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武老师之二
——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
“有老师就问我,武老师,你的课怎么就那么活跃,有亮点呢?不管学生回答到哪里,你都能对上并能很好地转接到自己说话的意图上,你怎么就那么运筹帷幄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老师会不会上课的问题……”武老师上台的首发语就吸引了我,是啊,我的课堂有时就 易陷入僵局:学生答非所问,我却无从引导,今天就要认真取取会上课的真经了。
武老师从几个方面给我们讲了怎样具体做一个会上课的老师,她结合自己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了好多的事例,可惜我没有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可她的话语在我心里沉淀之后,我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请大家不要见怪。
一、会上课的老师首先是有思想的老师。
一个人的思想从哪里来?武老师说不外乎三种渠道:读人、读书和思考。
读人,读自己周围所有有优点的人,多和自己有思想的人接触,阅读别人的智慧,让它变成自己的智慧,武老师用她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读有思想的人,自己的思想也在大幅度地提高,她读郭初阳,她还读王荣生,她还读倪文锦……所有有思想的人,即使开始不认识她也创造条件要和他们认识,然后以自己一颗谦虚之心去叩开一个个智慧的大门,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充盈自己的思想。“了解他,走近他”这是武老师的取经之道,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提高自己的方式。
读书,读一切有益的书,作为教师,不光要读自己专业的书,还要读一些美学哲学方面的书,让美学美化我们课堂,让哲学带给我们课堂更的理性。在这里,武老师还提出一个词“有坡度地阅读”,她那一段精辟的论述我没能记得下来,只记得是告诉我们老师读书要选择有一点深度的书,有深度的书读一点就收获一点,慢慢地从易到难,那样读完一部有难度的书,收获就大多了,选择有坡度地阅读,会让我们在有不知不觉中上升到一个高度。
读书,还要精细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做笔记,让自己的思想火花记录在书上或是一个本子上,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让自己在书中有所获,也让自己的课堂在书的引领下的些突破。
二、会上课的老师是智慧的老师。
这里的智慧突出出了教师这个专业的特点,那就是具备以下两方面智慧:一是具有文本解读的智慧,二是具有掌控课堂的智慧。“文本解读,掌控课堂”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智慧那可是需要我们永远地去摸索去探求的啊。
在这里,武老师从自己出发,可以说是近距离地教我们怎么备课,首先要读透文章,读懂文字本身的意思。这里要纯净地读,即在不受任何教参的影响下自己读自己的意思,想自己从中感悟到问题。在纯净的同时还要做到仔细,也就是教师自己先要文本细读。其次,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这一环节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以下工作:对着文本提问和查阅相关资料。对着文本提问是理清自己的思路,查阅相关资料是避免自己有文本误读的出现。只有经过自己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目的,多方准备,才能有一节运筹帷幄的课堂出现在自己面前。
武老师还强调,备直线课就容易陷入转不过来弯的境地,课要备成圆形的,也就是上边那个“文本提问”环节,教师要在预设问题时是师生双重角色:师设计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再想,如果学生这样回答,我怎么接,如果学生那样回答,我又该怎么接,这样把课备成一个球体,不管学生怎么回答,总能回到教师想要到的那个点上,所谓的运筹帷幄的局面就会形成。可见,要想自己的课堂运筹帷幄,自己要在课下给课堂创造运筹帷幄的条件,人家名师还都一节节地认真充分地备课,我一介平师不狠一下一番功夫,怎么能达到了那个境界呢?
一节节地上课,我现在不禁要问自己了,我会上课吗?我为这个问题感到心虚,因为我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我能”,那是因为自己不能。不过,听完了武老师的报告,我内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做教师要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同时也有一股激情在涌动——努力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
附老师推荐的几本阅读书目:
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孙绍振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和《名作细读》
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和《名作重读》
李铎厚的《美的历程》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