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孔子思想滋养教育工作
——再读《论语》有感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造就了教育的美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论语》蕴含着很高的教育智慧,“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等,既是我们一线教师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又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仁者爱人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他经常向学生讲有关“仁”的道理。
例如:“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说的就是作为教师的前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能不为之付出辛劳吗?对学生负责任,能不教导他们吗?
在当今社会,具有仁爱之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依然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全副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为教学着想,为孩子们的明天而着急、而努力!哪里还会有冷言冷语的嘲讽?哪里还会有体罚现象的发生?
二、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教师要通过“因材施教”,使良莠不齐、智能不一的学生都成为贤人、君子,不再有智愚的差别。
尤其是在教育机会有了法律保障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视同仁”就成为最好的品行。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所以,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三、以“行”导之
孔子为师,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以身作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常常为学生所效仿。尤其是在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教师的实际行动就是无声的教育。在有些情况下,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教师的一个实际行动。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教师提出了要求而自己不能做到,那么教师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并且还会有消极的影响。
当然,教师的“一视同仁”,不是物质上的,是精神上的,是把教师的爱、教师的诚、教师的思想与期待,同样的给予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旱涝不均、厚此薄彼。
例如:要求学生到校的时间,教师自己也要到校;大扫除时,教师带头打扫,学生还会在一旁说笑打闹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为人师表的位置,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从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总之,“教师这一职业”,“教书育人”这一职责,决定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神圣使命,而孔老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树立的师道典范,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感谢无叶树老师的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