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可测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301143826/9787301143827 ·条形码:978730114382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人心可测 |
|
|
|
人心可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301143826/9787301143827
·条形码:97873011438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未名·轻松阅读·心理学
内容简介 《人心可测:心理测量通俗读本》力求在普及心理测量这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让读者正确认识智商、人格、心理健康等问题,避免踏入以讹传讹或想当然而造成的误区。同时也努力让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走进读者的工作、生活、娱乐。
作者简介 王晓丽,女,心理学博士,任职于上海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发展、青少年人格发展及心理测量。曾在心理学核心杂志《心理科学》上发表《短时记忆的一生发展》、《成人短时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2005年曾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心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与德国同行合作进行跨文化研究。
目录 总序/001
前言/001
引言满天飞的心理测验/001
第一章 心灵的尺子——心理测验/001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002
二、亘古的话题:历史上的心理测量/013
三、心理测验能帮我们做什么/017
四、测验分数探秘/023
五、心理测验大家族/030
第二章 破解智商的奥秘/036
一、智力是什么/037
二、你的智商知多少/046
三、“智商”布下的陷阱/057
四、四面楚歌中的IQ/062
第三章 你了解自己吗——人格自陈量表/069
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与16PF/07l
二、艾森克的特质论与EPQ/083
三、大五因素模型与NEO—PI/087
四、来源于临床经验的人格测量——MMPI/091
五、真话?假话?——应对人类欺骗的潜能/097
第四章 游弋于潜意识的海洋——投射技术/101
一、墨迹透视人生:罗夏墨迹测验/103
二、故事里的你自己:主题统觉测验/109
三、人格表演的舞台:绘画技术/113
四、孰优孰劣:你如何看待投射技术/116
第五章 临床心理学家是怎样测量人格的/119
一、追寻潜意识——弗洛伊德解梦/120
二、探索科学家的“构念”——凯利角色构念库测验/131
三、追求理想自我——罗杰斯的Q分类技术/135
第六章 发现感兴趣的职业/143
一、斯特朗一坎贝尔职业兴趣问卷(SCII)/145
二、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148
三、霍兰德职业偏好量表(VPI)/150
四、自我指导问卷(SDS)/152
五、只有兴趣是不够的——特殊能力与职业选择/154
第七章 心理测验DIY/16l
一、测验目标分析/162
二、编制测题/164
三、项目分析/168
四、测验的编排/176
第八章 测验的标准化/179
一、标准化的实施程序/181
二、客观公正的记分/186
三、制定常模或标准/189
四、你的测验可信吗——信度与效度分析/201
五、公开你的秘密——测验手册的编写/209
第九章 你会使用测验吗/212
一、谁能使用测验/212
二、为什么要做测验/213
三、如何查找你所需要的心理测验/214
四、测验的实施/216
五、解释测验分数/220
六、受测者——不想被猫抓到的老鼠/225
参考文献/228
……
序言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出版后,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他们对心理学的热情和想继续学习研究的执著,常常感动着我。2005年我国心理咨询师从业证书考核工作启动,更是推动了全社会对心理学的关注与投入:“心理访谈”、“心灵花园”、“情感热线”等栏目,成为多家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心理培训、抗压讲座、团体训练等等,成为各类企业管理中的新型福利之一;商品的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的色彩与图案、产品的价格设置等等与消费心理学的联姻,使商家在销售活动中“卖得好更卖得精”……
社会对心理学的热情最终推动了学子们对心理学专业学习和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的热情。读者中有许多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有学生来信说,正是因为阅读了《心理学是什么》,他最终在高考时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有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来信说,因为《心理学是什么》一书,使他们在毕业之际放弃了四年的专业学习,跨专业报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文摘 第一章 心灵的尺子——心理测验
谁不想了解别人呢?相信任何人都有了解别人的欲望——倒不是想知悉别人内心隐私,而是想通过这种了解为自己的行为决策提供帮助:你的父母在想着什么?你的恋人在想着什么?你的孩子在想着什么?你的朋友在想着什么?你的同事在想着什么?你的下属在想着什么?你的上司在想着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既让别人满意、也让自己满意?
每个人也许都希望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专长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的潜力待挖掘——说到底,人类也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
那么就让心理测量这门学问来为我们做出解答吧。
事实上,人们期盼着能对心理进行准确的测量,但是又对能否进行准确测量存在着许多疑问:作为一门学科的心理测量与我们常识中对人的分析和推测,又有什么不同呢?心理测量的结果是不是比我们的直觉更可靠?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对心理进行科学的测量手段的探索呢?心理测量到底是什么?我们能相信心理测量的结果吗?我们既期盼对心理进行准确的测量,又对这一野心感到不太相信,人类有这种用来洞察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吗?是不是只能通过心理测量才能回答别的学科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测量?这其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不敢确信自己能够准确回答,但又不能抵挡这种去尝试和努力的诱惑。人类的需求促进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心理测量逐渐成为一门分支学科。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看人们对心理测量的认识及其手段的不断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