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今天学习的《有趣的测量》为例。课前我让学生准备长方体容器、水和一个小石块。在试验前,先让学生思考,互相说一说:该如何求出石块的体积?激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一个学生说:估计一下石块的长、宽、高,算出体积;一个学生说:把石块磨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量出长、宽、高,算出体积;第三个学生说:将石块沉入水中,看看水升高多少。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可行,测量结果更准确。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试验,学生的实验方法是多样的:
(1)先测量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和宽,加入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再测量出此时水面的高度,用底面积×两次高度差就得到石块的体积。此时,我提醒学生:水要适中,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能将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即可。
(2)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长方体容器,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直接读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此时,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吗?我们班有比曹冲更聪明的人吗?我抓住学生争胜心,激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多种角度思维。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令我惊奇又兴奋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站起来说:先把石块放入长方体容器中,往容器中加水,直到水把石块完全浸没,测量出水的高度,然后把石块捞出来,再次测量水的高度,用容器的底面积×两次高度差。几句话点燃了学生热情,同伴们投来佩服的目光,对这个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以热烈般的掌声,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我引导学生讨论: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增加的部分在哪里?增加部分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看到学生认真细心做实验的模样、静心思考的神情,热烈讨论的氛围让我激动不已。整节课中,学生情绪高昂,积极参与。由猜想石块的体积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算出石块体积—思考增加部分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的关系,完成了由“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去发现客观规律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学生始终在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中度过,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交流、沟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并学会了倾听同伴的建议。通过探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本节课的实验探索活动带给学生的是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少讲解,把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经过学生自己探索的规律,学生会记得更牢,应用起来更灵活。因为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思考问题。而有趣的实验会吸引学生的更多注意力,老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探索氛围。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这节课在我的引导下,主要让学生做自主探索,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水升高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的道理。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索氛围中,培养了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学习品质,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