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8月25日开始,我去焦作学习了三天。其中一位叫赵谦翔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学习结束后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博文里,但因内心的懒惰作祟,一直未曾提笔。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思想里的勤奋最终占了上风。于是,我现在要弥补这漏下的一笔。
三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幸福却依然在内心荡漾。这种幸福不是做老师的幸福,而是一种有学习冲动的幸福。赵谦翔老师精瘦干练、谈笑风生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听他讲课的幸福里。
赵老师是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的称号等。大概你也不敢相信,硕果累累的赵老师第一学历只是高二毕业。也正如他所说:“我的成长之路是敬业、创业、乐业。”赵老师的报告引经据典,做报告时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再加上他的幽默睿智,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敬佩之情在会场静静流淌。一直以来,我鄙视公开课上,老师那过分夸张的表情,大概和自己不善于表达感情有关吧。但我也深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感染力不可小视。所以,我尽力在找改变自己的突破口。听了赵老师的课,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赵老师把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幽默风趣都融进了课堂教学。再想想自己的课堂,就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教学,根本谈不上对语文有爱,但我绝对是爱学生。看来,光爱学生远远不够,只有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素质,我的课堂才会有所突破。
谈到备课,我更是自惭形秽。赵老师刚教语文时,总是先独立阅读文本,再自问自答,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对照参考书。上课时,只教自己弄明白的,不会的坚决不乱讲,等弄明白后再补教。赵老师的一首诗道出了他的心声:我辈劳心者,动脑最关键。教书悟为贵,授课抄最贱。而我平时备课,却很少独立思考过文本,总是依赖参考书。即使做公开课,也总要上网查些资料。虽然这是采百家花,酿一家蜜,但也有抄袭之嫌。如果独立思考之后,自己把文本想清楚了,想明白了,再去采百家蜜,才能采到对自己有用的蜜,教学才会有自己的特色。
赵老师的乐业精神更让人佩服。作为语文老师,赵老师提倡做母语的孝子:不做母语的孝子,必遭母语的抛弃!没有尽孝的良习,难得母语的芳心。赵老师深深地爱着母语,不仅爱读,而且爱写。
他执教《谈中国诗》一课时,有一个文学欣赏的环节,让学生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这两首诗,用200字写出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学生写完后,赵老师读一篇点评一篇,其优点、缺点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足见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本以为点评完学生的欣赏片段就结束了。谁知,赵老师出示了自己写的文学赏析,给学生今后的赏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难怪赵老师点评时胸有成竹,一针见血,有大师的风范。我呢,却从未写过下水文,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出苦力的教书匠。
已经62岁的赵老师在课堂上精神矍铄,一连给我们讲了三晌的课,却没有一丝疲倦的感觉。他对语文教学的热情笼罩着整个会场,我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报告,连着听了三晌,竟没有一点厌烦的感觉。听赵老师的报告,简直是种享受,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做学生真幸福。我心中不由得有一种冲动:我也应该好好学语文,好好学母语,让我的学生也能不厌烦我的语文课,也能找到做学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