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6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7300081/9787547300084 ·条形码:9787547300084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上下) |
|
|
|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上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6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7300081/9787547300084
·条形码:97875473000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上下)》着力于对华人收藏文化的历史沿革、地域特点、中介组织等的考证和介绍。书中围绕收藏的专业、专题和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探索收藏的规律,郎绍君、余秋雨、范季融、郑重、洪三雄、杜南发等众多名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以专题讲座、主题讲座和对话会的形式回答业界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启迪同道。
编辑推荐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上下)》:总结收藏经验,探寻特点规律,推动文化研究,共创美好未来。
目录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上)
序
近现代中国画的收藏
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
民国时期西安古玩市场研究
中国书画在新加坡的收藏脉络
朵云轩的业务发展与收藏和艺术家的关系
台湾地区艺术文物市场发展概略
华人收藏家在澳大利亚
北京地区的收藏
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恢复与发展
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收藏概述
古籍文献收藏现状与分析
虚白斋主二三事
香港收藏组织简介
新加坡四大书画收藏家
卢芹斋与美国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
元明清三代民间书画收藏史概略
从浙江书画收藏看收藏与风格创作的关系
中国油画与百年鉴藏
清代宫廷收藏叙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民间收藏的变迁
香港地区民间收藏简论
民国时期上海古玩市场研究
民国时期南京古玩市场经营之主客体人群研究
民国收藏掠影
当代画廊观察
中国艺术收藏类媒体发展综述
名家谈收藏:文化篇(下)
理论研究
如何提高书画鉴定水平
搜藏青铜器
传承文明保护遗产
收藏家的创意性劳动
艺术品的收藏文化和文化收藏
收藏的审美性和娱乐性及收藏家的素养
美国收藏家与博物馆的文教事业
博物馆收藏与社会收藏之互补互动关系
现在缺少真正的收藏家吗?
得失寸心知
何谓收藏家?
“收藏”的词性和词义
烟云过眼话鉴藏
静夜玩明月
社会捐赠是公共收藏的重要渠道
艺术市场两题
公共收藏与私人收藏:一种次序的建构
试论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特征
放宽收藏的视界
民间收藏推动国家博物馆收藏
让收藏人快乐起来
浅谈收藏家的定位与素养
正确解读书画传统提高鉴赏收藏水平
主题演讲
收藏,守护文化的感性符号
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正在到来的后全球化时代
收藏的目的——文明的坐标
收藏古文物的启示
海上生明月
拍卖与艺术品收藏
好古敏求
传承文明保护遗产
以探知历史作为收藏
建立海派及近代绘画的收藏体系
为什么要收藏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综观中华文物在美收藏
谈中国艺术品收藏的新思维
收藏家与博物馆文教事业及捐赠
专题演讲
关注小名家
说说我对收藏家的印象
华人收藏家在澳大利亚
三个小发现
书画收藏简论
我的收藏
努力创建收藏学及其专业
收藏与拍卖
催化高端收藏家社团的诞生
承德念祖 再续新篇
附录一 杨澜与收藏家对话会实录
附录二 曹可凡与鉴定家对话会实录
后记
……
序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上,在文艺、历史和科学三大领域都留下了无数极具价值的瑰宝。以艺术为例,书画、青铜器、瓷器、碑刻、古玩、手稿、家具、服饰等等,无一不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收藏,富有情趣的民族。千百年来,通过这些瑰宝的保存、传承和研究,延续了文明的血脉,陶冶了子孙后世的情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华人地位一落千丈,国之瑰宝流散域外。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催生了祖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华文明再一次为世人瞩目。海内外华人的勤奋和创造,使华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大为改观,盛世收藏随之复兴。2008年10月金秋,全球华人收藏家云集上海,召开了首届华人收藏家大会。业界精英济济一堂,老友新朋互相切磋。大会以“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为主题吸引了各路专家、学者。会议期间,三十余位专家作了演讲,一百多人提交了书面论文和采访录。
文摘 插图:
近现代中国画的收藏
一、晚清民国以来中国画的特点与价值
晚清民国以来的中国画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价值?这是收藏家关心的问题。我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画成就非凡,值得特别重视。理由是:第一,画家们对千余年的画史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批判了明清以来的摹古风和宗派主义观念,强调了转益多师、师法造化和个性创造,出现了吴吕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潘天寿、溥儒、吴湖帆、张大干、傅抱石、李可染、陈少梅、陆俨少、江兆申等一大批优秀画家。第二,借鉴西画以变革中国画成为潮流,这个潮流多方面探索了中国画向现代演变的可能性,大大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与格局,其中人物画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出现了以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赵望云、叶浅予、方人定、石鲁、黄胄、王盛烈、方增先、杨之光、周思聪等一大批新型国画家。此外,在20世纪的后半叶,陆续出现了把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方法特别是抽象观念和方法移植到中国画的探索,其先期代表人物有李仲生、吕寿琨、刘国松、谷文达等,继而又出现一批以“现代水墨”命名、锐意求新的年轻的探索者。
我把坚持传统画法和风格的作品称作“传统型”;把融会中西又基本保持中国画面貌的作品称作“泛传统型”;把探求抽象形态的“现代水墨”作品,称作“非传统型”。三种类型的形成,意味着中国画已经多元化,谈中国画的特点和价值,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型与标准,作具体的分析,而不能再作笼而统之、以偏概全的论述。我对三种类型中国画的看法,在《中国画的类型与批评》一文中作过些分析,这里不妨述其大略。
传统型:其主要特点是坚持传统绘画基本的语言方式——笔墨方法。笔墨方法不仅包括写意画的笔法墨法,也包括工笔画的“骨法用笔”以及相关的晕染法。传统型画家也有适当吸收西画因素的(如李可染),但他们并不因此改变笔墨语言这个基本特色。称为“传统型”,是因为它们是传统的、古典的,即在形态、性质上属于古典艺术——被现代中国人所广泛接受、仍有生命活力的古典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它们高度成熟与完美,不存在“转型”和“现代化”的问题。要它们“转型”和“现代化”,无异于破坏和否弃它们的基本特色和完美。但这不是说传统型中国画是重复古人,不,它们仍在流动和演进,只是这种流动演进不采取突变、断裂的方式而采取渐进的方式。
后记 2008年10月,首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召开。对华人收藏进行系统研究,是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有关收藏的笔记和著录等文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使收藏这门古老的、倾向于感性的经验描述逐渐上升为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使昔日局限于收藏家小范围的鉴赏扩展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文学科,这是上海市召开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初衷之一。
基于以上明确的认识,组委会迅速组织了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和北美、澳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分门别类进行研究撰写;同时对上述地区的华人收藏家进行采访。令人惊喜的是,在短短半年中,竞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三本大会文献刊发后,得到了有关领导、与会嘉宾和学界的高度评价。然而由于时间紧迫,难免留有不少遗憾。为满足读者需求,今在三本文献的基础上再次编辑整理并补充插图,分四册正式出版,希望能对我国收藏学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书稿付梓之际,我们首先要感谢所有的撰文专家、受访者和采访者,是他(她)们的辛勤劳动,使本书闪烁着智慧之花。东方出版中心策划出版这套书,嘉惠学界,更显示了其远见卓识。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杜南发先生、香港吴继远先生及北京蒋潇睿小姐等,给予了鼎力相助,才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最后,向本书的审读、校对和编辑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