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娱乐时尚 >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

2010-03-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6035866 ·条形码:97875060358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 去商家看看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 去商家看看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6035866
·条形码:97875060358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内容简介:孟小冬是一个尘封了几十年的名字,所以欧阳中石先生为万伯翱、马思猛(马思猛是戏剧家马彦祥之子,其祖父是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合著的孟小冬传题笺为《氍毹上的尘梦》,欧阳老是奚啸伯唯一嫡传,他对孟小冬当然应该是有所知的。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根本不知道当年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当然,如果仅看电影《梅兰芳》,那并不能当做信史。
伯翱兄有志于为她立传,我则首先有感于他的勤奋。若干年来,他出版了《元戎百姓共垂竿》、《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等散文随笔集,还创作了《贺龙钓鱼》、《三个少女和她的影子》等影视作品。尤其是他有关体育题材的散文,在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一直不辍笔耕,甚于利禄之求,对于他而言,远离诱惑,非常难能可贵。他退休后,担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工作繁忙,还写作戏剧名伶的传记,一则得于他对京剧的热爱,二则仍然得于他对文学事业的孜孜追求。近日与王蒙、万云大姑、伯翱兄雅聚,当王蒙先生听说伯翱兄关于孟小冬的传记即将问世,大发感慨云:“伯翱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类似的话,苏叔阳先生也说过。有一次参加伯翱兄体育题材散文研讨会,王光英副委员长发言时竟然涕下:“老大(指伯翱)不容易呀!”这文学之路上的甘苦也许伯翱兄自己最心知。
孟小冬这个题材并非易写,她的人生悲剧先凄恻于与梅兰芳的悲欢离合(梅氏实际是纳她为第三房妾),后委身于海上闻人杜月笙的金屋藏娇(第五房小妾),一生芳名,明珠染垢,终息影氍毹,应该是令人惋惜痛心的遗憾!
在独立人格这点上,她不如刘喜奎和袁雪芬。所以历来微辞络绎,台湾甚至有人公开谴责她是梨园罪人。但是以她的才艺,尤其是继承余叔岩的真正衣钵,应该自有公论。晚年课帐收徒,对于余派艺术的传播,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我看过一些史料,从周恩来到章士钊,都曾劝她归来。我想,倘若她真的渡海来归,晚年的命运是否也如同马连良相仿佛呢!?
所以,为人立传“知人论世”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准则。《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朱熹注《孟子》释为:“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对于孟小冬这位在中国戏剧史上堪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相媲美的老生,艺术生涯不妨秉笔直书,但其两次作妾的生活经历又无法避讳。进而两次作妾的痛史又直接影响了她的艺术生涯。所以许姬传先生生前曾有文呼吁应该有一本更完备的孟氏传记问世。
孟小冬非高官显爵,可是不惟当事人避讳,他人也要避讳。梅兰芳本人著述《舞台生活四十年》(包括《梅兰芳文集》),只字不提这段孽缘,似乎他与孟小冬的四年恩怨根本不曾发生过。梅先生的儿子梅绍武生前有数十万言的《我的父亲梅兰芳》,当然更不便秉笔直书。他人所著和编撰的梅兰芳传记和年谱均付之阙如。我想,不是编著者不知道,那仍然是为名人讳的思维在作崇。近年来,始有学者如徐城北的《梅兰芳百年祭》有所披露。
在旧时代,戏子属下九流,连应试都不准许,是无社会地位可言的。莫说女伶,即使男伶也受尽污辱。梅兰芳本人在十几岁时的痛史,是所有男伶基本要经历过的,也是戏剧界尽人皆知的。但从来不见有人谈及。作传者,不必过高褒誉,但更不必隐去尘垢,这才是为名人作传应有的准则。
媒体推荐 剧坛近代尊余派,
文武京昆擅胜场。
余韵凝晖传海外,
门墙桃李忆冬皇。
——许姬传
编辑推荐 《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自序
引子
一、冬皇凌空出世
二、锡城首演一鸣惊人
三、“大世界”初遇杜月笙
四、黄金荣争艳走麦城
五、杜月笙其人其事
六、北上求师名扬京津
七、梅党乱点鸳鸯谱
八、小冬患难见真情
九、冬皇重震红氍毹
十、与金少山斗嗓子
十一、一介坤伶愧煞须眉
十二、舞台姐妹的尘梦
十三、拜叔岩立雪余门
十四、恩同父母尊师重道
十五、情感大贤倾囊相授
十六、佛门弟子小冬居士
十七、慧珠拜请冬皇出山
十八、《搜孤救孤》亦成绝响
十九、入住杜门知恩图报
二十、抗战胜利兔死狗烹
二十一、大难临头各奔东西
二十二、香港寓公残阳西下
二十三、遥望上海兔死狐悲
二十四、红颜知己终成眷属
二十五、临终感言妈咪最苦
二十六、为延余韵海外传艺.
二十七、互相观摩,惺惺相惜
二十八、大千居士:小冬大家(gu)
二十九、绝艺一身叶落台湾
三十、冬皇之胞妹孟幼冬
三十一、张群赠挽“绝艺贞忱”
三十二、两岸再传冬皇余音
附录一:记者笔下的孟小冬
孟小冬的八次舞台代表作(薛观澜)
巾帼须眉孟小冬(莫陆)
名伶访问记——孟小冬(节选)
满足山河空念远广陵绝响说冬皇(朱向敢)
孟小冬女士逝世三周年感言(李猷)
附录二:京剧中的行当
参阅书目
跋(朱小平)
……
序言 孟小冬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被誉为“冬皇”的著名女老生,在20世纪20-40年代末中国京剧鼎盛时期,她红遍大江南北,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天津的戏迷们看完她的精彩演唱后当场激情之下竟为之从心底里喊出了“冬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孟小冬先生早年戏路宽杂,能文能武。9岁先拜仇月祥为师,因其高嗓条件习孙(菊仙)派,后又广纳博学,先后多方求艺学谭(鑫培)派,成名之后终于在而立之年,毅然决然又立雪余门,得京剧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先生真传,并被乃师称其为是“余门唯一弟子”。她1925年出道后,曾先后与梅兰芳、尚小云、张君秋、金少山、郝寿臣、裘盛戎、萧长华、姜妙香、赵碧云、白玉昆、雪艳琴、王泉奎、鲍吉祥、李慧琴等众多著名京剧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成为那个时代众多京剧艺术明星群中十分闪亮的一颗新星。她用五年时间闭门苦学余派之后,于1947年在上海的中国大戏院成功举行告别舞台义演,被菊坛一致盛赞为“广陵绝响”,从此结束了她的粉墨生涯。
然而,这位中国舞台上的奇葩,却于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致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戏迷们,竟对“冬皇”一无所知。思猛兄可谓是自幼在京剧舞台的后台里随父母泡大的,还时常能亮嗓唱几句“四大名须”名戏名段,他的父亲马彦祥,母亲云燕铭在京剧界都可谓是如雷贯耳的戏剧家、名演员呢!他却从未听双亲和圈内人士再提起过孟小冬的名讳。
文摘 插图:


一、冬皇凌空出世
1907年12月9日,农历丁未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上海民国路(今人民路)同庆街观盛里(今观津里)一条弄堂中的普通阁楼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日后红遍大江南北,被广大戏迷誉为“冬皇”的一代坤伶——孟小冬。
相传民间对女子生辰素有“腊月羊,守空房”的说法,为了回避这不祥之兆,其父母改称小冬出生于1908年。而这个中国自古流传深远的命学说法,让这位一代菊坛宗师,终未能逃过这不幸的一劫,在自己的戏剧人生中,演绎了一出“冬皇悲歌”。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孟小冬的传记中,对其生辰、籍贯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有些作者竞道听途说,煞有介事地演绎出小冬乃孟鸿群领养者之奇谈怪论,扰乱是听。
孟小冬乳名若兰,原籍山东济南府,本名令辉,因生于冬天故取艺名筱冬,后改小冬,晚年自署“凝晖阁主”。
祖父孟七,老徽班出身,学乱弹与昆曲,唱武生兼武净,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净艺人。为谋生,一直在长江下游一带跑码头。1860年5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以破竹之势,迅速攻占了江浙大部分地区,30岁的孟七参加了太平军,在陈玉成帐下的同春班里任教师。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迂至上海,他带领五个会唱戏的儿子在上海天仙茶园长期演出,与当时丹桂茶园夏月恒父子同为沪上两大梨园世家。19世纪末逝于沪。
大伯父鸿芳,自幼从父学艺,好读书,爱钻研武打的各种荡子、把子及跟头,在丹桂茶园任武打行头。早年的武行头,全凭口头说戏,由孟鸿芳开始,武戏场子才有提纲。他是秃子,嗓子好,会戏颇多,却喜欢唱小丑,后由演武生改丑角。
二伯父鸿寿因为脚跛,不便登台,孟七只得命他学习场面。那时的丹桂茶园,一如其他戏班,梆子、皮簧两下锅(就如当今河北名伶裴艳伶梆子、京剧双艺绝佳),所以武场的打鼓,文场的京胡、梆胡,他们都能打得严实火爆,拉得脆亮高昂,而且他还懂得不少梆子戏,因此上海的一些科班,都争聘他当教师。也许是他太热爱京剧艺术,也许是他要和自己的命运抗争,在民国初年,孟鸿寿硬是跛着脚登上舞台演戏,专演以唱工为主的文丑,并取艺名“天下第一怪”;在新开张的新新舞台亮相,演出了《拾黄金》、《十八扯》、《财迷传》、《戏迷传》等戏,竟然轰动一时。更出彩的是孟鸿寿十年后,又登上了北平吉祥园的舞台,那天大轴为余叔岩的《打棍出箱》,压轴是朱琴心的《打花鼓》,中轴就是他的《拾黄金》。朱素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