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106029351/9787106029357 ·条形码:978710602935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
|
|
|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页码:18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106029351/9787106029357
·条形码:97871060293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影视大讲堂
内容简介 作者提出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贯穿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认为它既是促动中国电影发生的重要动力,同时又与中国电影的发展生长相伴始终,左右着中国影人在中西碰撞中的文化选择。她从这个角度重新思考和评价了“商务”、“明星”、“上海影戏”、“神州”、“大中华百合”、“天一”等中国早期制片公司的制片方针和作品风格,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一直从事西方美学、西方女性电影、中国电影研究
1999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妇女和性別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
2006年赴多伦多大学伊丽斯学院电影专业做访问研究
出版的专著有:
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获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高教版《中国电影史》的撰稿人之一
3、即将出版专著《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
4、目前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持的《女性电影先驱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的条目撰写
目录 序
绪论 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的民族认同焦虑
一、欧美电影的放映
二、认同焦虑: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
三、国体观念与电影的中国身份
第二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一、侦探—爱情—喜剧:三个片种的试制
1.侦探片
2.爱情片
3.喜剧片
二、“商务”、“上海影戏”与“明星”:鼎足之势与中西选择
1.“商务”早期影片的风格
2.“上海影戏”的“童星”影片
3.“明星”的“华式”风格
第三章 “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
一、郑正秋——平民立场与民族意识的自觉
二、包天笑——通俗小说与外国文学的本土化
三、洪深——隽永的风格与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
第四章 “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
一、“问题剧”与知识分子电影
二、“拿来主义”:备受诟病的“大中华百合”
第五章 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古装—神怪片
二、武侠—神怪片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一串珍珠》解读
后记
……
序言 秦喜清同志撰写的《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生、发展过程,从新的角度出发,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可喜。
喜清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同事。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喜清从北大毕业分配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被安排在研究生部工作。那时恰值我主持电影系;在招生考试,或论文答辩时,与她常有接触。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谦虚友善,以及分析问题、处理事务的清晰明辨,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这期间,她曾不止一次地同我说,想跟我学电影。我以为那是礼貌言辞,没有当真,没想到若干年后这竟然成了现实。
喜清做学问特别认真,又懂得方法。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优异。读电影学博士,她也十分上心,用功。针对她的具体情况,我同她说:对于科研方法你已有规有矩,行文层次也不成问题,你要做的是补补电影专业知识,尤其是要会分析影片作品,它的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等等,都要能搞得很清楚。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熟悉材料,尤其是搞历史科研。如不熟悉史料就会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做不下去的。可称道的,喜清在这两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喜清把自己论文的范围划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早期电影,提出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贯穿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认为它既是促动中国电影发生的重要动力,同时又与中国电影的发展生长相伴始终,左右着中国影人在中西碰撞中的文化选择。她从这个角度重新思考和评价了“商务”、“明星”、“上海影戏”、“神州”、“大中华百合”、“天一”等中国早期制片公司的制片方针和作品风格,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文摘 插图:
后记 此书由我的博士论文《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修改而成。自2003年起,我正式拜师中国电影史专家李少白先生,开始从事中国电影史论的研究工作。中国早期电影的生成过程像未解之谜一直吸引着我的兴味,特别是,在当时欧美影片独霸市场的环境下,中国电影的生成与外片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影响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钻人故纸堆,翻阅《申报》和其他早期电影专刊,在字里行间搜寻问题的答案。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早期电影的生成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不容置疑。可惜的是,当时只有极个别中国导演公开承认和谈论自己的创作与美国影片之间的影响关系,比如像顾肯夫,他在谈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创作体会时曾明确表示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片《萱帏惊梦》。这样一来,此书进行的影响研究极少有第一手资料的支持,更多时候我只能根据当时的影评揣测,在资料和论述上加之早期影像资料匮乏,这样的研究愈加困难。因此,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同行予以诚恳的批评指正。
在紧张的思考、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师长、学友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线索,针对论文的观点提出很多有益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没有他们的惠助,我的论文不可能顺利完成,更不会在今天有这样一本小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