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
朋友虹的孩子子君简直是个小暴君,已经上初中的他动辄就发火,脾气那叫一个大。虹做事风风火火,但也算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孩子很是关心,可她的关心换来的却常是伤心。
这不,子君放学一进家门,似乎就把硝烟味也带了回来。“饭做好了没?”子君喊了一嗓子。在厨房忙乎了半天的妈妈听到这连称呼都没有的问话,心里顿时有点不高兴,索性不理他。
“怎么又吃饺子?你不知道人家不爱吃饺子嘛!”子君对饺子的憎恶让妈妈的辛苦归零。子君噘起嘴巴,妈妈皱起眉头。“不是想给你换个口味嘛!我忙了半天就换你这一通牢骚啊?”妈妈没好气地说。子君的嘴巴噘得更高了,满脸不高兴。
妈妈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子君刚吃了一个就嚷开了,这次声更大:“谁让你放葱啊?我不吃了!”说完,他竟起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砰”一声关上门。妈妈气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这样发脾气的事情是家常便饭,芝麻大的事就会让子君火冒三丈,更不用说学习、交友等大事情了。
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听说了刚才的一幕,顿时火起,爸爸冲房间大吼一声:“把门打开!”子君开了门,垂着眼睑。“饺子怎么了?挑三拣四的,你想吃啥?”子君不看爸爸,鼓着嘴说:“我不饿!不想吃!”“我看你是想吃这个!”说着竟照着子君的屁股踹了一脚……
类似这样的家庭战争一再上演。儿子发脾气,老子武力镇压。随着年龄增长,儿子的脾气越来越大,可武力的效果却越来越弱。每次提起爱发脾气的儿子,虹就忍不住唉声叹气。
其实,孩子爱发脾气跟家长教育的方式有关。我们仔细看看子君的父母对待子君的一些做法,不难发现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父母的问题。当孩子变得爱脾气,家长一定要勇敢地、清醒地反省自己。
首先,子君脾气暴躁、待人粗鲁跟父亲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有关。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对父亲言听计从,对于武力镇压也只能接受。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用新的目光审视父亲。父亲再一味地压制,只会激发孩子有形或无形的愤怒。如果父亲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只是以暴制暴,会让孩子像一座活火山,随时就要喷发。家长动辄就发脾气、训斥孩子,唯一的好处就是发泄了愤怒,事实上于事无补,甚至会助长孩子发脾气的火焰。《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中说:“(孩子犯错时)我发现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多年父子成兄弟”应成为为人父者追求的境界。
其次,子君不懂感恩,与母亲的过度呵护有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就会觉得享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孩子懂得珍惜拥有、体恤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有切身的体验,比如让他承包一项家务活,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等。孩子不仅应享受家的温馨,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地为家付出。
再次,孩子的脾气秉性固然有先天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成长的一路受到的熏陶、影响。亲子沟通有障碍不能不说造成子君性格缺陷的一个因素。有时孩子会以偏激的,甚至极端的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因为他们不愿意父母毫不理会。同时,家长处事的态度也会给孩子最直接的影响。
柏拉图说:“任何坏人都不是出于本人意愿而成为坏人的。”其实,很多孩子在发完脾气后内心也懊悔自责。很多孩子的脾气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一天天变“坏”的。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扫除亲子间沟通的障碍,能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要改变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自身。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路走,一路成长,走错了,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