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娱乐时尚 >

牛年的礼物

2010-04-15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28600X/9787802286009 ·条形码:9787802286009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牛年的礼物 去商家看看
牛年的礼物 去商家看看

 牛年的礼物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28600X/9787802286009
·条形码:97878022860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4
·图书品牌:北京步印文化

内容简介 《牛年的礼物》是一本绝美原创剪纸图画书。一本图画书就是一座小小的美术馆。现在《牛年的礼物》这套图画书出来了,一套四本全是剪纸作品,而且一本一个风格。这真是一种惊喜!原来,我们早就有了一座小小的剪纸美术馆,而且这个小美术馆里还有四个分馆。
牛年缓缓地踏着小步过来了,现在已经讲故事讲上瘾(或者准备为自己孩子讲故事、或者准备添一个牛宝宝)的妈妈们,你们的故事库里准备好关于牛的故事了么?
在天地之初,为人类造福的《神农炎帝》原来长了个可爱的牛牛头。他先是教人种五谷,使人不受饥饿的苦;又为人寻找草药,尝尽百草,“后来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上云霄”。因为这种牺牲精神感动了我们的祖先,他的故事被保留在神话里,流传至今。
五谷是神农的恩惠,在“春牛”(《打春牛》)里就藏满了金黄色的谷子。打春牛是一种流传千年的古老习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在立春那天都要参与这个热闹的活动。所谓“鞭起鞭落响声脆,鞭打春牛要打碎,五谷流出好兆头,五谷丰登好年岁”。各人把春牛碎片和谷子拿回家当吉物供着,心里又踏实又温暖!
又说“春牛放个屁,有点热乎气。”天气热了,放牛的娃娃就要骑上大春牛,到田野里走一走了。《娃娃放牛》里的牛娃娃那个得意:“有个放牛娃,头上戴朵花,坐在牛背上,嘴喊驾驾驾!”“有个放牛娃,放牛到山下,牛去吃青草,他却睡着啦!”“有个放牛娃,爱看牛打架,一看牛打架,他就笑哈哈!”
牛娃娃越长越大,老牛也为他的终身大事操心了。那便有了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啦!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吗?
艺术家夫妻于平、任凭用五彩斑斓的民间剪纸剪出了这些古老又有趣的故事,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谣,我相信大家都会喜欢的!这么勤劳憨厚的牛牛,它们的故事确实值得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文字作者简介:赵镇琬
赵镇琬,男,汉族,山东莱阳人。漫画画家,擅长漫画,诗人,作品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诗魂》 等。出版有《山羊回家了》、《奇怪不奇怪》等。诗集《魂旅》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
插图作者:于平,任凭夫妇
于平,任凭夫妇,山东荣成人,生于一九六二年。任凭,山东高密人,生于一九六二年。他们长期生活在胶东半岛,自幼受家乡丰富的民间美术熏陶,使这对年轻的夫妻与民间剪纸、年画、泥布玩具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来,他们着重投身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对民间剪纸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于平夫妇均认为,剪纸艺术发展至今已打破了过去那种封闭状态下的自我欣赏之风俗习惯,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特之艺术,作为一个现代剪纸艺术家,永远记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即一个人艺术不要为民间艺术所淹没。要懂得运用自己所创造的语汇,继而呈现出“剪纸”此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体验,从民族营养和时代感两方面寻求统一,从二者复杂的关系中独立自己。
从作品中可以领悟到他们夫妇二人所进行的探索与追求。这些作品,以内容上有表现节日气氛的《北方正月》,有表现民俗故事的《老鼠嫁女》;大有表现各种历史故事及传说的剪纸人物。从形式上有十丈有余的巨制,也有小于呎方的小品。从表现手法上有彩纸剪贴,有套彩染色。从风格上融合了夫妇二人各自之长,这些作品虽为二者之合作,但从中也可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风格:于平的剪纸构图饱满,黑白对比强烈,造型粗犷有力,巨大的面孔粗细强烈对比的线条,红、黄、蓝、黑响亮的色调,使人感到有一种坚韧热烈的生命向外洋溢;任凭的剪纸抒情纯净,真朴大方,她从山东高密剪纸和潍坊年画中吸取营养,从中吸取了艺术的生命活力和大胆丰富的表现形式,又灌入现代人的理解与表现以及熟练的剪技,使她的作品无拘无束,天真烂漫。
他们夫妇二人的创作过程,一般都不打草稿,二人面对一张白纸,用五彩色纸作画笔,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从模糊认识开始,到深思熟虑而终,有时在放有强烈的民间音符和现代音符声中,使自己进入创作状态,从而进到那种随意的、自由的创作境界。于平、任凭夫妇二人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得奖,并有多幅作品被国家及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媒体推荐 十年:中国的味道,光阴的故事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做图画书的阅读推广工作。接触的作者和家长多了,每每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说我们自己的原创图画书水平如何不行,跟国外的大师作品距离多大多大等等。执着一点的妈妈们,还会跟我说,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优美的原创图画书。老实说,每次听到这样的议论和希望,我心里总有一种五味杂陈的莫名感——看的图画书多了,我发现我们自家的好东西,实在是并不少的。可是我这个观点并不容易证明,在时间的沧海桑田里,那么多的好书,早已变得悄无声息的沉默下去了。看着那些金子般的书,埋没在泥沙之中不能再次闪亮,真是让人心酸。
还好,我不是一个只知道感伤的人。心酸过后,我想得更多的是那些妈妈的希望,在图画书的井喷大潮之中,她们希望给孩子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讲我们自己的文化,讲我们自己的情怀。既然妈妈们有需求,既然我们也相信孩子们会喜欢,我想,披沙拣金,让我们那些曾经美好的原创图画书再次闪亮,应该是个有价值的工 作。
第一次知道赵镇琬这个名字,是在三年前,我听说他主编撰文的那套《宝宝同乐园》,出版社还有一些库存,正在慢慢的销售中。不过那时候,我还沉浸在刚刚发现国外美丽的图画书海洋的兴奋中,根本没有关注《宝宝同乐园》这种听起来有些土的童书。直到后来,同好妈妈们在网上又发现了一片新大陆:赵镇琬主编的《幼学启蒙》系列丛书,我才对这个名字注意起来,后来,依然是同好妈妈们,送我了一套他主编的《鼠年的礼物》,四本浓浓中国味的剪纸图画书。
其实,哪怕是在三年前,我都不会对中国的、乡土的、传统的东西,产生这么大的喜爱以及亲近感,但是当你取次花丛,阅尽千帆之后,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只有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如牵牛花这般平凡,但是天天花开花落,陪伴你每一天普通生活的事物、文化,才是你赖以生存的根源。
别人的东西,好自然是很好的,只是,再好的三明治,也取代不了煎饼油条的美味啊。
这话又远了,说回来,自从发现了原创图画书的瑰宝以后,我,以及很多人,都没有断了重新出版的念想。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直到遇到也同样钟情于中国传统的步印文化。
于是,我和步印的编辑于惠平,直接杀到赵镇琬老师的家里,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只知道“幼学启蒙”,后来,越说越投机,于是,大家就又转战到赵老师家的地下室,去找原稿。就在尘土飞扬的地下室里,我们挖出了《牛年的礼物》(四本);《鼠年的礼物》(四本);《童谣中国》(十本);《山海经》(剪纸260幅图)。以上除了《鼠年的礼物》曾经出版过,其余的,都是在赵老师退休以前做好的书,但是它们都已经在地下室躺了十年,一直到今天,才有机会面世。
写到这里,是没法没有一点感慨的。十年前,北有赵镇琬,南有蔡皋,都在为中国的原创图画书雕琢耕耘,但是因为市场的淡漠,他们的努力,却总归显得孤单。后来蔡皋的作品在日本得了大奖(《桃花源记》),还进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而赵镇琬的图书则在美国得了大奖(《纪昌学射箭》,“幼学启蒙”的一种)。他们的书如今都成了书痴妈妈们苦苦寻找的瑰宝,当然,如果没有步印,这些瑰宝怕不是那么容易找齐的。
赵老师是个诗人,不过却身材高大,体格魁梧,七十岁的人了,还固执地坚持自己去地下室翻找原稿,一翻就是一上午;赵老师还酷爱讲冷笑话,当他和你熟稔以后,笑话就源源不断;赵老师浑身的哲意,当我们热切的希望这些原稿面世的时候,他却只是淡淡的,颇有“悠然见南山”之感——不过这也可能是被伤了心,因为在后来我们要走之前,赵老师还拿出他为奥运画的作品,希望我们帮他带到北京去交给有关部门(虽然最后没有成行),还让我拿相机给他照相,因为参加作品是要附作者照片的。这番忙碌,又不像对时世已经不在意的人了。
我大概永远都忘不了2008年的春天了,那一天,没有买成山东美味的大樱桃,我们两个小女人,拖着几十斤重的画稿,从山东一直带到北京。不过,也许我们是把更美味的东西,带到了大家的面前。
但愿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偶尔被我们忘记,也能够永不消失。

艾斯苔尔
于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阳光灿烂的午后
编辑推荐 牛?也许你还要一愣。好久没有想起这种憨厚老实的动物了吧!那就请看看、读读《牛年的礼物》这套绝美的原创剪纸图画书《听妈妈讲牛的故事》的图画书吧!
我的目光游走于这形象生动、润色丰厚的画面中,有一种回归童年的欢欣,因而我愿意把这套剪纸丛书推荐给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这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需要。——金波
只有生长在这片大地上的,如牵牛花这般平凡,但是天天花开花落,陪伴你每一天普通生活的事物、文化,才是你赖以生存的根源。—— 艾斯苔尔
小时候,我总梦想着,能去看看外婆的家乡,那里有:温暖的炕头,彩色的窗花,神奇的故事,还有外婆讲故事的声音,那浓浓的山东口音……这套剪纸图画书,让我离那个梦,仿佛又近了一步。美丽的剪纸,传统的主题,中国的味道:这是给中国妈妈和中国孩子的最好礼物。——小书房站长漪然
目录
打春牛
神农炎帝
牛郎织女
娃娃放牛
……
文摘 插图:









《牛年的礼物》
全套导读
中国的 传统的 美好的
妈妈们,欢迎你们进入中国原创图画书的世界。你们即将读到的,是《牛年的礼物》这套书的导读。通过这个小册子,我们希望为妈妈们提供足够多的原始素材,这不仅仅为了使亲子阅读的过程更加顺利和充满乐趣,也希望这些素材可以激发妈妈和孩子对图画书、特别是中国图画书更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即将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的、奇妙又美好的世界。
一 中国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原创图画书
原创画家的焦虑
几乎所有的原创图画书作家都发现,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在井喷着的图画书热潮之中,正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作为作者,他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原创的图画书不如引进的经典图画书好卖;同样地,作为作者,他们大概也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原创图画书,似乎比国外的经典作品,还是要差上那么一点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努力。以我的邻居和朋友,熊磊熊亮兄弟为例,他们可算是国内现在最为活跃的原创图画书作家,对这种现状的体味尤其强烈,心情也是特别的焦虑。他们推动原创上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从组建工作室到争取在国外获奖,从发掘传统到进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发展一流国画艺术家创作图画书到培养年轻学生从事图画书行业,这些事情他们都做了,但是看上去,这些努力的成果,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以到来。
等待是可以理解的。欧美的图画书发展了100年,日本则发展了50年,他们的成就是经历了时间的积累的。而我们,从“图画书”这个词儿广为人知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确实还需要发展的时间。
故事妈妈也着急
但是妈妈们不能等了。事实上,和作家与画家们的焦虑同时,更大的焦虑来自那些给孩子读图画书的妈妈们,特别是那些亲子阅读已经开始了较长时间,进行得卓有成效的家庭。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在给孩子读着苏斯博士的英文认知绘本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会问,有没有一本书,可以这么有趣地讲汉字呀?这个时候,大力倡导亲子阅读的妈妈,不免有些黯然了——我们没有这样的书。再有,在给孩子读《三只小猪》、《花婆婆》这样有着浓郁欧洲风
……
后记 于平任凭致读者
致读者:
也许你是孩子的妈妈,也许你是孩子的爸爸;也许你还没长大,是正在念书的小娃娃;也许你已当上了爷爷和奶奶,年纪已经过了花甲……
当你见到这本小书,或许会翻开粗略读一下,或许已经带回家。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妻俩,他们的童年是在乡下长大。他们怀念儿时的童谣和窗花,他们用童谣写了这本书,又用剪纸配了图画。他们又写了一则小文,把关于这本书的故事告诉大家。
童谣、剪纸和牛
于平任凭
“童谣、剪纸和牛”,这本是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在这里却凑在一起。因为这本书是用童谣写的,又用剪纸配上了图画,而讲的又是牛的故事。所以,这三者就融为一体了。
一、童谣之梦
我们的童年是在乡下长大的,时间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听母亲说,从我们下生那天起,就开始听童谣了。有母亲唱的,有奶奶唱的,甚至全家人都会唱。那些童谣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小到大,并且每个生长阶段都有童谣。
极小的时候有吃奶谣、哄睡谣,甚至还有撒尿谣。其中的“吃奶谣”是这样唱的:“小娃娃,要吃妈(奶),拿刀来,割给他,挂他脖上吃去吧!”虽然有些土气,却很有趣。
稍微长大了一点,会翻身了,母亲会唱“翻身谣”。会爬了,有“爬爬谣”。会站了,有“站站谣”。会走路了,有“学步谣”。摔倒了,有“摔跤谣”等。真可谓,娃娃娃娃,童谣长大。
到了两三岁,就开始和母亲“扯大锯”了,有时还会坐在门墩上唱那首:“小小子,坐门墩,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媳妇做什么?点灯说话,吹灯作伴儿,早晨起来梳小辫。”那时的我们,穿着开裆裤,唱着童谣,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到了四五岁,该上幼儿园了,可那时乡下既没有幼儿园也没有托儿所,只能自发地上街找几个玩童一起玩。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电动玩具,只能玩几种土里土气的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踢毽子、挤墙角、骑竹马、将媳妇等等。这些游戏都离不开童谣,每种游戏都伴随着一首好听的童谣,孩童们一边玩一边唱,如 “将媳妇”的童谣是这样唱的:“小媳妇,坐花轿,坐在上面咪咪笑。鸭子吹,狗子叫,哗啦一个闭门炮,吓得小媳妇满街跑。新郎官,大声叫,我的媳妇不见了。不要哭,不要闹,噼里啪啦放鞭炮,一二三四放下轿。”这虽然是男孩和女孩一起玩的游戏,但我们那时正属于“两小无猜”的年龄。还有个“骑竹马”的游戏,直到长大以后,我们才知道“青梅竹马”是因为这个游戏而得名的。
由此可以得知,我们的童年是生活在一个童谣的世界里,是童谣陪伴着我们长大。童谣给了我们最初的启蒙,童谣使我们产生了很多梦想。
我们长大以后,对儿时的童谣仍很迷恋。后来就开始自编童谣,再用剪纸配上图画。于是就有了《鼠年的礼物》和《牛年的礼物》这样的两本童谣剪纸书。
二、剪纸姻缘
说起剪纸,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中国是剪纸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而真正的繁盛时期是在清代中期以后。直到现今,在乡下民间还能见到红红火火的剪纸窗花。可以说,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最广、覆盖面最大、地域风格变化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们两人的绘画之路,就是从剪纸起步的。这条路的起点,是在我们乡下的老家。
我们的老家,一个在胶东最东端的荣成,一个在胶东最西端的高密。两地相隔千里,都是胶东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也是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荣成剪纸是胶东东部粗犷剪纸的代表,特别是用黑色纸剪成的剪纸,在全国都属罕见,这种剪纸主要贴在纸斗上,与红色一样被视为吉祥色。高密剪纸是胶东西部纤细剪纸的代表,其风格与荣成绝然不同,高密剪纸是清一色的大红色,且线条纤细,可与工笔线条比美。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家每逢过年傍节,家家户户都要剪好多红色的剪纸窗花贴在窗子上。那时的窗子没有玻璃,是用半透明的窗户纸糊在窗子上。然后把窗花贴在窗上,外面的光线一照,满屋子都是红彤彤的。特别是早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红红的窗花,会懒在被窝里看上好一会,像看小电影一样。
除了窗花,屋里其他地方也贴着不少剪纸,有顶棚花、炕围花,还有纸斗花和饽饽花。这些剪纸都是仰视可望,俯视可见,伸手可摸,转身可触,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到处可见。
儿时的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熏目染。看得多了,也有些好奇,经常拿一块半透明的窗户纸复在上面,用铅笔描下剪纸的图形来玩。久而久之,我们描绘图形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画个小猫小狗小花小草什么的,根本就不在话下。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绘画启蒙吧,从而使我们喜欢上了绘画这个行当。
长大后,我们一个考进了美术学校学美术,一个借调到县文展馆从事民间美术工作。是剪纸的姻缘使我们相识,后来成了一家人。从此我们就开始了全身心的剪纸合作和创作。二十多年来,创作的剪纸已有上千幅,出版了四十余册出版物,大多都是用剪纸创作的。还创作了一幅长达三十八米的《老鼠嫁女》剪纸手卷,上面剪了六百多只老鼠。还有三十三米长的《北方正月》和《山海经剪纸三百二十图》,还有一套《吉祥百图》的明信片,整整一百枚,也是用剪纸创作的。这些剪纸作品除了印成各种出版物之外,还曾在北京、台湾、香港、日本、美国、韩国、以色列等地展出过。
本次出版的《牛年的礼物》,是我们继《鼠年的礼物》后而创作的另一套生肖系列读物。采用了染色、拼贴、垫色及拼染结合等四种技法而创作。我们曾计划用十二年的时间画一套完整的生肖系列读物,但这个工程过于浩大,成了一项难以完成的创作计划了。
现今,我们虽已转型从事版画创作,但我们的版画风格是从剪纸元素演变而来。在我们的版画作品中,吸取了很多剪纸的营养,剪纸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且,我们的剪纸创作也没有停止,还在继续研究和创作。
剪纸与我们有缘。剪纸是我们一生中的艺术财富,我们会永远珍惜。
三、牛年画牛
多年来,由于对生肖民俗的酷爱,我们几乎每年都要画几幅与当年生肖有关的图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鼠年画鼠牛年画牛的习惯。
早在二十四年前的那个牛年,我们曾创作了一套《老鼠与牛争首位》剪纸连环画,又创作了《牛王》、《娃娃骑牛》和《老牛耕地》等剪纸作品,分别发表在《民间文学》、《北京周报》、《知识与生活》等刊物上。那时的我们刚出校门,二十出头的年纪,对艺术充满了幻想,属于勤奋的“投稿青年”,投稿发表是我们那时的最高理想。每年的生肖主题创作,也就成了我们每年必画的内容。
到了十二年前的那个牛年,我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虽未立业,可已组成了小家。那时的我们,已由“投稿青年”转向“著书立说”了。此年之前,曾出版了四册《鼠年的礼物》,紧接着又画了四册《牛年的礼物》,未想却搁浅了。直到十几年后的眼前这个牛年,这套《牛年的礼物》终于出版面世了。尽管拖后了十几载,可我们觉得另有一番意趣。这要感谢山东明天出版社原社长赵镇琬先生,十几年前他曾为我们策划、责编及合作过好多儿童读物。十几年来,他又细心地帮我们保管整理着一些未曾出版的书稿,包括这套《牛年的礼物》。更要感谢艾斯苔尔和北京步印文化有限公司的老板娘于惠平,她们两人不远千里把稿件带到北京。此外,也谢谢步印的编辑邓淑贤,她热心敦促我们写作了这则小文。在许许多多的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套十几年前的书稿终于面世了,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眼前这个牛年,我们已经四十好几了,眼瞅着开始向半百靠近。这个年龄更应多学学牛的脾气,增加一些韧劲。这个牛年,我们又创作了很多牛的版画作品,其中名为《牧笛悠悠》和《牛年使牛劲》两幅版画,被选为2009年中国邮政有奖信卡及贺卡信封的邮资图。我们希望这两幅图能走进千家万户,为众人带去牛年的祝福。
牛年画牛,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几个年头。下个牛年,也就是十二年后的那个牛,我们将近花甲,倘若那时眼不昏花手脚不懒,还会再画几幅牛图,留给那个牛年。
到那时,这本《牛年的礼物》则成了上个牛年留下的记忆了。
2008年11月2日
于山东烟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