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文苑周六之约之词风诗韵(四)杜甫作文

2020-09-03 
文苑周六之约词风诗韵现实主义大师之诗圣杜甫---古代诗词的赏析专题四付录安说起杜甫,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
 

文苑周六之约

词风诗韵

           现实主义大师之诗圣杜甫

---古代诗词的赏析专题四

付录安

说起杜甫,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势,也可能有人会想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凉,更有人会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烈吧。其实这正是杜甫前后不同时期作品的集中体现。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们河南巩县人。他和李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因为他比李白小了11岁,所以,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时期,而中年正是安史之乱之际,随后唐朝由盛转衰,战乱不断。杜甫也就一生穷困,为避战乱辗转飘泊。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公元736年所作。前一年(735年)杜甫上洛阳考取进士没有如愿,就游览了齐鲁燕赵等地(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一带)。当青年时期的杜甫登上了泰山之后,被泰山雄伟的气势所感动,更有一种年少志远的气概,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刚一入山东,诗人就远远地望见了横亘绵延、雄伟壮观的泰山,一句“五岳之尊的泰山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呢”(岱宗夫如何)的设问,极力表现了诗人的惊叹与慕艳之情。随后,自问自答,来描绘了泰山的美景:齐鲁大地一片碧绿(齐鲁青未了),上天把精、灵、秀都聚集到了这里(造化钟神秀),你看,泰山的南北二面,一明一暗,就像是一边是早晨,一边是黄昏一样(阴阳割昏晓)。山间的云层浮荡,正如我宽阔的胸怀(荡胸生层云),凝视着那归入山林的鸟儿,多么美丽呀,以至于我的眼睛都睁累了(决眦入归鸟)。在如此美丽的山水之间,杜甫心胸开朗,心情大好,不由地激发出了豪志,于是笔锋一转,进入到了抒情,有朝一日终当会登上山顶,再看四周的群山,已经是那么地矮小。也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政治理想,希望有朝一日做个高官,造福一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也被称为杜甫的“绝唱”,被刻在了泰山之颠,与泰山同垂不朽。

这一时期,是杜甫最快乐的时期,作品多是表达自己伟大理想的,豪放而深沉。后来,杜甫如愿做了官,虽说不是大官,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好景不长,安史之乱彻底打碎了杜甫的梦想。国家与人民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杜甫的诗歌从此走入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之中,也成就了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风。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白话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这首《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三别”中最为突出的一首。前四句中,一“投”一“捉”,一“走”一“看”,很好地描写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战乱之际,投宿一晚已是不易,又碰到了征兵的来捉丁,已经不是征而是捉呀。老头子要跑(走)出去躲起来了,只能是老妇人出门去应付。这已经不合古代的情理,因为封建社会时,女人是不抛头露面的。然后是老妇人的诉苦,三儿已去(死)其二,活着的也是在“偷生”(苟且偷生)。家里已经“无完裙”(没有了好点的衣服),最后还是把老妇人带去了军营。人民的生活疾苦尽在不言中了。

      蜀相  杜甫                  译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锦官城外柏森森。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两朝开济老臣心。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未捷身先死,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早年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经过流离失所与背井离乡之后,壮志未酬,只能感慨时代的不幸,同情民间的疾苦,憎恨战争了。所以,即使是美丽的春季里,作者也难以去领略人间的美景,在长安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详见第二讲 http://blog.xxt.cn/77904298)流浪到了成都,有了杜甫草堂之后,又是一年春天,想去散散心,就到了黄四娘家里去赏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http://blog.xxt.cn/77904298《寻花》)面对如此美景,作者也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安慰,更多的还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生活在成都草堂之中,生活困顿,难以为计,“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可见诗人当时生活之困难,但仍在关心着国家,仍是心系人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又是何等的胸襟呀,自己再苦再受罪无所谓,只是希望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要有一点关于朝廷的喜讯捷报,也足以让老人欣喜若狂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得到了胜利的消息,又是放歌,又是纵酒,漫卷诗书,青春作伴好还乡。那激动的心情,对家乡的思念跃然纸上,甚至已经开始规划回家的路线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一直陪伴到他生命的结束。

那么我们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都要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呢?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同情人民,反映了民间的疾苦。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的一贯思想,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反映了要求减赋、均徭役、息战争的愿望,也大胆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以及“三吏三别”都是反映这一主题的。

 二、忧国忧民,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思想中,爱国与忠君一直占据着主导。从年轻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到《春望》中“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伤,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慰。都是他爱国思想的体现。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日常生活,美不胜收。

    杜甫的日常生活小诗,则清新而不失时尚,反映出了杜甫广泛的艺术趣味和多样化的艺术梦想。当然,更多地反映出了诗人优雅的气质与多采的风格。


     八阵图                   江南逢李龟年
   功盖三分国                 岐王宅里寻常见
   名成八阵图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流石不转                 正是江南好风景
  遗恨失吞吴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