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0478181/9787800478185 ·条形码:9787800478185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话说陶俑 |
|
|
|
话说陶俑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800478181/9787800478185
·条形码:9787800478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物的故事
内容简介 《话说陶俑》内容为:陶俑,通俗地说就是泥在火中烧成的人。这种陶塑的人,从红山文化或者更早一些始直到清末,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陶俑是雕塑的艺术,它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民俗、丧葬史的等重要资料。由于陶俑是用泥巴捏就的,过多地带有一些土气,更多的时候作为冥器存在,自古及今多不受重视,很难登入艺术的殿堂。
作者简介 刘亚群,男,天津人。新闻工作者,高级编辑职称。多年来致力于古陶俑、古陶瓷的收藏,主要研究古代陶俑的欣赏体系、民族特性、艺术价值,努力以一个民间收藏者的眼光和思考去探索和揭开中国古陶俑之谜。曾出版专著《感悟陶俑》一书,引起收藏界关注。
编辑推荐 《话说陶俑》为文物的故事之一。
目录 序言
说俑
藏俑
随风飘荡的灵魂
收藏絮语
舞兮·乐兮
百戏俑
乱世遗韵
官惑
唐女之殇
美哉“胖妞”
胡姬美酒
侏儒
女人与男人的来世今生
老农与女俑
兵役
马说
牛车
驼出来的辉煌
陶棺之谜
宋人宋俑
赝品与皮壳
藏俑杂记
编后记
……
序言 陶俑,通俗地说就是泥在火中烧成的人。这种陶塑的人,从红山文化或者更早一些始直到清末,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陶俑是雕塑的艺术,它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民俗、丧葬史的等重要资料。由于陶俑是用泥巴捏就的,过多地带有一些土气,更多的时候作为冥器存在,自古及今多不受重视,很难登入艺术的殿堂。
天津亚群君,从事媒体工作多年,应该是位资深的媒体人了。在我的印象里,他骨子里却有诗人的气质、艺术家的情怀和布道者的执著。在古代艺术的漫漫大海里,他总在坊间巷里寻找那些不曾为人关注、珍惜的东西,尤其是被百姓视为不吉的陶俑,并竭力地想保存它们,让它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对已逝的一切存有强烈的眷恋,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具有强烈的偏爱。他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职业的习惯使他更多地关注现实,积极接纳新的艺术和现代文明,正是由于他对新的文化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对古代陶俑这门艺术有着更深的理解。他是昨天的守护者,在不经意中站在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竭力地留住时空岁月。
一个充满阳光的暮春,我看过亚群君的陶俑收藏,从两汉到明清都有,大概有几百尊。一尊尊陶俑,倾注了他十几年的财力和心力。
文摘 插图:
骑兵之后,是骑在马上的文官,在一群着月白、皂色、玄色官服的官员簇拥下,一个身着鲜红色官衣的中年人,骑在一匹高大的大食马上,扬头挺胸,威风凛凛。周围官员们小心地搭着话,马队缓缓前行,里长又带头喊了起来:“千岁,千岁,千千岁!”百姓也搞不清干岁是什么,也跟着乱哄哄嚷了起来。中年官人看了看这些百姓,立住马,不知向边上的官员说了什么后,微笑着向大家喊道:“大家辛苦。”这长安官话,让百姓觉得新奇,人们抬起头来,看见这位男子,面色白皙,几缕胡须,人长得漂亮,山村的百姓马上联想到了庙中的神仙,更加卖力地喊了起来。
还真不白喊,待官队过后,里长和县吏发给每个村民五个铜板,说是上面发的,这样,百姓知道了这位大官姓杨,是当朝宰相。宰相,大官,红色的衣服,百姓们记忆犹新。
而今天,队伍很长,百姓们自发地拥到了路边,他们惊奇地发现,队伍中红色官服、紫色官服的大官有一大片,而且又都围着一架大轿车,共有6匹壮马,拉着这个轿车,黄色和紫色的轿幔,后面4匹马拉的轿车长长的一大溜,看上去有几里路长。没有人组织他们喊什么,百姓默默地看着前行的队伍,队伍中除了马蹄的声音和车夫的吆喝声,也默默的,让人感到了重重的压力。
后记 《文物的故事》系列丛书是紫禁城出版社策划的一套大众收藏类图书。其所叙述的文物主题大众常见,其语言文字大众易懂。
我们寻求到的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叙述内容,能够引人入胜地编排结构,能够纵横捭阖地激扬文字,能够发人深省地开示读者,并且是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收藏家。
首次推出丛书中的四种。其中,《悠悠青瓷》作者秦伟女士文笔清丽又充满激情,其对自己藏品的感悟使读者很容易受到感染。《话说陶俑》作者刘亚群先生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也是陶俑收藏界赫赫有名的人士。《青铜散》和《碑刻的故事》作者吴克敬先生以极富功底的文字和翔实周密的文物信息给读者以宽广的感悟空间。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撰写出了让我们爱不释手的好文章。
深入文字内容,读者会为其所牵引,随喜随悲,随怒随爱,流连于作者复述和创制的古今意境;从而手不释卷,想一气呵成读通整个故事、整本图书。
我们希望藉此丛书给广大的文物收藏爱好者和相关人士以丰富的信息,对读者的审美情趣有所补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希望它平易近人的语言、富藏的深意和颇具历史责任感的整体面貌,甚至使大学生、中学生也能够喜闻乐见,最大程度地得到读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