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概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1月 ·ISBN:7220034334 ·条形码:97872200343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佛学概论 |
|
|
|
佛学概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1月
·ISBN:7220034334
·条形码:97872200343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媒体推荐 佛学概论序
佛学概论序
惟贤
本书作者弘学居士,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受教于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1960年依止密悟格西学法;1972年皈依正果法师;1988年在四川成都文殊院依止宽霖大和尚受菩萨戒。作者对汉藏佛学均有造诣。具足正信正见,热心佛教文化事业,尤为难得。
1987年在北京看望正果法师时,读法师所作《佛教基本知识》一书,此书系学术专著.所引经论原文深奥,初入门者阅读较难。作者以此感受陈报法师.师即嘱作者编写一浅显易懂、便于初学者阅读的《佛学概论》。作者不违师命,1988年在文殊院僧伽培训班(后改为空林佛学院)任教时,得宽霖大和尚的赞许。遂将本书内容写出,作为教材。边写边讲,历时两年之久,共成十章,约20万余字。我于今年11月底至12月,受四川省佛教协会邀请到成都文殊院参加传戒法会,有机会得读该书原稿,感觉此书文笔通俗化、大众化,条理分明,意义深入浅出,是一本较好的便于初学者阅读的佛学书籍。
我阅读后有几点感受,简述如下:
一、本书十章中,一、二章讲解了佛、法、僧三宝和佛法与佛学的意义,使人对佛教的产生(包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和原始佛教教团)以三宝为核心的要义,以及对佛法内容有一轮廓的认识。以后各章,对印度和中国佛教的佛学源流(包括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的典籍和翻译,佛教的教义:如“四圣谛”、“三法印与一实相印”、“蕴、处、界三科”、“五位百法”、“佛教的世界观”、“业力因果说”等,均有详尽的阐述。除搜集有丰富的参考资料外,并结合诸家学说,纵以时间为经,横以史迹为纬,提出了作者鲜明正确的见解。
二、佛教传到中国后,由于古德判教的不同,遂有各宗派的建立。后学之士,难免门庭之见。近代以来,写《佛学概论》或其他著述者,不少均抬高本宗,贬抑他宗,殊非佛陀本怀。西藏宗喀巴大师显密圆融,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将修学佛法阶梯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以人乘为基础,佛乘为究竟。近代太虚大师融摄佛法,提出“八宗平等”,而以五乘共法(因缘果义),三乘共法(三法印),大乘不共法(般若、法相唯识、法界圆觉),一脉相通,次序井然,总摄佛理。其著述中有《人乘正法论》、《人生佛教》,契时契机,为时人所赞仰。与宗咯巴大师之说,先后辉映,意义相合,体现了佛法的真理。弘学居士编写此书,前后论述,颇能继承和发扬此种精神。
三、作者对近代研究佛学者,如欧阳竟无将法相唯识截然分为二;熊十力对世亲唯识思想的曲解,所著《新唯识论》夹杂老庄、儒家思想,实际内儒道而外佛学,均有中肯的简评,坚持正见,殊为难得。 。
四、本书最后两章的《佛教世界观》、《业力因果说》,根据佛教原理,结合现代科学、哲学,加以新颖而有趣的阐述,启人知见,较为精彩。希望弘学居士在出版此书后,能继续钻研,写出可供中级、高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的参考资料。法雨普施,功德非浅。
惟贤
1993年12月1 7日
写于文殊院
目录 佛学概论序 惟贤
前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佛之释义
第二节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第三节 原始佛教教团
……
文摘 书摘
第二节大乘佛教
在纪元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着对佛塔的崇拜,从而形成了菩萨众——大乘最初的教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华经》等阐述大乘思想和实践的经籍,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而将早期佛教贬为小乘,发生了大乘与小乘的历史分裂。
大乘佛教分空(中观学派)、有(瑜伽行学派)二宗。中观学派主张观察问题要不落一边(如空与有、常与无,各一边),即要综合两边.符合中道,因而名中观学派。由龙树菩萨(150一250年)及其弟子提婆(圣天,170一270年)所创立,奉《大品般若经》为主要经典,龙树所著《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和提婆所著的《百论》为基本理论著作。提婆的后继考罗喉罗传系至清辨及佛护,随后又分演为不同的派系。约在4—5世纪,大乘佛教又形成了瑜伽行派,并成为佛学的主流。“瑜伽”是相应的意思。瑜伽行学派尊称弥勒为始祖,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为主要经典。而实际的创始人是无著和世亲两兄弟。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二十唯识颂》、《三十唯识颂》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著作,在创宗方面作用最大。继世亲之后有亲胜和火辨两家,他们相继发挥亲胜学说的有德慧、安慧和真谛。以上为前期瑜伽行派。再后。继世亲、火辨一系的陈那,特重视因明学(也就是逻辑论证和认识探讨),而发挥陈那思想的有无性、护法、戒贤(玄奘法师在印度的老师)和法称,被称为后期的瑜伽行派。
龙树、提婆反对部派佛教某些流派的万物实有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痛苦在于人们对于世间一切事物没有真正的了解,产生了颠倒分别的无益戏论。要解脱痛苦,最根本的是要体会一切事物的“实际”,认清一切事物并无实体,也就是“无自性”,就是“空”。中观学派的空观是根据缘起学: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这就说明其不是真实的存在。因缘所生就证明事物的内在并不真实,任何事物只要依靠先行的事物而得以存在,它就必定失去声称自己有内在真实性的权利。佛教的缘起学是讲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否则就不是实有的事物。这就是说,由于事物是有原因的,因此是实有的。而中观学派认为,一切有原因的事物都不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有原因,所以才不真实。这是在原来的缘起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缘起性空”、“一切皆空”的宇宙观,因此,大乘中观学派被称为空宗。
瑜伽行学派继承了中观学派的空观思想,但认为“一切皆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