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山南水北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06346370/9787506346375 ·条形码:978750634637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山南水北 去商家看看
山南水北 去商家看看

 山南水北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06346370/9787506346375
·条形码:97875063463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共和国作家文库

内容简介 《山南水北》讲述了: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战。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编辑推荐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编著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目录
1.扑进画框
2.地图上的微点
3.回到从前
4.残碑
5.耳醒之地
6.拍眼珠及其他
7.智蛙
8.笑脸
9.准制服
10.特务
11.怀旧的成本
12.开荒第一天
13.治虫要点
14.村口疯树
15.月夜
16.瞬间白日
17.太阳神
18.蠢树
19.再说草木
20.红头文件
21.CULTURE
22.每步见药
23.养鸡
24.小红点的故事
25.无形来客
26.晴晨听鸟
27.鸟巢
28.忆飞飞
29.雷击
30.守灵人
31.中国式礼拜
32.开会
33.船老板
34.藏身人山
35.塌鼻子
36.神医续传
37.老地主
38.卫星佬
39.意见领袖
40.面子
41.诗猫
42.猫狗之缘
43.山中异犬
44.三毛的来去
45.感激
46.窗前一轴山水
47.墙那边的前苏联
48.当年的镜子
49.知情人
50.隐者之城
51.邻家有女
52.笑大爷
53.垃圾户
54.最后的战士
55.老逃同志
56.寻找主人的船
57.一块钱一摇
58.月下狂欢
59.农痴
60.一师教
61.非典时期
62.青龙偃月刀
63.瓜菜
64.非法法也
65.疑似脚印
66.哲学
67.空山
68.天上的爱情
……
……
文摘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探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射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
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飕飕又余音袅袅——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战。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阶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青时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只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身边树。这是贾长江的诗。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这是王勃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诗。芦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
……
后记 这本书出版以后,得了几个奖,引来一些赞语和祝贺。其实,一时的好评说明不了什么。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五花八门的获奖作品在中国何其多也,但也只是过去了一二十年,现在我们还能记住多少?后人走过排排书架时,一度辉煌过的诸多作品是否还能引起他们驻足留意?时间是最苛刻的评委,人心是最重要的奖牌。一个作品到底怎么样,起码要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才可以粗估毛算的。每想到这一点,作者就不应高兴得太早。
对这本书的赞语中,有不少“隐居”、“归隐”、“隐士”之类的描绘,其实也不大合适。作者只是阶段性下乡,而且有电话和宽带同世界相联,能“隐”到哪里去?真正的隐士是无法被发现的,更不会出版作品自我暴露。恰恰相反,这本书不过是作者向更大世界开放,是向生活中更多植物、动物、人物的接近和叩问,是对文化人小圈子某种封闭化生活模式的打破尝试。与其说出世,不如说人世。与其说退避,不如说进发。区别仅仅在于,这种进发选择了社会主流可能觉得不大顺眼的方向,比如没有指向夜总会、大豪宅以及美国华尔街,而是指向了另一些地方。
那里同样有伟大的生命,同样有美丽和忧伤。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那里同样有自我心魂的相约之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