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清华三才子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6035642/9787506035644 ·条形码:978750603564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清华三才子 去商家看看
清华三才子 去商家看看

 清华三才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6035642/9787506035644
·条形码:97875060356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清华三才子》主要讲述了:清华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大本营,这一百年来,中国重要的知识分子多数出身清华,就是那些不是清华出身的知识分子,一生当中也很少不和它发生关系的,清华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中是一个不可以忽略的地方。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以清华学者为基本活动范围的,也可以说,清华的教育背景是这批人自觉联合的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尝不可以说清华大学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生史上,清华大学的重要性超过北京大学。
作者简介 谢泳,1961年生,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储安平与(观察)》《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等。
媒体推荐 我们可以不赞成闻一多的政治选择,但他选择中的那种献身精神和他对一切专制的反感,却永远让我们产生敬意,这就是闻一多的现代意义。
  ——谢泳
他的锋芒也许是太露了,他的性格也许是太急躁一点,不过在出处大节上他没有苟且过。他急于进取,玩弄手段是有的,但是我还看不出有什么伤天害理的行为。
  ——梁实秋谈罗隆基
吴景超的学术道路和他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平坦的。作为中国第一代的社会学家,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开端,在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时代为他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首创者之一,他在自己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就敏锐地选择了一种虽然刚刚创立但却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学科。
  ——谢泳
编辑推荐 《清华三才子》是由谢泳所编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闻一多的命运
一、乡绅出身
二、清华十年
三、校园文化
四、思想早熟
五、五四情结
六、走上诗坛
七、到美国去
八、大江学会
九、教授生活
十、新月成员
十一、重返清华
十二、离开北平
十三、长沙临大
十四、走到昆明
十五、性格分析
十六、经济分析
十七、交友分析
十八、惨遭暗杀

罗隆基的命运
一、在清华
二、大江社的主要成员
三、罗隆基和胡适
四、罗隆基与储安平
五、《新月》时期罗隆基的言论
六、四十年代
七、梁实秋对罗隆基的批评
八、罗隆基的一次记者招待会
九、同时代人对罗隆基的评价
十、五十年代

吴景超的命运
一、早年经历与学术生涯
二、《独立评论》时期的学术
三、《新路》时期的学术
四、五十年代的学术

再版后记
……
文摘 插图:


闻一多的命运
一、乡绅出身
如果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闻一多是有代表性的。他的代表性体现在他的复杂性上。他曾经和他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他和他的时代共同造成的。他本来是一个对政治生活没有兴趣的人,但最终却为政治所缠绕,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不是一个学者,而是一个斗士:他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而是一个战士了。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闻一多,真正的闻一多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难以和他所处的时代完全达成平衡的人。虽然他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就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但从出生到他最终的结局中,我们却可以看出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全部人生。
闻一多去世的时候还不足四十八岁。用梁实秋的话说:“闻一多短短的一生,除了一死轰动中外,大抵是平静安定的,他过的是诗人与学者的生活,但是对日抗战的爆发对于他是一个转捩点,他到了昆明之后似乎是变了一个人,于诗人学者之外又成了当时一般时髦人士所谓的‘斗士’。”梁实秋是闻一多清华时代的朋友,也是抗战前一直和他保持着友谊的人。他对闻一多的评价我们可以不同意,但在许多同时代朋友的回忆中,梁实秋的回忆是最有人情,最合常理,也最让人难忘的。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今湖北蕲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闻家铺),他生于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最初的名字是“亦多”。他在清华学校读书的时候,名字只是一个“多”字, “一多”是他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的名字。
闻一多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乡绅人家,大家庭人口众多,子弟们受的都是旧式的教育。闻一多出身乡绅之家,这是我们要给予特别注意的。因为闻一多是和二十世纪同时开始的。在他成长的那个时代,代表中国社会主要文化气质的就是那些乡绅之家。中国早期留学生的家庭背景中,出身于乡绅之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乡绅之家的子弟一般在经济上还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乡绅作为地方上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的代表,常常是最能够体现一个时期先进文化的。闻一多读书的时候,已经不是传统的私塾,而是改良以后的私塾,那时闻一多就是既读“子日诗云”,同时也学博物、算术、美术,而且也用上了当时的新式教材。从这个经历上可以看出,闻一多虽然受的是旧式教育,但那种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教育了。季镇淮在《闻朱年谱》中就说:“这是先生接触新思潮的开始。”闻一多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可
……
后记 这是一本旧作,完成于1997年,七八年后才印出来。此次再版,主要是考虑到以往的印数和发行方式,使本书的流传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本书的再版,主要取决于出版方,他们的考虑,一般比作者更符合实际。
传记写作有个规律,第一本最难,再往后就相对容易,所以现在凡有多种传记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没有传记的人,也始终没有。本书写了三个清华人物,吴景超、罗隆基和闻一多。前两位至今没有一本完整的传记,因为材料少,没有人愿意下这个功夫,我们还在等待,等第~本传记出来后,就会源源不断。闻~多的传记很不少了,至少不会少于十本,再写就不能只是简单叙述他的生平,而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我过去说过,我写闻一多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叙述方法,我的立意是写他作为知识分子一生的变化,不涉及他的学术研究,比如他的诗歌创作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素养,不能做出评价。因为有了闻黎明先生的《闻一多先生年谱长编》,我们再来叙述他一生的事业,意义就非常有限,我个人看法,当传主已有年谱长编后,再写传记,重心就需要转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