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致使一批书写纸全部不能用。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朋友劝慰他:“相对于书写纸来说,这些是废纸,但能不能把这些废纸变成另外一种有用的纸呢?”他发现这种纸虽然不能用来书写,但其吸水性能却相当好,于是他把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吸水纸巾”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故事二:期中考试英语,全校倒数第二向倒数第一要答案抄,倒数第一用很鄙视的眼神把答案递给他。结果成绩出来倒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一,倒数第二考了班级中间。倒数第二拿着试卷说:去掉我们俩的答案,正确率果然提高很多!
有人问:一块金子和一捧泥土,哪个价值高?
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金子价值更大,但如果你是一粒种子哪?
古语“天生我材必有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搞了个“多元智能理论”,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什么人有什么用,什么位置适合你,什么位置不适合你。在对的位置上可以发挥了专长,实现自我价值,这时你就是金子,被人尊重;在不擅长的领域,注定不会有太大作为,这时你就是垃圾,被人遗弃。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体现的是特殊时代的一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赋予更多的内涵,这块砖在农村可能会被农民伯伯盖厕所用,在城市会被农民工盖大楼用,在北京上海可能会成为高楼大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至少要知道两个道理:第一“少不离家是废人,老不离家是贵人”,年轻人好好学习,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第二我们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不但会让自己快乐起来,而且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努力寻找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每一个人有很多个角色(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领导、部下、同事),这意味着他存在着数个价值,如果我们仅仅冲着他某一个价值,当他失去这个价值时,其他方面的价值往往就会被忽视,那是十分可惜的。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孔明之后,曾说过他得到孔明是“如鱼得水”,羡煞了后世百代。刘备追另一位奇才刘巴更辛苦,追遍了荆州益州,追的过程中,有时高兴得要开宴会,有时气得想把他砍死。
刘巴,字子彻,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集“富二代”“官二代”于一身的他架子奇大,看不起刘备,先投曹操,后投刘璋,归附刘备后又得罪张飞。但人家拽的有本钱,他的才干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于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把他封为左将军西曹掾,也算是知人善任,果然在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儿: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三个动作搞定,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蜀国建国之后,诏命公文什么的都是刘巴写的,国号年号也都是他定的。
刘巴之所以没有诸葛亮出名,也就是因为他的臭脾气,人际关系有失和谐,和刘备闹别扭,和张飞闹别扭,“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不是诸葛亮出手,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我们都是普通公民,一般情况下也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伯乐发现我们,所以在平时无论对朋友还是对下级,得意的话、逞能的话、狂妄的话、尖刻的话、伤人的话,都要少说!
贺若敦(公元517-565年),河南洛阳人。著名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锥子把儿子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有大志,甚为骁勇,善于骑射,博闻强识,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7月,贺若弼随杨广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被杨广诛杀,时年六十四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要承认别人的能力,懂得对他人的尊重。贺若弼父子俩不可谓不优秀,但相同的悲惨命运让人扼腕叹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是平头百姓议论国事,人微言轻,说了也就说了,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你是举足轻重的大臣,有些话不该说的必须闭嘴,否则,你不给自己说的话留余地,命运也就不会给你留余地!
某人在网吧打游戏,旁边一小朋友电话响起:
“我在老师家补课呢!”
某人大喊一声:“网管,拿包烟。”
不一会某人老婆来电话了……!
那小朋友瞥见后突然大喊一句:“老板,318退房!!!”
小朋友真的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