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慧皎《高僧传》研究

2010-03-1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32551407 ·条形码:97875325514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慧皎《高僧传》研究 去商家看看
慧皎《高僧传》研究 去商家看看

 慧皎《高僧传》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32551407
·条形码:97875325514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史哲研究丛刊

内容简介 《慧皎《高僧传》研究》主要是针对《高僧传》(以下简称《梁传》)及相关资料的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对《梁传》的研究综述、作者研究、史学背景的分析、文献学研究、与早期传记类资料之史源学研究、史地类史源研究以及《梁传》中的神异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宗教人类学意义的研究等。《慧皎《高僧传》研究》作为一本佛教文献研究的专著,其成绩实在于其全部结论都是建立在极为艰苦的文本校勘比对和史源追溯的基础上的,故其所获也较为踏实。此书比较重要的发现,一是对于《梁传》中比较重要的两种版本即《丽藏本》与《金藏》本的校勘,并发现在此二种《开宝藏》的复刻中,以前者较善。此外,在此本的对勘中作者还发现了对于大藏经系统中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金藏》本中就发现有人为改版的痕迹。其次,此书由于在校勘过程之中运用了他校法,调动了大量的对勘资料,故而解决了很多《梁传》文本上的疑难问题。再次,此书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也对于今后佛教史学自身的独立性作了某些新鲜的探索。
编辑推荐 《慧皎《高僧传》研究》于《梁传》深入的文献学基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填补了国内佛教文献研究领域中这方面的空白,相信值得为佛教文献的研究者和学人关注与参考。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范围、目的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一章 《梁传》的作者研究
第一节 生平研究
第二节 慧皎著述考
第三节 《梁传》的撰写时间
第四节 慧皎的身份对《梁传》的影响
第五节 大乘立场对《梁传》的影响
第六节 地域因素对《梁传》的影响

第二章 《梁传》撰写的史学背景分析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对《梁传》的影响
第三节 齐梁时期佛教史学的发展
第四节 僧团形成和佛教文献整理对《梁传》的影响

第三章 《梁传》的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高僧传》的题名
第二节 《梁传》的版本研究
第三节 《梁传》的历代著录
第四节 《梁传》的分卷
第五节 《梁传》的分科、人数统计
第六节 《梁传》传主名称研究

第四章 《梁传》与早期传记类资料之史源学研究
第一节 《梁传》与别传类资料之比较研究
第二节 《梁传》与总传资料之史源学研究
第三节 《梁传》与其他一些传记资料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僧徒碑志铭刻类材料
第五节 《梁传》与《名僧传》
第六节 《梁传》与经录类史源推考

第五章 《梁传》与史地类著述之比较研究
第一节 《梁传》与外典史籍
第二节 地志、塔寺记、佛牙记

第六章 《梁传》中的神异与法术研究
第一节 《梁传》中的神异研究
第二节 《梁传》中的巫术研究

第七章 《梁传》的总体研究
第一节 《梁传》材料方面的修订
第二节 《梁传》与《唐传》的史料重叠部分研究
第三节 《高僧传》文本及其中部分故事的演变和流传
第四节 《梁传》的艺术成就初探
参考书目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梁传》的作者研究
《梁传》的作者研究,笔者的思路是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现在从《梁传》中所看到的历史,与当时现实存在的真实的历史是并不完全统一的。还是那个老的问题,首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和这种真实情况在我们心中投射的影像之间并不完全对等,这与主体自身十分微妙的个体差异相联系;其次这种投射的印象在我们把它用语言的工具加以表达出来时,又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在《梁传》里,主要是第一方面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对其个人进行研究的必要。方法主要是突出慧皎本人自身的特点,期望从中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节 生平研究
《梁传》的作者,陈垣先生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已有十分精细的考证,首先陈考证了为何《隋志》题名为僧祜的原因①,这一点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早有辨别。
一、卷一《晋长安青门外寺竺法护传》:“讲经之始,起竺法护。”(见《法华玄论》卷一弘经方法中引。)按:《法华玄论》为三论宗之吉藏大师所撰,此书存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中。
二、卷三《中兴寺求那跋陀传》:“扶南沙门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幼而颖悟,十五出家,遍学《阿毗昙心》。具足以后,广习律藏。闻齐国弘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求那跋陀弟子,复从跋陀研精方等,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氏季末,道教陵夷,婆罗洁净身心,外绝交故。大梁御满,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及正观寺、占云馆三处译上件经(指《阿育王经》、《文殊师利问经》等),其本并是曼陀罗从扶南国赍来献上。陀终没后,罗专事翻译,敕令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及袁昙允等笔受。天子礼遇,道俗改观。婆罗不畜私财,以其亲施成立住寺。太尉临川王问曰:‘法师菜食,为当鲑食?’答云:‘菜食,病时则索(素)。’又问:‘今日何如?’答曰:‘四大之身,何时不病!’王大悦,即为设食。”(见《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引,当是附见于《求那跋陀传》者。《唐传》卷一《僧伽婆罗传》与此传大致相同,即据此传修改而成。)按:此处在《房录》中记载之后是“并《宝唱录》及《名僧传》载”。问题是此条记录中有所译的《阿育王经》和《文殊师利问经》,两部经在《房录》卷十一中都有译经年代,分别是“《阿育王经》十卷,天监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于扬都寿光殿译,初翻日,帝躬自笔受,后委僧正慧超,令继并译正讫,见《宝唱录》”;“《文殊师利问经》二卷,天监十七年敕僧伽婆罗于占云馆译,袁昙允笔受,
……
后记 时间真是匆匆,一晃眼毕业已经两年多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真的不是匀速前行的,而是自由落体一样加速下坠。快到甚至连回忆都像一个模糊、褪色又高速运转的胶片,快到我们还没有停歇下来看一看什么是现在,就已经把自己交给了过去。
对于毕业论文,我是非常不满意的。这并不是客套话,其实这个结果在确定论文选题时就已埋下了伏笔。我的专业是古典文学,但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我就下定了决心把自己后半生献给佛教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工作。决不动摇,决不分心旁骛,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诱惑,无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故而我本来是想重新整理出一部佛教著作,比如校勘《弘明集》、《广弘明集》这样的论文集,《开元释教录》、《历代三宝记》这样的经录,或者《梁高僧传》、《唐高僧传》这样的僧传等等。然而,限于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考虑,最后只能定下了“《梁高僧传》的文献及文学方面的研究”这样一个粗略的范围。
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因为导师陈允吉先生经常告诫我“书非校不能读也”,虽然此书已有一个非常权威的校订本,我还是用高丽本对校金藏本以比较此二本之优劣;用碛砂本对校高丽本与金藏本以便得出大藏经南本与蜀本之间的差异;用高丽本对校大正藏本来看日本人在整理此书时犯过哪些错误;最后又以高丽本为底本,以其它十余种版本参校作了一次彻底的校勘。每曰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前后费时约大半年。因为《高僧传》中牵涉到很多早期中土与异国僧人、他们的译着与自着、早期佛教的义学背景等问题。基于校勘的资料准备计,我还做了一项工作,即将隋代以前几乎所有的佛教材料,包括碑刻、传记以及外典中对于佛教与僧人的记录都做了较全面的搜集,并为此部僧传中的每一位正传与附传的传主编制了材料来源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