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这些年,我读过的那些书作文

2020-08-30 
这些年,我读过的那些书学校要成立教师读书会,入会条件就一个——提交一篇个人阅读史。阅读史?那我可得好好想
 

这些年,我读过的那些书

学校要成立教师读书会,入会条件就一个——提交一篇个人阅读史。阅读史?那我可得好好想想,自个儿这些年都读过哪些书。

说来不怕笑话,我读得最早的书就是小学《语文》课本——我小时候可没有启蒙读物,更别说现如今色辞绚丽的绘本了。只记得要上学了,我跟着村里比我大一些的孩子往离家5、6里远的小学校跑。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念书,字不认识也念呀念。就这么唱着“白嘴歌”(不识字跟着老师摇头晃脑读课文),我的脑海却总有“秋天到了, 一片片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的画面出现。现在每每回忆童年,我总能想起一个走在回家路上的小女孩念叨“落叶”的情景,这大概是文字给我带来的最早的联想吧。

在整个小学阶段,我最爱看的书你能猜得到吗?居然是《百花园》((小说杂志,1950年创刊).其实并不奇怪,限于乡村,限于条件,那时我根本没有可看的书。我兄妹四人,大哥高中毕业做了民办教师,家里有一间属于他的小屋。小屋常常紧锁,好奇的我攒着劲地想要溜进去瞧瞧。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大哥偶尔忘记锁门,我即刻溜进去,小屋摆设是否别致,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他屋中有《百花园》,那故事读起来真叫人入迷,以至于大哥回来我都不知道,然后挨一顿“地梨子”(我家乡话,就是用手指骨叩额头,痛得眼泪都能掉下来,可他是老大呀,不敢当面反抗,不过背后我可不服气。大冬天,我揭下池塘的厚冰,吹个洞,穿个绳,一手拎着一手敲,嘴里捣鼓着:“国梁国梁,敲铛铛”,二哥和姐姐也跟着——谁要他霸道呢)。我会气上几天,不过到最后还是抵不住《百花园》的诱惑,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偷偷去读,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就是现在,在书摊上上一看见《百花园》,我还会情不自禁的翻读一会,总觉得它亲切,这大概就是金缨说的“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吧。

尽管喜欢《百花园》,但书中的故事我现在是一个也记不起了。你大概会说,时间这么久,不记得正常呀。是的,很正常,但也有不正常的——至今仍记忆犹新,也可以说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本书——琼瑶的《六个梦》。我刻骨铭心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命运的悲惨,那个婉君怎么会孤老终生呢?我想不通,我替她难受,白天上课想着那故事,夜晚睡觉还做婉君的梦,把我的心给揪得七上八下的,滋味很不好受。也因此《六个梦》我读一遍后,便把它丢远远地,再也不愿意翻第二遍。毫不夸张的说,我足足半年才从心里抹去琼瑶的“婉君”——这样的书我再也不看了。当时我真是恨恨的这样想。

进入初中,也许是课业负担重了,仔细回想,我也没有想起什么让我难忘的书籍。倒是记得进入初三跟一个叫杰的女孩子同桌,我们俩经常一起谈《红楼梦》,也提到《西游记》、《三国演义》什么的。虽然这几本书是中国古典名著,但我小时候并不感兴趣,尽管知道它名气大,翻几页,皱着眉头看一会儿,还是放下了。所以关于四大名著的阅读,我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好歹也算摸摸书,权且当做是书香浸润一点点吧。

进入信师,我们学习普通话、练字、运动,当然也读书。学校里有图书馆,我们都有借书证。我依稀记得阅览室很宽大,有桌凳,我也曾在里面边读书边做笔记。我一度迷恋星空,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还对着天空寻找大熊座之类的,什么北斗七星的变化——现在想来不知是真感兴趣,还是为了多点谈资,反正是无疾而终。

当然三年的信师学习,我读了一些文学名著,可数量不多,想罗列几本,脑子却只跳出《红与黑》和《巴黎圣母院》等几部外国名著。要说阅读留下深刻记忆的就只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小约翰·克里斯朵夫对声音的偏爱,对音乐的敏感让我难忘,“江声、钟声、车轮声、蟋蟀叫声、划船声对他来说都是和谐的音乐。他有时折根柳枝作乐队指挥,边指挥边唱给身旁的灌木林听。”书中对此描写很精彩,当然我现在记不清了。前段时间我读了这本书的青少年版本,不是很满意,有机会我会再读完整版的。

很快信师毕业,参加工作,参加自学考试拿文凭,这一段读什么书呢?脑海中无记忆,这真应了顾黄初教授说的“语文教师成了教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其实也不怎么让学生读书,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大语文教学观,就是单纯教教材,教学生认字读书应付考试,如此而已。

没读提高个人修养的书籍,为了教好学生,我倒是自个儿掏钱订了《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青年教师》杂志,读这样的的教学杂志,用起上面的课例起来能立竿见影,上个校级公开课,博得众人喝彩,我便心满意足。虽然是功利式阅读,但书中新鲜的做法还真为我的教学增添了色彩,我当时颇有成就感呢。

再接着就是恋爱结婚生子,这前后至少有6年,我都很少认真读书,唯一记起的书就是《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但是当时不知道,因为书是借来的,没有封面),所能记得的情节也是女主人公睡不着觉而吃安眠药,咀嚼语言能感受到她的痛苦——或许这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成功吧。

逝者如斯,感叹中2000年秋天到来了,我从栏杆镇选聘到实验学校,这一换环境不要紧,我的功利性读书再次开始——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两篇不少于500字的教学札记,每回快到交札记时,我都会痛苦的要死。拿着个笔,笔杆都要咬断了,也没能写出三五行字来。我又恨又悔,恨学校怎么出台这个鬼制度,悔的是真不该到这个学校来。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别人能写,我也得写呀。“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我开始读书——不满足于借阅学校的教学杂志,又自己掏腰包订了几本比较喜爱的杂志,平日读读,到开始写札记时再东翻翻,西看看。一时期,阅读视野就在教学杂志,目的就在完成任务。

2002年,初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现在再版好像名字改为《给教师的建议》),要说豁然开朗,要说醍醐灌顶,要说震撼心灵,都不是!压根没感觉——只是为完成校长给我们的任务而学。我们徐校长可真能想:每人借一本,边读边做摘抄,然后某个周六,来场考试,要求老师可以带笔记进场,但书在场外,领导监考并阅卷。领导动真格的,谁敢不读呀。我至今记得一道填空:“没有也不可能有           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调皮的?老实的?个性的?这现实学校中都有啊,这,这怎么填呢?说考场上的我抓耳挠腮并不过分。过后我埋怨自己:我怎么那么笨呢?这可是书中第一条呀(答案是:抽象)。现在想,我是没有真正读进去,根本不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为完成作业而读。尽管不懂,可我收获很大,平时写札记写论文,动辄就“苏霍姆林斯基”说,再加上读别人引用的他的观点,我竟越来越喜欢这本书,觉得它字字珠玑,我一定备一本在床头,以便随手翻阅(此次跟校长建议,教师读书会要赠送给老师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再之后,阅读量稍稍加大,范围也略宽,但读得最多的还是教学杂志。虽说杂志范围窄,但是它前沿,通过一本本的教学杂志我知道各种先进教学思想,比如个人读书,带领学生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于是,从2004年重新带一个一年级起,我竟是随着学生阅读而阅读。带领他们读儿歌,我读《儿歌三百首》、《好儿歌》;带着他们背诗词,我买来《唐诗300首》、《绝妙好词》、《毛泽东诗词》;带他们读童书,我买来《草房子》、《青铜葵花》;带他们读三国,我买了三本关于三国的书籍……边读边学,边学边读,我乐此不疲呀!

2009年,开通校信通,建起了博客,我的阅读视野再一次拓宽,博友们对书的热爱和因读书而成长的经历,启发我,感染我,也带动我前行。尤其各届“书香班级”活动,推荐的书籍真的是精品《我就是数学》、《构建合宜的大脑》、《爱心与教育》、《孩子们,你们好》、《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记得不是很清,随便罗列吧)。

近几年,我还真没少买促进成长的书,比如薛瑞萍的书我就一次性就买了6本,其中我尤其喜欢的是她《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足足读了三遍,还有读后感呢(12暑假撰写)。

最后我一定要提的是近两年我对童书的阅读,现在我家书柜童书不说上百本,几十本还是有的。我很喜欢读这些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书籍,甚至百读不厌。像《秘密花园》,这个寒假我连着读三遍呢。在我的博客上,还有《我喜欢<外婆是棵樱桃>》、《我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的童书读书笔记。越读我也觉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自己一定要先做读书人,饱览群书才可能带领孩子快乐读书。

书海茫茫,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更何况各类新书仍在层出不穷呢。所以,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仅仅是个人率性而读,而是要赶紧陈述个人阅读史,并强烈要求加入学校读书会,尽快的和同伴们一起阅读经典好书,一起快乐成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