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2010-02-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页码:63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428N.759 ·条形码:978754284722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去商家看看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去商家看看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页码:63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428N.759
·条形码:97875428472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外文书名: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

内容简介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主要内容: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作者简介 约翰·M·巴里,罗彻斯特大学历吏学硕士,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现为杜兰一塞维尔大学生物环境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常为《纽约时报·周末特刊》《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撰稿。
巴里的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第一部作品《野心与权力——华盛顿的真实故事》被《纽约时报》选为以华盛顿和国会为主题的十大好书之一。第二部与他人合作的《细胞变异》已被译成22种语言出版,备受好评。第三部著作《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在1998年获得由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代表年度杰出:历史著作的巴克曼奖(Francis Parkman PriZe),并以“对南方历吏的贡献”赢得史密斯奖(Lillian Smith Award)、南方图书奖(South—ern Book Award)等众多奖项,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
编辑推荐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被美国科学院评为2005年度最佳科学、医学类图书。夺去了全球至少2000万人的生命,一个最具毁灭性的故事!假如全球性大流感再度来袭,我们如何应对???历史性的,独具慧眼的,旗帜鲜明的,《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不只是对1918年事件的精湛描述,也是一部权威性的、令人惊恐不安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故事。
目录
序言
第一部:斗士
第二部:蜂群
第三部:火匣
第四部:起始
第五部:爆发
第六部:瘟疫
第七部:竞赛
第八部:丧钟
第九部:苟延
第十部:终场
后记
致谢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序言 1918年,作为一名海军少校,保罗·刘易斯(Paul Lewis)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似乎从未适应军旅生活。军装常常令他局促不安,士兵们向他致敬时,他也总是显得紧张而狼狈。
而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勇士,一位与死亡搏斗的勇士。
在他遭遇死亡时,他直面死亡,挑战死亡。他像一个昆虫学家用大头针将蝴蝶订成标本一般将死亡固定,再将其肢解、分析,然后找出击败这个敌人的方法。这种冒险对他而言已成家常便饭。
然而,1918年的9月中旬,死亡以前所未有的架势出现在他面前。医院的院子里摆满了一排又一排的病人,很多人浑身是血,死状可怕而奇特。
刘易斯被请来帮助他们处理这个令人束手无策的神秘事件。虽然也算一名内科医生,但他还从未在病人身上操练过。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位科学家,是美国第一代医学科学家中的一员,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当时,他事业上已颇有建树,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而且他还很年轻,事业的巅峰触手可及。
文摘 单靠逻辑和观察为何无法促进医学发展的另一种解释是:生物学不像某些以某种逻辑形式——数学——为自然语言的学科(比如物理学),它并不需要借助于逻辑。这从著名物理学家齐拉(Leo Szilard)的抱怨中就能看出。自他从物理学转到生物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安安心心地洗过一次澡。∞还是物理学家时,他可以泡在浴缸的温水中思考问题,在心里盘算并进行逻辑推论;然而变成生物学家后,他不得不经常从浴缸里爬起来去找寻事实。
事实上,生物学就是混沌的。生物系统并非逻辑的产物,而是进化所致,而进化是一个不太讲究精准的过程。生命并不会选择逻辑上最佳的设计来迎合新环境,而只在已然存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人类基因组中的绝大部分区域包含“保守的”基因,这些保守基因与那些存在于更为简单的物种中的基因本质上相同。进化是建立在现有基础之上的。
因此,不同于逻辑的有条不紊,生物学的结果通常是凌乱无序的。这好比建造一间节能农舍。如果是新造一座,那么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在心里考量具体建材的使用、门窗的设计,也许还有屋顶上的太阳能板等等。但如果想让一间18世纪的农舍具备节能的功用,就得竭尽全力去改造它。我们按逻辑在现有的农舍上作进一步的加工——封堵填塞、绝缘隔热、安置新火炉或者热泵。这间旧农舍将(可能)是我们在已有基础上建造出的最好的一间,但它依然是不完美的,比如在窗子的尺寸上,天花板的高度上,建材的选择上……这和建造一间专门为了达到最佳节能效果而设计的新农舍毕竟不同。
后记 但凡著书,都希望好卖,对译书者而言,亦是此般心态,希望辛辛苦苦翻译出来的书——无论质量好坏——能够被读者认同、喜爱,而这又与原作本身的内容休戚相关。《大流感》一书是在2004年、时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教授、甫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金力介绍给我们和出版社的。据他本人所言,他是在横跨太平洋的中美航班上将本书通读完毕。原版书的磨损程度证实金教授不止一次翻阅过它。普通人对此书最初的认知,是它得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青睐,带去度假。这大抵是这本书最肤浅的噱头了。再进一步说,当时恰逢禽流感、SARS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惊魂甫定之时,的确正是这本书热卖的好时机。然而,光抓住一哄而上的卖点来炒作的书,也许并没有称作“经典”的资格。今天看来,《大流感》并不是一本需要靠炒作来畅销的书。即便再过几年,它仍会是书架上不被冷落的那类。这让我们觉得,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翻译这样一本书,介绍给读者,的确是件幸事。
持续三年的译书过程当然不那么轻松,仅从内容而言,翻译者就常因太过投入而陷入悲痛。因为翻译《大流感》一书,就好像在亲历那场堪称瘟疫的疾病流行:跟着流感的脚步,尾随其后,眼见其将魔爪伸向各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