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

2010-01-3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5963171/9787505963177 ·条形码:978750596317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 去商家看看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 去商家看看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5963171/9787505963177
·条形码:97875059631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收获》50年精选系列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讲述了:一句话会点燃一个灵感,一个灵感会成长为一部小说,小说将要回答的是自己的疑问,《香气迷人》的出发点就是这么简单。《香气迷人》的跨度从1959年到现在,从男主人公的出生到他的儿子的出生,讲他的童年经历,讲他的父母离异,讲他与一只猫的神奇友谊,讲述他的三段婚姻。《四十而立》是“把讽刺、幽默、荒诞、寓言,特别是杂感熔于一炉,汇于一锅”,并“把一切夸张之,变形之,放大之,造成似真似幻,似梦似醒的境界”。这部小说中的讽刺与幽默,统统源于现实,思想深刻、富有幽默感。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主人公 “我”李大明和弟弟李小明是一对双胞胎,还没出世,父亲就“去世”了。
编辑推荐 《香气迷人·四十而立》属《收获》50年精选系列·长篇小说卷四。在所有虚妄想的追求都过去以后,文学依旧是一片灵魂的净土。
目录
香气迷人
四十而立
……
序言 《收获》文学杂志社,座落在上海市巨鹿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院门口有一间收发室,这间收发室,很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间收发室,没有一个收发室像它这样深刻地介入中国文学的历史,尤其在网络时代以前,许多对当世以及后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就是混迹于堆积如山的邮件中,从这里辗转到编辑部,等待编辑们的辨识。很多年中,从邮局、收发室、到编辑部、印刷厂,再回到邮局,组成了一条隐秘的循环线路,像链条,周而复始地转动,使文学同时获得了力量和速度,经过它的转动,中国文学就不可能再停留在原处。在文学界和读者心中,巨鹿路675号那座花木深处的西式洋楼,不仅是一家高品质的文学加工厂,更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圣地。
《收获》的历史,早已超出它的自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作家们的回忆录、创作谈,甚至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可能有许多条路径,但每一条路径最终都会抵达这里。它是中国文学地图上一个最为显著的地标,如果我们有起码的公正,我们就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非凡的资历——早在1957年7月,巴金和靳以就在上海创办了这份杂志,到1979年以前,它一直是新中国唯一的大型纯文学期刊,它发表的作品,诸如《创业史》(柳青)、《茶馆》(老舍)、《山乡巨变》(周立波)、《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上海的早晨》(周而复)、《杂色》(王蒙)、《美食家》(陆文夫)、《烟壶》(邓友梅)、《人生》(路遥)、《人到中年》(谌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三寸金莲》(冯骥才)、《我爱比尔》(王安忆)、《麦秸垛》(铁凝)、《虚构》(马原)、《极地之侧》(洪峰)、《活着》(余华)、《妻妾成群》(苏童)、《信使之函》(孙甘露)、《顽主》(王朔)、《迷舟》(格非)、《枣树的故事》(叶兆言)、《年月日》(阎连科)、《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池莉)、《奔跑的火光》(方方),《东藏记》(宗璞)、《务虚笔记》(史铁生)、《秦腔》(贾平凹)、《平原》(毕飞宇)、《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等,无不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更重要的,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标准、原则、精神,它们通过那条永动机一般的隐形链条,得以确认、延续和发展。无论在言说空间受到贬抑,还是在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收获》始终如一地传布着文学的真理,把《收获》视为一面旗帜,应不为过。尤其在今天,欲望的盛行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文学家也不例外,欲望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唯一灵魂或灵魂的主要部件,在欲望的强大压力下,文学开始变得手足无措、内分泌失调,唯有《收获》的高贵、坚定和沉着没有丝毫改变,它证明了文学在这个益发冷酷的世界上仍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中国文学应有的气质,但在这个时代里,它却成为一个奇迹。
这使我们有必要认真打量这本杂志的历史。我曾有过以这本杂志为研究对象写一本专著的愿望,试图通过《收获》的个案,剖析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史和精神史,但因时间、精力所限,始终未能如愿。编选这套丛书的动议,起于2007年,《收获》创刊50周年的时候。对那些曾经影响过我们的作品进行分梳、整理、编选,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杂志本身,所有经历过的岁月都会附着在纸页上呼啸而来,它是一部回忆之书,一部史书,它见证了文学的传奇和我们自身的奇迹,它同时也是一部未来之书,因为它给我们希望。这唤起了我这位出版人的职业冲动,一种无法言喻的激情,使我在2007年春天,开始主持这套丛书的编选工作。我们通读了《收获》50余年的全部作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影响过时代,又不受时代的局限,具有某种超越性的作品,这是我们权衡弃取的重要标准。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或者由于版权方面的原因,有些我们很想收选的作品,最后不得不割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无论怎样,在历经两年反反复复的出版过程之后,这套丛书终于在2009年的春天面世,为此,我要感谢《收获》文学杂志社所有同仁的支持与合作,当然也要感谢出版者的努力。我曾经试图去掉“50年”这一时间界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我已不再把它视为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象征,是对中国文学半个多世纪的艰辛而漫长的旅程作出的精确概括。
如果用物质主义者最擅长的比喻,我想,我是触及了中国文学的银行中一笔最珍贵的款项。我毫不怀疑,它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救助我们。
文摘 第一章

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让医生护士受了一点儿惊吓,因为他没哭,或者说他不哭,他被一只柔韧有力的手提了起来,可还是不哭,也不挣扎,滑腻腻的小身体安详坦然地倒悬在空中,像是睡着了,不,像是在做梦,梦见了飞翔,两只张开的小胳膊像一对小翅膀,就要飞起来似的。
产房里的人紧张而又有些迷惑,不由自主地等待着,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这情形简直很难解释,因为万一出了问题的话医院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候,精疲力竭的母亲余素也感觉到了四周的寂静,在长时间的剧痛之后,她还以为是自己快要死了,正在走进另一个世界。时间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莫名其妙之间过去了大约一两分钟,或许三五分钟,也许再长一点儿,没人弄得清;婴儿发出一声微感惊讶的喊叫,皱巴巴的紫红的小脸扭了扭扯了扯,然后咧开嘴哭起来。于是乎皆大欢喜。
那是一九五九年,那年生下来的孩子都属猪。父亲方正文给这男孩儿起名方刚,说实话他们没有时间为儿子的名字多费心思,他们太忙了,心都扑在工作上。方正文是个搞自然科学的人,研究的是化学,妈妈余素在大学时学的是新闻,工作以后当了摄影记者。值得一提的是余素长得很美,宽大的额头散发出皎洁的光,落落大方的神态里透出女性的娇媚,儿子方刚的相貌大致长得像他母亲,是个端正好看的男孩儿。56天的产假结束后,小男孩儿方刚被送到胡同里一个老太太家,由她来带他。老太太姓金,是满族,街坊邻后都叫她金奶奶,或者就直接叫奶奶。金奶奶人很瘦,脸上有麻子,因为老,皮肤已经像一层纸,和肉脱离了似的;两只细脚裹着绑腿,显得挺利索;说起话来翘着兰花儿指,眼神活泛,不管她要跟你说件什么事,都咂巴着嘴,一眼眼地朝着天上翻呀翻的,好像她的话是从老天爷那儿听来的,她得好好想想是怎么回事儿来着。金奶奶以前结过婚,丈夫很早就死了,什么也没留下,没儿没女,她自己一个人过了大半辈子,糊纸盒,缝缝补补,主要是帮人带孩子。她带过好多孩子,甚至带过孩子的孩子。如今她的头发全白了,稀疏的头发已经盖不住脑瓜皮,可她天天都要对着镜子像举行仪式似的沾着水仔仔细细地梳头,梳那几缕长长的白发。一开始小男孩儿看见披头散发的金奶奶很害怕,忍不住地扑上去要打她,金奶奶一边招架着那双胡乱挥舞的小手一边一丝不苟地梳头,等她把头发紧紧地挽起来,在后脑勺上扎成一个小簪,方刚立刻就认识她不怕了,凑上来一个劲儿摸挲金奶奶的麻脸。
金奶奶对方刚很好,什么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