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教育专家尹建莉所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这本书结合她女儿的成长和她接触过的个案,道出了培养孩子好品质和好习惯的方法。我很赞同她关于阅读方面的观点,结合一年来我对孩子的阅读训练,感受非常深刻。
一、提前认读、生活识字。
尹建莉在孩子一周岁左右,就读书给孩子听,她到公共场所还不时告诉孩子身边的生字,5岁前通过妈妈读书,孩子零零散散地认字,5岁后孩子开始自己翻故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妈妈再帮助孩子解决。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认字过程。到孩子上学的时候,“会认的字”对孩子来说就不是问题。会认的字多了,孩子读书能力就强;爱读书了,看电视的时间就会减少。台湾作家李敖就曾尖锐地说过:“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尹专家的这一做法实际就是2003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多认少写、在生活中认字。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参与过“注提”实验。那个实验也是提倡孩子多认字,可以达到提前读写的目的。生活中认字多,孩子读书遇到的困难就少,可以提高孩子读书的质量和速度。所以课堂上,要求会认的字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识字方法,多组词,熟练掌握这个字的组词范围。遇到学生组错的词语,我会板书正确的在黑板旁边,让孩子们注意区分。有的孩子在绘本作业和日记中运用的好词语,我会特意提出来表扬。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积累词语的兴趣,又能让孩子模仿身边的榜样。这就是为孩子的阅读打下的基础。
二、阅读的目的要单纯。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要先从孩子喜欢的书籍入手。记得前一阵,家长给我反映孩子缠着她要订杂志。她说孩子主要是想要书中带的玩具,所以一下子给孩子否定了,一下子把孩子的积极性消灭了。我告诉孩子妈妈,孩子既然有读书的欲望,千万不要打击,要给孩子约法三章。如:书到了不能让它躺在书包里,要主动拿出来读。低年级孩子作业不多,要给孩子约定好读课外书的时间。甚至家长如果能抽出空来,陪着孩子一起读,共同创造读书氛围。如果孩子不能好好按照约定来,提醒孩子下一年就不再订杂志了。总之,要激发出来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才可能慢慢爱上阅读。
对于读书吃力的低年级孩子,能高声读一读就不错了,不要要求孩子概括内容、谈感受等,防止把刚调动出的积极性吓跑。
三、 好阅读要有标准。
专家建议,好阅读要尽量用书面语,不要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读书的快慢是循序而进的,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慢慢读。阅读有量的积累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总是纠结于孩子记住了多少。低年级的孩子读的书要有生字和拼音,慢慢识字量大了以后,要注意阅读文字内容的图书,不要总是读只有图画的书籍或漫画。
咱我刚接手的一年级的班级里,一本新书到手,我会先让孩子们自己读书。通过读书,借助拼音扫清不认识的字。一周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关注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封皮和封底,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最后,我会在孩子们“读过”的基础上,开展读书小能手的评比。读书小能手的标准是: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少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更好。读的好的学生颁发小奖章并拍照留念,发到班级微信圈,让家长和孩子们共享读书的快乐,给孩子们创造成功的体验。
四、 写作要真实。
书中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件事——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不合理的要求会扼杀人的激情和创造力。中小学生作文训练首先要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学水平”和“思想水平”。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写起。我所教的一年级孩子,我先从课文中让他们受到启发。例如讲过《兰兰过桥》之后,学生了解到潜水桥和塑料桥各自特点,他们知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然后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桥。有的孩子想到了《音乐桥》,有的孩子想到了《座位桥》,有的孩子想到了《宠物桥》……可见,孩子在学习的初期我们要培养他们敢于想象的精神,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还鼓励孩子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情。有的孩子准备日记本,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创建了自己的博客,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郭振东同学,自己在家主动学习,把妈妈表扬他的情景记录了下来,还学会了双引号的使用方法。这些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孩子积累的生活素材。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用古诗滋润孩子的心灵。
专家尹建莉说,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一遍一遍地背诵,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就会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孩子几乎空白的脑子里。背诵会把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有些古诗会无师自通。
本学期我们的晨诵,首先从浅显易懂的现代儿童诗歌入手,我们诵读了《会读书的叶子》、《新新的课本》,让孩子们知道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读书很有意思,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书本,关心班集体。后来我带领孩子们开始背诵《小学生必备80首》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日》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知道了荷花是夏天具有代表性的花品;知道了成语“万紫千红”“淡妆浓抹”的出处。为了不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没有为了检查让孩子们每天抄写。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读诗中被诗情打动,被语言的美而吸引,为诗中的智慧而深思。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
做家长也是一门学问。要想孩子爱上阅读,家长也要尽量少开电视,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也会让双方都有很强的成就感。
要当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这很不容易的,可能会牺牲自己很多的娱乐时间。现在提倡亲子共读,就是每天抽出半小时左右,和孩子一起读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和读书有关的名言,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其实这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学好语文的方法:无他,唯有多读也。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就会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力。久而久之,积累了很多语言材料,写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亲子共读是了解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从和孩子一起读书中了解孩子的思想。还可以避免孩子的不平衡心理:“凭什么我的读书,你们大人却打麻将玩……”
亲子共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永久的要家长一直陪着。万事开头难。开始孩子还没有阅读习惯,总是万般地从中开小差。我们就从孩子感兴趣的图书入手,和孩子一起同读一本书。我读给他听,等他产生兴趣了,就让他读给我听;他读累了,我就和他轮流读、比赛读。有时我们也同读一本孩子订阅的杂志,读完后参加书里的互动栏目,就会更加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比如每期《我们爱科学》发到手里后,我就会对孩子说:儿子,砸金蛋的书又来了,想中奖吗?那就必须把书赶快看完,才能赢得砸金蛋的奖品呀!儿子就会迫不及待的来读书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样一段时间后,等孩子稍有读书愿望后,我就先把要看的书看一遍再给他布置读书任务。我心中了如指掌了,等孩子看完 “任务”后,我就会让孩子给我讲讲故事大概,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复述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孩子的读书质量。三年级以后,儿子在一旁读自己的课外书,我已经能够打开电脑干些自己的事情了:浏览重大新闻,给家长们发校信通,写写自己的感受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一把相同的种子,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让我们多读书充实自己,做好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