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29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308062155/9787308062152 ·条形码:978730806215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
|
|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29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308062155/9787308062152
·条形码:97873080621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学生通识教育
内容简介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介绍了20位著名电影人与其作品的讲评。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又是一门前所未有的、不寻常的新艺术。“因为它同时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路易·德吕克1919年《电影及其他》)。作为活动影像的艺术,电影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电影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诸多美学原则,实现了多样融合。首先,是一门以科技为前提的艺术,电影的科技性不仅表现在电影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诞生于现代科技的条件下,而且表现在电影发展的每一历程,百年来电影从最初的机械玩具发展为成熟的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高科技的数字影像。其间,电影艺术本体的确立,电影艺术观念的成熟、艺术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无不包含着科技互动的深广内涵。
编辑推荐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论
第一讲 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第二讲 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第三讲 卓别林与《淘金记》
第四讲 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第五讲 费穆与《小城之春》
第六讲 黑泽明与《罗生门》
第七讲 英格玛·伯格曼与《第七封印》
第八讲 阿伦·雷乃与《广岛之恋》
第九讲 安东尼奥尼与《云上的日子》
第十讲 费里尼与《81/2》
第十一讲 塔可夫斯基与《镜子》
第十二讲 科波拉与《现代启示录》
第十三讲 罗斯托茨基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十四讲 施隆多夫与《铁皮鼓》
第十五讲 侯孝贤与《悲情城市》
第十六讲 陈凯歌与《黄土地》
第十七讲 贝尔托鲁奇与《末代皇帝》
第十八讲 王家卫与《东邪西毒》
第十九讲 基耶斯洛夫斯基与《蓝》、《白》、《红》
第二十讲 阿巴斯与《樱桃的滋味》
附录
后记
……
序言 19世纪,当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新的能源-一电能,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必须面临着一场革命。首先是摄影术的发明对传统艺术技巧及观念所带来的冲击。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大浴女》打破了前辈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或再现的造型观念,以独创的艺术变形和几何程式对“惟妙睢肖”“酷似”等传统审美观念发出了挑战。也是在摄影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电学、光学、化学和机械学的发展和应用,一种全新的“活动照片”的艺术——电影应运而生。1895年12月28号,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社会公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十二部电影短片。这一天,后来被确认为电影的诞生日。在传统艺术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之后,电影——这一现代新型科技艺术进入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电影首先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西方现代工业和科技发明的产物。电影活动需要拍摄、胶片冲洗、放映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一步,都与19世纪的科技突破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据电影史学研究,电影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发明,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向企业家的放映厅,整整经历了六七十年的时间。
电影发明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人的“视像暂留”原理的提出与论证。“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速度转动的影片,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的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缘故。”在17世纪,科学家牛顿首先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重要现象。1824年,英国人彼德·马克·罗杰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视像暂留”理沦,由此打开了通向电影的道路。所谓“视像暂留”,即人的眼睛在离开所看物体后,该物体的视像在我们眼膜上会滞留约不到1秒钟的时间。
文摘 第一讲 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语言记录了人类自身,也创造着这个世界的意义,一门艺术的成熟
以其语言的自觉为标志。人类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直观自身,达到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实现,艺术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一、电影之父一大卫·格里菲斯
[生平与创作]
大卫·格里菲斯(David WarkGfiffith,1875-1948)1875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拉格兰基。父亲在南北战争担任南方军队上校军官。10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格里菲斯由他的姐姐抚育成人,后者是一个小学教师,用菲薄的收入来养活这个人口众多的家庭。时代与家庭的环境,使格里菲斯成为一个“谜一般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热爱文学,曾立志当个作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诗意理想。因家境所迫,格里菲斯从事过多种职业,当过售货员、消防队员、冶金工人、小报记者等。1907年,格里菲斯进入爱迪生的比沃格拉夫公司当演员,他视其为羞愧的职业,起先用别名,后来才恢复自己的真实姓名。在当演员之余,格里菲斯也创作电影剧本。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名导演麦克·寇琼年老退休,格里菲斯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导演。同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描写一个小女孩被吉卜赛人拐走的故事。
格里菲斯并不熟悉梅里爱,但他说过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我的一切应归功于梅里爱。”“格里菲斯写过戏剧,也写过小说和诗。他从自学中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文学修养,使他能够采取一些比较高尚的题材。
他东鳞西爪地从托尔斯泰、莫泊桑、杰克·伦敦的小说,丁尼生、勃郎宁的诗,安德烈·德·洛德、弗朗索瓦·科佩的戏剧中吸取题材。”正当电影初具雏形、向艺术发展的时刻,格里菲斯跨进了电影行业。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电影“诗人”。在他“广泛的文学修养”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实现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飞跃。
格里菲斯是个多产的电影导演。他的早期创作(1908-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400多部30分钟以内的短片。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这一时期,格里菲斯一方面进行他的技术实验,一方面又发现了许多有才能的演员,培养了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托马斯·英斯等一批早期知名电影演创人员。在格里菲斯从事短片创作的几年里,美国电影企业中展开了一场独立制片反托拉斯专利公司的斗争,这场斗
……
后记 在电影百年绚丽的艺术画廊中,那些成就卓著、风格各异的名家名片犹如熠熠生辉的珍宝,以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展现了“第七艺术”独特的魅力与特质。《电影名家名片赏析》作为浙江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程之一,连续开设几个学期来深受大学生朋友的欢迎。
本书是在多年讲授电影名家名片课程的基础上拟定和编写的。书稿遴选出世界影坛最具代表性和恒久研究价值的二十位著名导演及其经典作品作为鉴赏和学习研究的对象,全书以电影语言的认知为中轴,择取不同视角切人大师们的影像艺术世界,无论是影片鉴赏还是理论认知,都致力于帮助大家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加深对影像语言的知性认识和审美体验。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所有对电影艺术感兴趣人士的通识型教材,借助名家经典的解读培养电影“语感”,获得对艺术影片的认知和阐释能力,提高人文艺术素养。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以及中文系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李海燕老师,在书稿的编撰过程中给予了热忱的指导,她仔细审读全文,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陈力君老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影像和图书资料,在此一一致以诚挚的感谢。
本书的序论、第一讲、第二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十六讲、第二十讲以及附录部分由郑淑梅编写;第十五讲、第十八讲由王国英编写;第三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由章露红编写;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七讲、第十九讲由范乔乔编写;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由叶蓉编写。全书的体例和编写提纲由主编郑淑梅拟定并统稿,副主编王国英负责全书的校对审定。
因课时所限,对名家名片的选讲只能有所取舍。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叩开电影艺术世界的一扇门。去领略百年电影艺术的风云变幻,感受艺术巨匠带给我们的震撼、激励、启迪和思考;书中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同行和同学们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