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边款艺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57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1015961 ·条形码:97875010159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印章边款艺术 |
|
|
|
印章边款艺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57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1015961
·条形码:97875010159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将明清以来的流派印中的代表印家作品尽力收入,这不仅保证了在熟悉了解边款艺术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脉络时的必需,也保证了读者在赏读不同风格时仍力求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整体印象这样一个目的。各家边款艺术的具体形象千姿百态。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形制与形式上,还可以不同的内容与风格上去发现许多有用的东西。印家的生平交游、审美思想、艺术源流等等极为广泛的内容都可在其间阅览得到。一款跋文字本身就是史记,纪事志实,非常丰富、真实、生动而有趣,就如一篇篇开卷古人札记,可补正史文之不足。因为印家在明清以后多为文人饱学之雅士,而治印作边款本身更属雅室之雅举,所以款跋间多信笔直记一时况味,或境或景或志,饶增趣味,又时常勾勒出一幅幅文人生活的图画来。如本书开首第一件明代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印款,其内容不仅平实,文风亦清隽可喜,可谓印款俱佳的代表。许多款识的署年纪岁无疑为我们研究印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类似于此的文献与史料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收的作品虽然有不少是曾经公开发表过的,但其中未曾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占百分之六十,且颇多精彩之作,这对于开阔视野和拥有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简介 赵海明,字子谦,1962年生于海口。现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
师从李铎、骆叔焕、康殷、杨大钧诸先生学习篆刻。其篆刻取法古玺,旁参汉印及浙、皖诸家,尤酷嗜赵之谦、吴昌硕作品。其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三、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篆刻艺术展。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颜楷书法入门》、《篆刻蒙求》等著述出版。
其传记收入《中国书法界名人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印人名鉴》、《中国印学年鉴》等书。
目录 序一 “袖珍碑刻”的价值
序二 印章边款 空间无限——赵海明《印章边款艺术》修增本代序
凡例
印章边款概述
文彭
何震
魏植
苏宣
归昌世
汪关
苏肇
梁袠
黎东彦
程邃
丁元公
丁良卯
林皋
王道淳
许容
吴先声
冯洽
高凤翰
财颢
高翔
丁敬
张宏牧
陈錬
周芬
黄吕
乔林
翟赏祖
丁佺
林霔
项朝蔂
桂馥
潘西凤
张燕昌
吴履
董洵
邓石如
蒋仁
黄易
奚冈
孙星衍
胡唐
陈豫钟
钱善扬
文鼎
江介
陈鸿寿
高垲
张镠
瞿中溶
孙均
陈均
屠倬
杨澥
赵之琛
王应绶
达受
邓传密
高日溶
倪为谷
徐楙
陈志宁
张开福
杨大受
严冠
严坤
吴熙载
李修易
徐三庚
张辛
吴咨
杨沂孙
汪籛
唐翰题
胡震
钱松
钟权
沈叔眉
吴诰
汪铢
沈爱萱
姚宝侃
徐士燕
孙三锡
陈祖望
陈宝恒
陈蟾柱
程晋
华复
张上林
戴以恒
何昆玉
赵之谦
王诒寿
吴大潋
任颐
胡镬
吴昌硕
赵穆
钱式
黄士陵
方溶益
吴文铸
吴凤增
陈德大
徐新周
郑文焯
王云
王尔度
程同寿
徐中立
齐璜
钟以敬
罗振玉
王大忻
吴隐
叶为铭
赵石
易意
童大年
赵时㭎
叶玉森
陈衡恪
王禔
李尹桑
胡传湘
邓尔雅
谢光
寿玺
简经纶
赵鹤琴
钱瘦铁
邓散木
沙孟海
蔡巨川
冯康侯
方介堪
朱复戡
来楚生
陈语山
陈巨来
韩登安
顿立夫
附录一印章边款的刻制法
附录二印章边款的传拓法
款文类别拼音索引
修增本后记
……
序言 “袖珍碑刻"的价值
一部著作的问世总是要以其自身的价值来实现的。书法篆刻家赵海明编著的《印章边款艺术》一书之得以精印付梓,不仅为他高兴,更为如我这样的读者高兴,禁不住也要为他有心于编著这样一部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而叫好。
印章艺术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无比丰厚的传统,创造了异常丰富的美,同时也积累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信息。而作为印章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边款虽然是依附于印章而存在的,但实际上它已别具天地,富有强烈的独立意义,并被称为“袖珍碑刻”。显然,对于这一领域的整理研究尚未令人满意。赵海明有识于此,持两载之功,广搜苦求,集腋成裘,终于完成了这件工作,实为书法篆刻史学界乃至书法篆刻创作界的一大幸事。这部著作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又能满足读者对于边款艺术的审美需求,不啻为展示四百年间边款精华的洋洋大观与总汇。
文摘 赵海明,字子谦,1962年生于海口。现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 师从李铎、骆叔焕、康殷、杨大钧诸先生学习篆刻。其篆刻取法古玺,旁参汉印及浙、皖诸家,尤酷嗜赵之谦、吴昌硕作品。其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三、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篆刻艺术展。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颜楷书法入门》、《篆刻蒙求》等著述出版。 其传记收入《中国书法界名人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印人名鉴》、《中国印学年鉴》等书。
后记 印章署款之风由来已久,此乃“物勒工名”之衍展。然文人治印署款广而刻之,起于明代文彭、何震,继之风起,并繁荣发展。边款之流传,除赖以印石传之外,主要还有以印谱和汇辑款文的专书承传其后。早期印谱未拓边款,那么,呈上朱印下墨款之形式的印谱,究竟起于何时,谁为拓款入谱最早之人,实为印学界关注之问题。
印谱肇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明代主要以木板翻刻、摹刻及原石钤拓等方式制作印谱。木板翻刻是将每页版框、印章、释文等内容一并翻刻于枣梨木板上,由不熟谙篆刻艺术之印工所刻。明隆庆六年(1572)顾从德《集古印谱》问世,开原石钤拓印谱之先,即每页先刻版框印刷,再钤拓印章,一改木板翻刻古印形神尽失之弊。自清以来,多承传此法,每页钤印不等,印章之下,或有释文,或有钮释,或有考证,或兼而有之。然边款传拓入谱,时恐形制所限,或拓款之繁琐,终未见有之。较早关于边款入谱之记载,现仅知者,为晚清金石家收藏家魏稼孙在《砚林印款》序中的论述,日:“丁(丁敬)谱拓款,始自夙明尊人梦华先生,故其家藏弃最富,往时夙明颇据以傲人。”这里所言夙明、梦华为何许人,据考,梦华乃何元锡,生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卒于道光九年(1766~1829);夙明为何澍之表字.系何元锡之子。另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考定,约于嘉庆十三年(1808)何元锡、何澎父子曾辑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印成《西泠四家印谱》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