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瑞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打开书目映入我眼帘的是: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书里观点新颖,行文行云流水般,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实的阅读、独特的思考、真实的文字。
责任,不说爱。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记录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真实的再现了教育教学活动,读来倍感亲切,都是我们似曾相识的,但都像过眼烟云一样,随风而去,可是薛老师从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中让孩子们明白了大道理,明白了做人的准则,给孩子们人生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说:无论她是谁,也无论来自哪里,只要进到我的教室,喊我一声“老师”,就都是“我的孩子”。
她还说:“无论如何,学生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保护他,教给他做人处世之道,这更是我们班主任的职责……。”
她语重心长的对学生说:“他们有错认罚,他们拿得起放得下,他们比你宽容坦荡!你要好好向他们学习,否则,以后你会有很多的事情想不通,有很多的痛苦要忍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道,比公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坚强大度的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就是希望一个人好,并且愿意为他做好一切能做的。”,薛瑞萍老师认为她对于学生所作的一切,只是“尽职”而已,不能与“爱”混为一谈。薛瑞萍老师虽不言爱,但她这份深深的责任感已是大爱,甚至认为这是教师与生俱来的一种责任,她对学生的爱在点滴间流露。
真实,再现爱。
为了保护门前的一点绿地,保护童心的温存美丽,她与号称铁嘴的学校书记据理力争,直到书记悻悻而去;天降大雪,面对校长扫雪的命令,顶风逆行,亲率弟子“大打出手”;拒绝夏天让学生整天高唱爱国主义的高调而系着红领巾捂出一身的痱子。
她“绝不上违背理性的课,哪怕是为了获奖”,因为憎恨虚假,她曾经在市级公开课比赛中要求换题;曾经被无数次告知,“分数是硬道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可她仍然“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地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在应试的岩缝里寻觅播种理想的土壤,在旧有德育的盐碱地里栽种自己的教育之树”。她的这种教育理念,这种独特的个性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她的学生怎能没有正义感?怎能没有博大的胸襟呢?
教学,和学生同享幸福。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在薛老师的每一节课上,都为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她的学生李江涛说:“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歌,一幅画。我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好幸福。”他还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一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做薛老师的学生。”薛老师赞叹到:“我是一只蜗牛,小小的壳里,有我自足完满的世界-----因为这样的学生,每一节课都让我充满期待啊!”面对一节课师生之间都充满了期待,是因为他们在薛老师的熏陶下,拥有了共同的爱好,同读《朝花夕拾》、《悲惨世界》、《论语》、《张晓风散文》、《简爱》……她说:“种下美丽的种子,比起到边到角的课堂教学,更可贵。”因为她的学生已经走出了教材的方寸之地了,拥有了一处更广袤的天空。
读书,在沃野里成长。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她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阅读和思考是她的教学生命。她认为,一切阅读皆关教育,与生同读,不亦乐乎?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这是她的名言。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在旷野,或在空屋子,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管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这也是一种熏陶,熏陶得这群小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甚至爱大声读书的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在读,只要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可见,书,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一个人,是离不开书的,一个老师,更是离不开书的。薛老师的心灵开出如此真诚、美丽的花朵,正是她读过许多书的结果,她把读书看作一项乐趣,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她读得持之以恒,读得深刻。
静心想来,我也读书,但没有哪一部书对自己有终生的影响,没有哪一本书能让自己耳熟能详,没有哪一篇文章能让自己脱口能诵,自然是觉得缺少了深刻、缺少了思考、缺少了写的历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必须和思考、动笔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大的收获。由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多想办法,慢慢培养读书的兴趣,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孩子一起共读,共同感受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让自己的教学用书来武装,让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从此以书相伴!想必,读书,会让教学变得美好;读书,亦会让生命从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