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婆婆65周岁生日,早上起来洗刷完毕,准备给婆婆打电话,号码还没按完,就被女儿抢了过去。电话一通女儿就激动地说:“奶奶,祝您生日愉快!.............”奶俩叙了十来分钟女儿才把话筒给我。还没等我开口,只听婆婆在电话那头说:“一辈子了,也没过过生日,妞妞不说,我根本就想不起来,你还惦记着.......”我如鲠在喉,“妈,好歹也是您的生日,我们都不在家,您杀个鸡吃,开开心心的过一天,天冷了,您要注意身体,别忘了吃降压药...........”。“好,好,我又买的小鸡长的快二斤了,等你们过年回来,正吃........”挂了电话我已泪流满面。
婆婆在农村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如今还是闲不下来,和退休的父亲仍坚持留在农村种地,帮嫂带孩子,让她和父亲来这住,总是嫌楼太高,路太多,出门找不到回来的路,迷向。
婆婆心灵手巧,干净利索,衣服穿在她身上总是那样得体合身,无论是买的还是她自己做的。婆婆每次进城或去走亲戚,从头到脚都穿得一丝不苟,这,可能和她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关。婆婆出生于富家,具体富到什么程度,是地主还是富农,不清楚,至今没敢问过。只是隐隐约约听婆婆讲,她嫁给父亲的那个年代,全社会的阶级斗争都还挺厉害,外婆怕女儿受委屈,毅然找到媒人要求给女儿找个安全的归宿,条件只有两个:出身好;人老实。再看看泪眼蒙蒙的女儿,终于又免费加一条:人最好长得挺拔点。
父亲是几代贫民的儿子,根正苗红,当时正在读师范,一家人除了一贫如洗外,个个红光满面,昂首挺胸,特别的自豪。于是外婆就欢天喜地的把婆婆嫁过来。为改变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婆婆开始大干社会主义,白天热火朝天的下地干活,挣公分养家,夜里点起油灯不知疲倦的纺线织布,给孩子们缝衣做袄,没有一丝小姐的娇气,婆婆的心灵手巧与能干大大出乎奶奶和村里人的意料。
婆婆人长的很美,又进过学堂,知书达理,在乡亲们心目中婆婆是一个善良和霭,乐于助人的知识女性,在村里赢得一片好名声,谁家打架生气了,婆婆知道后赶紧去劝架,用朴实的语言帮人化解家庭矛盾。所以乡亲们一提到婆婆脸上总是写满感激和尊敬。
婆婆对媳妇们也是相当的宽容和疼爱,我们若是受了她儿子的欺负,别管有理没理只管去告状,准赢。哥嫂住在后院,年轻时小打小闹常有的事,若被婆婆听见了,必定会揭竿而起,拎着笤帚摔门而去,冲进后院,不由分说,噼里啪啦往哥身上乱砸,嫂还是不领情,嘴里照样骂娘,邻居们纷纷谴责嫂,婆婆总是平静的说:“女人没男人有劲,打又打不过,绝(骂)几句,出出气,解解恨,又长不身上。”婆婆的宽容可见一斑。
婆婆和父亲在家经营着几亩地和那个小院子,帮嫂带带孩子,日子还算安逸。我家的小院子有200多平方,不大但里面的果树可不少,有桃树,梨树,石榴树,葡萄树。一到春天,桃花,梨花随心所欲的绽放,院子里弥漫着怡人的幽香。夏天,鸡窝上,猪圈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葡萄藤,藤上缀满了一串串淘气的青葡萄,总是长不到成熟已被谗嘴的孩子偷吃了。
果子成熟的季节,村里人有事没事的就在我们家门口转悠,婆婆看见了必定要摘几个送给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吃,总是把个儿大的,模样漂亮的积攒起来,让人捎给上学的孩子们,或者等他们星期天回来吃。
婆婆做的家常菜也是相当的诱人,很普通的野菜经过婆婆的手艺做出来,就成了美味佳肴。我家院墙外面有几棵槐树,每年四月天,千朵万朵的槐花一夜几乎全开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如灯笼挂树,诱惑着人的眼睛也勾起人的食欲。婆婆就摘下好多槐花,洗干净,放在蒸笼里蒸熟,放上调料(蒜泥,味精,香油等),淡淡的甜,淡淡的香在舌尖蔓延,久久不退,遗憾的是我只赶上一次却再也忘不掉。第二年我在市场上买些槐花,按照婆婆教我的程序做一次,结果蒸成了面疙瘩,先生尝了一口便大摇其头再摇头,摇得我从此再不蒸菜。
今年暑假回去,拎着女儿的棉袄棉裤让婆婆重新缝织,我知道婆婆是全村最麻利的也是针线活最出色的。婆婆让我帮她穿针说:“真是一年老一年呐,今年感觉着眼也涩了,手也笨了,认个真都得半天。”我听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为婆婆的苍老也为自己的粗心。每次从家里走,婆婆总是站在大门口目送我们,直到看不见,让人不敢回头。
人到中年才彻底领悟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