聘过程中笔迹学的有效性
“我手写我心”2:为何招聘人员依然选择相信笔迹学?
笔迹学基础:银行心理学
香水小贴士1:女士们,为何您丈夫使用的香水
能为您找工作助上一臂之力?
关于香水与求职的成见
香水小贴士2:请勿在简历上喷洒香水
不寻常的香水使用以及对能力评估的影响
为何“变色龙”式的表现能为求职者在面试过程
中加分?
竞聘演说随“官”应变
第二章 评估
年轻营业员的“见习”胸牌能让您多生宽容之心吗?
见习生如何应对经验缺乏
个性能否弥补能力的平庸?
心理标准与职业评估
您愿意拥有一个同龄的上级吗?
职业评估之辈分效应
若您碰巧在马赛工作,来自巴黎的顾客会更容
易记住您的口音吗?
非典型口音与记忆
为何信而见疑?
组织行为表现与评估
如何在上司面前显得谦逊?
谦虚法则
第三章 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如何使高额员工培训费事半功倍?
契约理论与职业培训
头脑风暴可行却并非百试不爽
团队创造力的启发与抑制因素
宁愿小而精,不求大而懒
团队规模与技术创新水平
男女搭配,创新加倍
性别混合制团队的创新能力
研究如何才能开花结果?
组织模式与科学研究成果
如何事半功倍?答:站着开会!
会场条件与会议决策
第四章 管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年龄与工作业绩
选择“固定工资”还是“固定工资+按比例浮动”?
为什么呢?
甘冒浮动工资风险之人
为何一笔可观的薪酬未必能拴住员工的心?
上级的支持是补偿薪酬满意度最好的润滑剂
若旁人多加提醒,您的缺勤数会有所减少吗?
缺勤情况一览表的作用
金融咨询师的诚信底线究竟是什么?
依据公司业绩调整薪酬与专家的客观态度
总经理薪酬与公司股份都会从全球一体化中受
益吗?
将公司业绩归咎于竞争的经济效应
错误能使您盈利吗?
经营“错误”与公司业绩
同事的成功或失败能否给予您启示?
基于错误分析的培训
经理可以犹豫不决吗?
领导层的语言风格与企业文化
销售员生来就诡计多端吗?
销售员道德标准与企业伦理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像影响一个法国人一样影响中国人吗?
左右工作的文化策略
是否应该藐视公司里的流言蜚语呢?
组织社团化与流言蜚语
第五章 歧视与骚扰
第六章 男性、女性:职业模式
第七章 技术与工作条件
第八章 私人生活与工作
……
序言 请您花几分钟思考一些小问题:
您认为找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出成百上千份简历吗?
您认为薪金越高的工作越好吗?
您认为在家工作就是天堂吗?
您羡慕退休的人吗?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工作时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如果至少有一题您的答案是肯定的话,您就有必要读一下这本《100个心理小实验:帮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了。实际上,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或工作实践都经不起科学分析的仔细推敲。我们在职场上的所有行为都基于非常复杂的心理学机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面临一些诸如招聘、歧视等关键问题时,往往并不满足于辛辣地讽刺一番。为了避免将导致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社会赋予它们的意义相混淆,我们就需要将思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例如,女性之所以较之男性更倾向于人际关系或社交领域的工作,并非基因条件使然。
文摘 插图:
第一章招聘
1为何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并无多大用处?
求职过程中的效率因素
无论对于那些失业者、即将失业的人,或者那些已有一份工作却想另谋高就的幸运儿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方法。
为了谋得一份职位,抑或首先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求职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来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书面(正式)或非书面(非正式)渠道,类似于我们过去把就业市场分为开放市场和隐蔽市场两大类型。开放市场是指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公开发布招聘广告。然而研究表示,仅有40%的工作是在开放市场中找到的。这意味着大多数职位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面对这些数据,我们不禁要问,找工作最有效的策略究竟是什么呢?
saks和Ashforth(2000)对121个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尤其是他们所运用的求职策略颇感兴趣。为此他们考虑了求职者所运用的信息来源类型(书面或非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