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40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ISBN:9787510018046 ·条形码:97875100180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插图修订版) |
|
|
|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插图修订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40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ISBN:9787510018046
·条形码:97875100180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电影学院
内容简介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插图修订版)》从实在论的哲学高度,全面考察以往的电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美学、经济、技术、社会诸种生成机制,彻底更新了电影文学的问题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时,作者例举多种视野独特的个案研究,作为理论的实践,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点认识电影的历史。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插图修订版)》特点恰好切合了当代西方理论潮流的发展方向,受到欧美电影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热烈欢迎,是欧美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电影史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罗伯特·C·艾伦(Robert C.Allen),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美国大众娱乐与流行文化史,著有关于美国广播电视史的《话说肥皂剧》,关于美国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大众戏院的《令人不快的愉悦:杂耍表演与美国文化》。他开设有美国影视媒体史、全球化与民族身份、美国家庭社会变迁、社会与文化历史比较等课程。
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 Gomery),马里兰大学美国广播与电影图书馆(世界五大广播图书馆之一)资深学者、荣休教授,曾在马里兰大学教授传播学,为《村声》杂志撰稿,出版了十余本关于美国媒体经济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如《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史》、《声音的到来》等。他的大量著作已被翻译成八种语言。
译者简介:
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外国电影和电影理论研究,著有《当代美国独立电影的类型化转向》、《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合著)和 Lights!Camera!Kai Shi!——In Depth Interviews With China's New Generation of Movie Directors(合著)等。
编辑推荐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插图修订版)》:历史就是阐释,新的观点来自新的视角与方法。
新版本特别增加了五十余幅插图以及国内重要学者对“重构中国电影史学”的最新思考,这些探讨的前沿性、指导性以及对未来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
目录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作者序
第一部分 阅读、研究和撰写电影史
第一章 作为历史的电影史
1.1 作为电影研究一个分支的电影史
1.2 历史研究的本质
1.3 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
1.4 约定论对经验论的批评
1.5 实在论的反应
1.6 作为电影史理论的实在论
第二章 研究电影史
2.1 电影学术的历史
2.2 影片证据
2.3 电影史研究的对象
2.4 影片之外的证据
第三章 阅读电影史
3.1 叙事的电影史
3.2 阅读电影史
3.3 阅读即质疑
3.4 个案研究:第一批美国电影史学家
3.5 总看法
3.6 电影史和关于技术的流行话语
3.7 技术和成功
3.8 电影史著作和征订出版
3.9 结论
第二部分 传统的电影史研究方法
第四章 美学电影史
4.1 美学电影史中的唯杰作传统
4.2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
4.3 现实主义(巴赞理论的形态)
4.4 唯杰作传统和作者论
4.5 唯杰作论对历史语境和历史变革的看法
4.6 对唯杰作论的批评
4.7 符号学和电影史
4.8 走向美学电影史的重建
4.9 风格
4.10 互文本背景
4.11 生产方式
4.12 作者
4.13 电影圈内的美学话语
4.14 个案研究:《日出》的背景
4.15 茂瑙的传记式传奇
4.16 美国评论话语中的德国电影
4.17 德国导演与“高级艺术片”
4.18 茂瑙和福克斯的策略
4.19 论及《日出》的话语
4.20 结论
第五章 技术电影史
5.1 “伟人”论和技术决定论
5.2 技术变革的经济学
5.3 个案研究:声音的到来——对技术变革的分析
5.4 对技术变革经济学的重新思考
第六章 经济电影史
6.1 马克思主义批评
6.2 工业分析
6.3 个案研究:美国电影工业的形成
6.4 结论
第七章 社会电影史
7.1 谁制作了影片,为什么制作这些影片:影片生产的社会史
7.2 谁看了电影,怎样看的,为什么去看:看电影的历史
7.3 什么让人看到了,怎样让人看到的,为什么让人看到:作为文化记录的电影的历史
“形象”研究
“电影怎样反映社会:克拉考尔与德国电影
经验主义者对克拉考尔的批评
经验主义的替代物:内容分析
观影心理学
7.4 人们对电影说了些什么,谁说的?为什么目的说的?
7.5 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与其他社会机构一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7.6 个案研究:明星——电影史中的角色
明星是什?
促销
宣传品 影片
批评与评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做电影史
第八章 撰写电影史
8.1 项目一 技术变革的历史:有声电影来到密尔沃基
8.2 项目二 地方电影放映的经济学:院线
8.3 项目三 地方社会史:两个城市中观影活动的早期形式
8.4 可供研究地方电影史使用的资料来源
名录
火灾保险图
地方志
地方报纸
电影行业报纸
公立档案
采访
照片
第九章 重新整合电影史
9.1 个案研究: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
重新描述真实电影
作为另类实践的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的技术语境
德鲁小组的由来
真实电影和电视广播网
生成机制间的关系
真实电影的命运
结语:真实电影中诸种生成枳剧的相对作用力
第十章 选读指导
10.1 作为历史的电影史
10.2 研究电影史
10.3 阅读电影史
10.4 美学电影史
10.5 技术电影史
10.6 经济电影史
10.7 社会电影史
10.8 撰写电影史
交响与争鸣:重构中国电影史学
上篇 观念与方法
1.走近电影走近历史
2.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
3.电影史学发展谈:细节、建构、环境
4.电影史学的兴起与发展
5.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电影史研究
6.后编年体史述:多元体裁与深度阐释
7.“开放的电影史观念”主导的路径标识
下篇 实践
1.与电影史对话——“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工程”
2.戏曲电影《定军山》之由来与演变
译编后记
跋(代)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理论与方法
出版后记
……
序言 直到1960年,还没有几所大学开设电影研究课程。那时,电影学术只是影迷和一些勇敢的大学教师的领域。这些大学教师对电影的热爱促使他们“额外”教一些电影课并写一些有关电影的文章。如今,在主要的大学中,一门电影课都不开的已很少有了。近100所高校设有电影研究和/或电影制作的各种学位。图书馆的书架似乎已承受不住过去二十年中电影书籍出版量激增带来的重压。各种学术期刊则展现了更为专业化的、把电影当作艺术形式、当作工业机构、当作大众传媒和社会力量的研究方式。一句话,电影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领域已臻成熟。
任何一个新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对本学科研究的方式方法、成就和缺点的清醒认识。我们相信,电影史研究已经到了应该审视过去提出的电影史问题以及审视过去赖以回答这些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了。这便是本书所要起的作用。
由于本书是这类书籍的第一本,因此简要谈一下它的目的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不是一部按年代顺序编写的电影史;或者毋宁说,它建立了一种可以更有益地阅读和介绍电影史的语境。本书的主题是历史角度的电影研究,而不是电影本身。当我们用取自电影史的具体例证来说明一些论题、疑难和方法的时候,我们从不自认为已把整个电影史涵盖无遗。
写这本书的最初动力来自我们作为电影史教师所受到的挫折。我们的学生全都非常热切地把他们在电影史著作中读到的东西看作是唯一的和无可争辩的真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对电影史学家的方法、哲学取向、立论依据或结论提出质疑是大逆不道的事。
文摘 插图:
电影史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因为自二十世纪十年代以来就已经出版很多名为“电影史”的书籍了。今天,在美国和欧洲,每个大学图书馆都拥有几百种这样的著作,而且这些书的大部分作者也确信他们的读者都知道电影史是什么。我们真的还需要另一部电影史著作,特别是提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的著作吗?“电影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提之于众,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一问题上,许多电影史书名所显示的表面一致,歪曲了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观点差异这一事实。况且,任何一种严肃的学科研究都须界定并不断重新界定它的对象、目的、范围和方法。
检验一下隐藏在所有自称为电影史的著作之中的假设和探讨,会使那些对电影历史感兴趣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假设和探讨。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将是关于电影历史的写作问题:电影编史学。虽然在随后的几章中也还会对一些个别实例进行研究,但本书的基本关注点是一些“更大的课题”,即要超越所有电影史写作的个别实例。那么电影史究竟要研究什么呢?通过电影史研究所获知识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电影史学家用什么材料进行工作呢?电影史学家在他们的工作中已经进行了哪些探讨,对这些探讨又应如何评价呢?
后记 随着电影由电影视镜中几分钟的活动画面,发展成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娱乐工业,并取得相应的美学地位与独立的研究价值,开设电影课的院校迅速增加。这也导致了对概论式、通史类电影史著作的大量需求。然而,原始电影史研究还留有许多来不及填补的空白,罗伯特·艾伦与道格拉斯·戈梅里认为在电影技术更新与电影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之间,存在着二十年左右的滞后期。同时,电影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即作为研究对象的胶片很难得到妥善保存,并存在多种不同版本。因此他们对现有的电影史教材提出了质疑:早期电影史的作者具备足够的史学素养吗?他们的著作经得起学术标准的考验吗?不同的表述之下潜藏着作者怎样的史学观念以及怎样的文本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话语?
历史就是阐释,撰写电影史是史学家与其所使用的资料的抗衡,阅读电影史是一种积极的质疑活动与判断过程。罗伯特·艾伦与道格拉斯·戈梅里从哲学高度重新审视唯杰作论等治史方法,将电影史研究定位于历史研究的一般语境之中,对电影史的美学、经济、技术、社会等生成机制进行探讨,提出了若干新鲜的研究观念。他们致力于建立一种可以更有益地阅读和介绍电影史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