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着脚尖舞“童诗”
童诗,轻轻地念一念,一种柔柔的、软软的感觉从心底淌过;童诗,默默的念一念,一种清亮亮、稚嫩嫩的声响在耳畔萦绕。开学两个月,我和我的57个孩子们宛如一群学步的顽童,脚刚触到地,还没站稳,却已兴奋异常地踮着脚尖,在“童诗”的路上且舞且跑,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小脚印。
一年级孩子不会写,但会说。在校长的建议下,十一期间我的孩子们一个个在校讯通开起了博客。短短八天,上传博文160篇,家长、孩子之间相互评论300多次,我也逐一点评,给这篇赠朵花,给那篇喝个彩!那种兴盛的局面,宛如一夜春风忽来,吹开了万千朵梨花。
捻几朵“童诗”于眼前,悠悠旋转,小小的,嫩嫩的,那含苞的花瓣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浅浅的香;那伸展着的花瓣依旧令人陶醉、痴迷……
一)“仿”字领先
仿,是我一直倡导的。直至六年级,也大有值得我们“仿”的文章和语段。今年,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课本中有许多小儿歌,自然成了我们“仿”的对象。
海水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这是《海水》的第一小节,在我们学过课文后,孩子已经明白小儿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表述海水的特点的。于是,仿说引导——“小作者问的是‘海水’,我们也可以问呀,问植物,问动物,问人,问自然现象,谁来仿照着这个句式问一问,说一说。”
________我问你,
你为什么______?
____笑着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张惟奕的“小草小草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绿?小草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春天”精美吧;商梓菡的“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皮,大海笑着(皱着眉头)来回答,因为海浪闹翻天”形象吧;全思远的“月亮月亮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弯?月亮笑着来回答:因为宝宝要睡觉”可爱吧;王子鉴的“作者作者我问你,你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作者笑着来回答:读书万卷始通神!”不简单吧……
在仿说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提问,只是在回答时,更多的孩子是用科普知识或直白白的言语表述,如“兔子兔子我问你:你为什么跑得快?兔子笑着来回答:因为我的后腿长。”“老师老师我问你,你为什么教学生?老师笑着来回答:因为我的知识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调用所学知识,能直接联系生活,即便“童诗”创作如白开水不耐人寻味,甚至有些残缺不流畅,也没关系。因为那灿烂的笑脸,那生辉的眼眸,那高举的小手,就是一朵朵开得最美的花,就是一首首最完美的“童诗”。
正和孩子一样心潮澎湃的时候,铃声不是时候的响起。“唉——”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告诉老师,你是最棒的小诗人。没关系,回家把你的小诗都传到博客上去,让更多的人一起和你分享,好不好?“好!”不过,老师有两个要求,请大家仔细听——至少仿写两小节。“简单!”第二个要求,连着问一个事物的不同特点,如问“苹果”(为什么甜、为什么香、为什么圆、为什脆等特点),就以“苹果” 为题。如果问不同的事物,最好要是一类,如都是动物,或植物,或人,或自然现象。就以 “为什么”为题。记住了吗?“记住了!”
附:
问太阳
高钰圣
太阳太阳我问你,
你为什么早早起?
太阳宝宝笑着说,
因为我要去上学。
太阳太阳我问你,
你为什么要下山?
太阳宝宝回答说,
我要回家写作业。
为什么
张鹏宇
汽车汽车我问你,
你为什么跑得快?
汽车笑着来回答:
因为我是飞毛腿。
地铁地铁我问你,
你为什么那么快?
地铁笑着来回答:
因为我穿了旱冰鞋。
飞机飞机我问你,
你为什么飞得快?
飞机笑着来回答:
因为我是天上鸟。
二)“赏”字紧跟
孩子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我除了语言表扬,发一枚小小的智慧卡外,还让孩子像小老师一样教全班孩子再一起说一说。而对于特别精彩的,我也会用短信发给家长,让家长和我一起鼓励孩子,赞赏孩子的闪亮点。子鉴的妈妈在接到我发给她的短信之后,就鼓励孩子又创作了两小节:
问作者
王子鉴
作者作者我问你,
为啥文章这么好?
作者笑着来回答:
读书万卷始通神。
作者作者我问你,
为啥懂得这么多?
作者笑着来回答:
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作者作者我问你,
怎样才能也像你?
作者笑着来回答:
勤之勤之,至道非弥。
这就是家校共“赏”开出的奇葩。
赞一声真棒是赏,赠一朵小红花也是赏。在校讯通的“班级博客圈”里,圈主有“赠小红花”的权限。每天到圈里转几圈,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一坐在电脑前,即便是忙工作的事,我也要先进入“博客圈”。那是一种快乐的向往,一种愉悦的体验。透过孩子们稚嫩的文笔,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更看到家长们边听孩子讲述,双手边在键盘上轻舞的情形。对于那些细致观察,努力用词语加以描述的小博文,即便是很短很短,即便是结构不完整,即便是语言啰嗦,不能围绕主题叙述,我也一定会“赠小红花”。“小红花”的馈赠,激发了孩子积极向上的表现欲、争胜心,日志数猛增,短短一个多月,日志600多篇,评论5000多条,要知道这里的日志篇篇都是“童言童语”,这里的评论都是善意的鼓励与建议。而在日志后面的评论中,我往往能读到家长类似的话语“我发现孩子对写话慢慢感兴趣了,中午吃柚子的时候,边吃边说:妈妈快把刚才我说的写下来,发到博客里,让老师看看……”“这个都跟我说了好几天了,非让我给写上。拖到今天,又问我给写上没有?呵呵,他自己感觉很好!”
只要有时间,我是一定要把孩子中优秀的小文章投到屏幕上,让全班孩子一起念一念,思一思,仿一仿。这对于孩子小小的内心,是多大的鼓舞与满足,对于其他孩子更是一种激励与向往,而这就更是一种获得精神愉悦与智慧的“赏”。
下面这篇是我在班里推荐阅读的第一篇班里孩子创作的小儿歌,这个小儿歌是在我们学习《数字儿歌》之后。
香
张鹏宇
一块一块又一块,
两块三块四五块,
六块七块八九块,
红烧肉可真香呀!
刚一读完,全班孩子笑倒一大片。为什么笑呀?“我都流口水了。”“真好玩!”“我也想吃了。”“我都闻到香味了。”你们瞧,这首小儿歌里用了那么多数字,我们也用上这些数字,把量词给换一换,也创作一首有趣的儿歌好不好?“好!”小手如林,“一朵一朵又一朵,两朵三朵四五朵,六朵七朵八九朵,朵朵白云可真美!”“一件一件又一件,两件三件四五件,六件七件八九件,妈妈的衣服可真多!”“一本一本又一本,两本三本四五本,六本七本八九本,哎哟哟,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作业怎么那么多呀!”老师天天都要批改你们57本作业本,要是每一本作业都写的工工整整,漂漂亮亮,最后一句该怎么说呢?“每本都得一百分!”
三)“领”字断后
不要小看孩子的只言片语,孩子的话里,有情感,有智慧。把孩子的只言片语重新排列,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小诗人就藏匿于其中。
看,孩子博客里的小文章:“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影子,每天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都陪着我睡觉,可是总是在我想和他聊天的时候,他都不和我说话。有光就有影子,没光就找不到我的朋友,我就害怕了。”
再瞧,经我们的笔稍稍变动排列方式,就变得格外富有情趣。
我的影子朋友
高钰圣
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影子,
每天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他都陪着我睡觉。
可我想和他聊天的时候,
他(却)不和我说话。
(默默地陪伴在我身边。)
有光就有影子,
没光就找不到我的朋友,
我害怕了。
孩子的妈妈看了我的评论后跟帖:……那天我和他上楼回家,他突然说了有关影子的话题,而且很连贯,我觉得特别好,就赶紧上楼,让他给我重复了一下,把他说的记了下来,基本上我都没有做改动,就成文了。经蔡老师这么一重新排列,更是觉得好有意思。以后包里要带着本和笔,随时随地让他“由感而发”。
“随时随地让他‘由感而发’。”说得多好啊,创作灵感,就是这样被捕捉到的呀!
教师的评论,在学校对孩子的学习、思维是一种引领;在网络上,对所有的家长而言更是一种引领和影响。
我们学完《家》,让孩子们进行仿说。王云飞上传的是“大大的房子是我的家,卧室的柜子是衣服的家,厨房的柜子是碗筷的家,书房的柜子是书本的家,大大的盒子是玩具的家,漂亮的书包是学习用品的家,我爱我的家.”我在评论中告诉他,因为受他文中多处出现“柜子”一词的启发,建议他以“柜子”为题进行重新创作,当然也给了他一些填补空白的例子,如:“走廊的柜子是( )的家,客厅的柜子是( )的家”等。下面是他修改后的小儿歌:
柜 子
王云飞
我家的柜子特别多。
走廊的柜子是鞋子们的家。
客厅的柜子是电视的家。
卫生间的柜子是洗漱用品的家。
厨房的柜子是碗筷的家。
书房的柜子是书本的家.
卧室的柜子是衣服的家。
阳台的柜子是修理工具的家。
我爱我家的柜子,
它们是我家的好朋友。
是的,每一个小朋友在阅读到好文章时,都要思考这样的问题—— 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写呢?”这样的评论,可不仅仅是在告诉孩子呢,坐在电脑前一起和孩子阅读的家长,不也同样受到启发吗?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思远的妈妈在收到手机上的教育彩信《风儿来过》后,让孩子创作了《妈妈回来了》;乐乐的妈妈在带着孩子阅读《全阅读》时,读到“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让孩子创作了《梳子》……“读、思、仿”的意识,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推进,在孩子日常学习中更是逐渐要扎根的。当家校教育达成共识,家长就能紧跟教师的引领,大手拉着小手携手共进,孩子的说写话能力如何不疯长?
在“童诗”的世界里,踮着脚尖舞,就如芭蕾舞演员沉醉在舞的旋律中,旋转、跳跃,流畅、自在,那份轻松与自信的背后,是舞者艰辛执着的付出。
在“童诗”的世界里,踮着脚尖舞,是有那么一份欢快的情绪,但也有那么一份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即便技艺高超,也会有一不小心踩错了韵,踏差了点;轻歌曼舞的碰落了这一朵,衔落了那一枝。
踮着脚尖舞,我们要不停的踮着脚尖舞哦,句句童语、张张笑靥里闪烁着颗颗童心。
踮着脚尖舞的何止是我呢?还有那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童,他们在“童诗”的世界里,诗意地徜徉,自由地飞翔;而孩童背后的家长们,不也正和我们一起共“舞”生命之歌吗!
来,孩子们,家长们,跟着老师一起踮着脚尖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