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解读文本的感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有感
武陟县育英实验小学 米娜
一、正确理解有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首先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发展,走进学生心灵与生活,观察了解,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走出学生思维与视觉,预设方案、组织课堂、唤醒学生。实现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融、让生命在课堂焕发光彩,生成有效的课堂。它追求有效果、高效率、高质量!它的目标就是学生的发展----要在课堂里见到鲜活的学生,更要见到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等方面和谐有效的发展。这些理念在马教授和王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老师解读文本的体验与感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一辈子都在备课。在文本面前,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读者、作者,又是学生、教师。”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考虑编者的编排意图,也要照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学生生命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想想自己刚教语文那会儿,看一遍课文之后赶紧看参考书,或者一边看课文一边看参考书,把参考书上的内容记录在书上,最后摘抄一下教案便开始上课。对文本的关注根本不够!没有对文本文字深入地品析,阅读教学失去了依据。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解读文本的体验和感受,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
王崧舟老师执教《望月》,对文本的解读,品析,给人带来一种享受,让人感觉到心灵和语言的纯净,甚至可以触摸到文本的灵魂!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主线。王老师在开课时就带领学生梳理了全文的脉络: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快明白了作者的写作顺序。这真是直奔重点,将文本迅速理清。王老师利用“月”出现的不同场景,把文本教学化成了三个环节。
“江中月”一部分,王老师借用带“江”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进行朗读指导和体会江中水月交融的美景,揭示“千江有水千江月”的道理。王老师的深情,古曲的柔美,让学生读到深处,一气呵成。
“诗中月”一部分有很多写月亮的诗句,怎么引导?王老师从诗中找到动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对待月亮的不同感受,深刻的理解以后,诗句的朗诵自然随心。
最精彩的是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孩子们,有人说,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有一个是作者的想象所得。有一个是作者的观察所得,有一个是作者的回忆所得。”“也有人说望月所得的这三个月亮,一个代表过去月亮之美,一个代表现在的月亮之美,一个代表未来的月亮之美。”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理解试着来做一做第三小题。”“还有的说啊,这望月所得的这三个月亮,有一个有散文的味道;有一个有童话的味道,还有一个有诗歌的味道,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阅读试着来做一做第四题。”三个排比句式的问题练习使学生一步步接近文本的本真。不是教师的指引,学生怎么会想到这样去解读文本?
课文学完了,王老师又提出疑问:有人问作家赵丽宏:“你怎么把文章写得那样的精巧,那样的美妙?同学们,您是怎么思考的?”学生回答之后,王老师又出示课件:“赵丽宏说,这些我在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 面对作者的回答,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学生开始思考,答案揭晓了---- “不过这样解读也不错!因为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王老师又让学生们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感受?那么印在学生心底的感受就是:读文章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尊重自己的心灵。
听课至此,真是敬佩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课堂设计的精巧!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关注知识的教育,更时崇尚智慧的教育!这样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更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提高我们的个人魅力,让自己充满智慧,激情,创造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高效、充满生机,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