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相处“一、二、三”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不止一位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有了好玩具不能让别人玩;有了好吃的人会独吞;发现自己受到了伤害一定会以牙还牙……这是表现在婴幼儿时期的特征。到了上学之后,与同学有了磨擦会牢记在心,看到那个人就会恼火,甚至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我已经做了几年班主任,对同学们之间这些事情可是再熟悉不过,而且有同学一直把事牢记在心,还口口声声地说“一辈子也和XX好”。在我眼中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学生那里怎么就能记忆如此深刻?
年复一年地上演这么多的不团结的事,我不是一个研究员,看到这么多的小事、杂事也想梳理一下解决的思路,想从本上治住这类事情的发生。幸好在校信通博客这个教育大平台上,我也学习了很多老师的经验,了解了很多学生的心理,本学期一开始,我就在用“一、二、三”的方法慢慢引导、教育学生。
“一”即一颗真心。
开学伊始,第一周的星期日晚上,我就向同学们讲:“现在我们班有七十名同学,我们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都是这个集体里的一员,每个同学也不会独自成长,都要学会与别人相处,在与人的相处中收获快乐和幸福。收获快乐和幸福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只有一、二、三,关键是我们先有一,即用一颗真心去和同学们交往,用一颗真心去对待周围的一事一物,真心希望和睦相处,真心希望大家幸福,这样就会抛开外在的束缚(别人对某个人的评价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你),也会看轻自己主观的感受,那么同学之间相处就容易多了。”最后,我又给同学们总结了一句代表真心的话:我要让同学们因我而幸福。希望同学们时时用这句话来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让同学感到幸福的事,来促使每位同学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与大家交往相处。
“二”即两种方式
虽然我在第一个周日上说了那么多,同学们也表示愿意互相督促做下去,但十多岁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没形成,生活中不免还是会出现争执和吵闹。这个时候,我就用上了“两种方式”,就是告诉学生如果真的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就换个角度去看看,常言说:“要要公道,打打颠倒”,你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很生气,如果换成了你是另一个人,想想是不是也很生气,把别人的心思去琢磨琢磨,或许顷刻之间会烟消云散呢。因为好多时候,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了别人怎么对不住自己,也不管别人是诚心还是无意,自己的做法对别人有什么影响全不考虑,让学生这样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去想同一件事情,相信他们会有所启发的。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同学们真的能从换位思考中增强自控能力。
“三”即三分钟沟通
如果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特别是换位思考反思之后,同学之间还是有一触即发的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了。不过沟通时间不宜过长,只需点到为止了,最好是在老师或第三位同学在场时说。因为当两个人面对面说时,还是会有情绪夹杂在里面,反而说不清楚了。让老师或第三个同学当裁判,各自只需用一两句话表明一下自己的想法或做某件事时的动机就可以(这个过程最多用三分钟的时间),让两人分别带着对方的话去思考一番,肯定比老师批评一顿强得多。
我在实际生活中就是运用这种不成熟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引导同学们会交往,爱交往,创造和谐幸福的生活的,亲爱的博友,如果您读到之后,感觉还有补充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请您给我指出或补充,让我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好做一点,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