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儿子对书的兴趣就很浓,一直到现在看书的热情依然不减,可是光有兴趣没有好的方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长期以来,儿子看书更多的是粗看,略读,速度快,收获却不是很大。面对漫长的两个月假期,如何让儿子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也成了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昨天在一位博友那里,看到了一篇《阅读重在“读”》的文章,中间的这段话【“阅”和“读”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过这样的话,“‘阅读’二字,阅是目治、心治;读是口治、耳治。眼看和口诵,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眼看,重在思考和理解;口诵,重在感受和体味;二者互有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阅与读兼顾,心、眼、口、耳并用,这是语文学科特殊的学习方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 见,“读”比“阅”更重要。】让我收获很大。把握好“阅”和“读”,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兼顾,方能达到读书的最佳境界。
反复读着博友的文章,细细的领会,一点点对照儿子目前的读书情况。
目前儿子已经有了“阅”的习惯,并且阅的过程也比以前认真,手中一支
笔,桌上一本词典,不放过拦路虎,不错过好词句。假期开始以来,儿子采纳了我的建议,第一本书《今天我是升旗手》已经采用这样的方式看完。和以前写读书笔记的情景比,这次写得很轻松,效果是有的。但是“读”“大声读”儿子一直做得不好。
“家长才是孩子最终的行为榜样”这是《朗读手册》上的一句话。此刻想起它,脑海中只有两个字“行动”。
晚上下班回家,我把我的想法写在了沟通本上:
【从明天开始,家庭的每个成员每天自己准备一篇文章,篇幅不要太长,可以是诗歌或是小短文,晚饭后大家轮流读,读完后,说出自己选择这篇文章的理由,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的词句,自己读完的感受。根据每个人选材的可读性及个人表现进行打分,实行十分制。每个人可以在白天找时间练习,读的过程要流利,普通话标准。每天的记录由三个人轮流做。每天评出的第一名当家作主一天,其他人必须服从;最后一名包揽第二天的家务劳动。
如果没有异议,请在沟通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2009.7.3】
今天早上我在沟通本上看到了我想要的结果,全家通过。急匆匆留言“谢谢大家支持我!^_^”开心的上班了。手里多了一本今天要看的书《朗读手册》,看着封面上的图画和下面的一行字“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让我对今晚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从今晚开始,让“琅琅书声住我家”……
朗读记录卡
朗读时间
2009.7.4
朗读人
儿子
爸爸
妈妈
文章题目
决定胜败的勇气
上夜班,缺席
看不见的爱
选自何处
小故事 大道理
为我唱首歌吧
选读理由
童话故事吸引了我
文中的妈妈是我学习的榜样
精彩词句
词:悠然自得
轻举妄动
句:有些时候,成功取决于勇气和胆量。
词:忽高忽低
清脆
句:夜风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
收获
狮子和老虎都以为对方比自己强,而不敢去抢那块新鲜的肉,最后白白的让肉腐烂掉。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不管对手是否强大,只要自己勇敢去做,即使失败了也不留遗憾。
@孩子的举动让我相信一句话:只要坚持、有恒心,就会达到目标。
@妈妈对孩子的耐心和信任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时时提醒自己:多给孩子一份信任,孩子就会还我们奇迹。
<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