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花开:走进名著人物第四期——圣地亚哥
有尊严地活着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印象
《老人与海》是我所喜爱的一部世界名著,很高兴在此与大家分享阅读此书心得,本文重点谈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老渔民,出海捕鱼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在第八十五天的时候,他钓到了一只比自己的船还略大些的枪鱼,然后他和这只枪鱼几经周旋,斗智斗勇,终于将其捕获,牢牢地捆绑在船的一侧。在归程中,枪鱼的血迹引来无数鲨鱼追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最终带着满身伤和一具大鱼的空骨架回到岸边。
在我所读过的小说里,《老人与海》确实是属于情节最为简单的那一种,3万字的中篇,速度快的同学可能两个小时就读完了。然而这部小说仅凭兴趣草草地读一遍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它值得我们一遍一遍反复去读,直到把老人从字里行间呼唤出来,真真儿地立在我们面前,那时候你才会有被顽强的意志顶得生疼的感觉,同时亦会了悟存在的真实意义。
我在圣地亚哥老人身上读到了人的尊严。
一、对使命负责
P22.“也许我不该当渔夫,他想。不过,我是为这而生的。”
在海上,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一切都会成为问题。老人与大鱼周旋时,力量的消耗折磨着他的神经,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会出现:我到底该不该成为一个渔夫?成为渔夫我就要和鱼作对,就会和自己作对,这样对吗?这样做值得吗?老人的答案是:我是为这而生的。很简单,这不是问题。人和鱼都有其存在方式和宿命,老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和这条鱼在一起,把它带到岸上。他说,我有充足的备用钓线以及一个男子汉所求的一切……I’ll stay with you until I am dead。
小说中侧面刻画了一些年轻渔民,他们取笑老人,很显然,在他们眼里老人是落伍的、倒霉的。老人凭着自己的经验办事,目标只在钓到大鱼,兴趣完全不在如何获利上,他不能为年轻渔民所理解。时代变了,人们喜欢更加物质实利的东西,不再重视过程,不关心捕鱼这件事本身,但老人并未随着这股潮流而动,老人过着贫穷的生活,恪守着自己的习惯,活在勇士的梦里。他的梦中出现的是年轻时看到过的非洲的岛屿的白色峰顶和沙滩上的狮子。老人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和风车大战的堂吉诃德,但他不是堂吉诃德,他的使命是明确的,行动是具体的,他有着异常清醒的头脑,始终在坚持在自己的航线上。
P48.“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在回来的路上,老人遭遇了鲨鱼的追踪,一只接一只的鲨鱼冲过来抢食大鱼的肉,大鱼一点点被肢解,老人感动非常痛苦,他的力气被完全耗尽,仅凭意志在战斗。但他不愿放弃,或者说他认为自己没有理由放弃使命。他必须对自己的内心有交代。
老人的心中有两个画面穿插,一个是名将迪马乔的棒球比赛,一个是卡萨布兰卡小酒店里的扳手腕比赛。老人的精神动力或许正源于此,一场比赛肯定会有输赢,但对自己来说,什么样的比赛才是无悔的比赛——它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是否全力付出。迪马乔“干什么都完美,甚至脚跟上长了骨刺,痛得厉害也是这样”,所以成为老人心目中的偶像,老人会想“名将迪马乔守着一条鱼,能像我守这条鱼这么久吗?”他要自己有信心,对得起迪马乔。在卡萨布兰卡小酒店里的比赛是他同一个大块头黑人之间的较量,两个人紧握的手僵持了一天一夜,这场较量的结果是老人获胜。
从这两件事,我们看到老人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成败被老人超越了,老人关注的并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自己是否尽到全力。这让我很受触动,实际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看准的事很少,放弃的事很多,或许正是因为一开始便心存放弃之念,所以坚持就成了自欺欺人的作秀。有时候,自己认为是被渴望成功的紧张感打败了,但其实是被不能坚持的软弱心征服了。
如果一切都可以放弃,代价只是另起炉灶,换取一个新的希望,那么这希望一定也很廉价,不值得追求。
使命感从哪里来?老人不止一次地说,现在该想的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我生来要干的事儿。这话说得好,生命和使命结合才是真正有质量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才有尊严,才值得我们敬重。
二、完成计划,永不放弃
P13.“他想,我的钓线深度很精确,只不过是我不走运而已。”“走运固然不错,不过我宁可保持精确。那样,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你可以认为老人是很固执的,为什么不随心所欲或随情形而变呢?但仔细想想,你就会悟到老人的智慧。首先我们看到老人的钓饵下的很有讲究,第一个下到四十英寻深的水里,第二个是七十五英寻,第三、第四个分别为一百英寻和一百二十五英寻。这些钓饵分别吸引不同水层的鱼,是在老人经验中鱼出没的位置。这就是老人的战略布局,老人谨守着这个精确度,耐心地等着机会来临,而其他人往往让钓线随水流漂移,有时候钓线还在六十英寻深的水里,渔民却以为已深达一百英寻了。这是老人绝不能理解的。其次我们也可以把老人这种对精确度的严格要求,看作是老人性格的一部分,老人虽然也相信运气,但他知道运气并不是时时都有的,相对于运气而言,精确的预测更为重要,这是经验加科学的结晶。
老人的性格中有一种沉稳而绵长的东西,那就是人生并不靠一时的侥幸,而靠不懈的努力,而不懈的努力又依附于既定的计划。这一点对我也有启发,很多时候计划显得落后而陈旧,它永远赶不上变化的步伐,但完全抛掉计划随心而动更加不可靠,也许一个个机会恰恰在你不断地变动中丧失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随心而动自有其道理,小说中老人也是不断根据已发生的情况来制定新的计划的。老人不是墨守成规的傻瓜,但老人有老人的原则,这个原则带有很强的私人性,我们不好妄下断言。
P44.“保持头脑清醒”“我是个累得不行的老人,但我已经杀死了这条鱼……现在我得干苦活了。”
这种自我解释自我要求的句子在小说中到处出现。如果我们贸然从小说中部任意开读,很可能会误以为小说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这样的内容固然是因为老人在海上过于孤独,拿自己作交谈对象,但也可以理解为是老人不断在强化自己对计划的执行力。我们发现老人虽然是一个人在海上,但他所做的事一件接一件,几乎难寻余暇。这让人恍然有一种感觉,就是老人的勇气,所谓的硬汉精神,其实可能只是不折不扣完成计划的一个执行力。在老人的计划中,成败是排除在外的,只需要一步一步去做,做好上一步就做下一步,情况变了再定一个计划。
我们来大致看一下老人的计划流程:首先是放线下钓饵,然后是按精确位守候,然后大鱼上钩,老人放线和大鱼周旋;老人左手抽筋吃鱼补充体力;大鱼使劲,老人右手受伤用海水洗手疗伤;大鱼打旋,老人杀死大鱼并绑在船舷边;鲨鱼闻血腥而来,老人分别用鱼叉、刀刃、短棍、桨和舵柄与鲨鱼搏斗。每一步战斗前,老人都有一个思考和准备的过程,用的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办法。
老人所遇到的情况显然早已超出计划,原本以为与大鱼的搏斗就是最后的战斗,谁知还有登土鲨、加拉诺鲨以及后来接踵而至的群鲨。情况变化后,老人有所谋划,先后使出自己手中的杀手锏,直至手无寸铁,他没有败给对手,也没有败给自己,只是输给运气而已。
在战斗中,老人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加以分工,一一唤醒,时而让左手休息,时而让背部承担。在最紧张、最无助的关头,他也能下这样的动员令:“拉呀,手。撑住呀,腿。帮忙坚持一下,脑袋。”他最关注的是头脑是否清醒,最期望的是赶快见到海岸上的灯火亮光,这一切向我们展示出老人顽强而又年轻的心,展示他非凡的自信和勇气。怪不得小说中会这样描写:“除了一双眼睛,他浑身上下都很苍老。那双眼睛乐观而且永不言败,色彩跟大海一样。”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句“我是个累得不行的老人,但我已经杀死了这条鱼……现在我得干苦活了。”老人很清楚在杀死大鱼后,自己早已精疲力竭,可使命感和计划告诉他,现在还不能倒下,要接着干苦活,要把大鱼绑到船舷边去。这是命令,不可抗拒,而命令的发出者就是这个累得不行的老人自己。这一点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当计划要求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是否以百般理由推脱,我们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正是因为太看着自己这个“身”,不能令身吃苦,于是只有化为心之苦。
苦是什么?苦就是甜,苦不是意义的指向,但它包含于意义之中。索达吉堪布从佛教轮回本性的角度阐释苦才是人生,很多人不明白,总想让大师指点如何脱离苦海。苦是意念,在《老人与海》中,老人的苦很难与世俗的苦划等号。所以,小说最后小男孩为老人的伤而哭,露台饭点的老板让小男孩转告老人他心中的难过,而老人酣然地梦见了狮子。
老人的尊严属于他自己,别人不懂。
三、尊敬对手
P34.“他为那条没有东西吃的大鱼感到难过,但是难过归难过,他要宰它的决心却未减。它能喂饱多少人呀,他想。但是他们配吃它吗?不,当然不配。它的行为、它伟大的尊严让谁都不配吃它。”
单纯从环保主义、不杀生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显然是狭隘的,小说中描写的老人还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一个以捕鱼为生的传统渔民,他和鱼之间发生着如同动物世界里适者生存样的故事。老人说:“捕鱼能要我的命,也能让我活着。……我决不能太自欺欺人。”这是事实,人和鱼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老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以人之心度鱼之腹,将人和鱼都放在自然法则的天平上,不偏袒任何一方,没有丝毫以人为高等动物而自矜的意思;相反,和不少尸位素餐的人相比,这条大鱼更值得敬佩,它有伟大的尊严,不苟且地活窝囊地死,所以,老人说谁都不配吃它。
老人对大鱼的尊敬使他本人也更加令人尊敬。这使我想到生命设若自己肉体的存在,那无论如何都是渺小的,而一旦把不屈的精神品质附着于人,人生的开阔意义就非鼠目寸光者可以想见了。
尊敬对手就是尊敬自己,尊敬对手就是尊敬生命。说到底人鱼之战其实是因为人的精神投影而变得伟大的。
P49.它同你一样,以活鱼为生。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那样只是个活动饭袋。它漂亮、高尚、无所畏惧。
从这里我们看到连袭击老人的鲨鱼也受到了老人的尊敬,这是需要考虑一下的。大鱼和老人之间的战斗,老人是主动进攻者,他尊敬这个对手是因为它顽强的精神,这还可以理解,那么缘何连进攻老人的鲨鱼,这个抢夺胜利果实的窃贼也受到了老人的尊敬?老人给出的理由是“它不是食腐动物,也不像某些鲨鱼那样只是个活动饭袋。它漂亮、高尚、无所畏惧。”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凡以一己之力主动谋生者皆可尊敬?在老人的眼里“漂亮、高尚、无所畏惧”这几个字是最美好的,老人还是以自然法则为准绳,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不做寄生虫是第一位的。自然界崇尚强力之美,强力在老人眼中成为了尊严的守护者,而尊严则为生命之第一要义。
站在人与自然的适存性上来说,确实可以这样理解,从远古至今,人类不是一直在于自然的斗争中慢慢进化成为高等智能生物的吗?那时候,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是自然中谋求生存的一类物种,为着能更稳固地生存于自然之中,才和万类物种相竞,不断繁衍进化以至于今。但在今天这个人类绝对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我们的星球上已不复存在人与动物的竞争求存之局面,故强力意志这种思想也当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便是我个人的理解。
永不服输、永不言败作为一种精神已经存在于伟大人们的基因之中,那种你死我活的生存逻辑则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审视。好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里,也有一个叫做曼诺林的小男孩,一直悉心地关照着老人,他为老人操心,不是为了得到荣耀和奖励,只是出于对老人的爱。老人也亲口说过“那孩子让我活着”。这种纯朴的爱让我们看到尊严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当然还有承诺,还有祈祷,它们紧紧地将尊严围裹,使之成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