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境界
“睡眠实在少,处处题围绕。夜来手电光,泪流知多少”。曾听到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求学生涯,那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然而,漫漫学习之旅,注定只有泪水相伴吗?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总是在孤独中求索,在拼搏中进步,在千辛万苦的寻觅之后不经意间与成功撞个满怀。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于那些谈起学习就觉得惨兮兮的同学,我想说学习其实也有三种境界:第一、敬学;第二、勤学;第三、乐学。
敬学是学好的基础。“主无一适便是敬”。用通俗的话来说,全心全意地忠于一件事,这便是敬。为什么我们要敬学?因为学习是有益的,无论是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都离不开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就是天职,是无法逃避。既然如此,就认真地对待。不怠慢学习,不敷衍学习,不打折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应做的。同时,对学问怀着敬意还表现在不盲从,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释疑上。这样才不会成为会移动的两脚“书柜”。
勤学是学好的根本。“万恶懒为首”。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辛勤地播种耕耘,最终也会荒芜。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勤天下无难事”等。古人刻苦勤学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虽然我们今天不必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但勤不能丢。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人们对时间的利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勤学之人会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会让点点滴滴的时间具有价值。勤学之人会自觉地抵抗外界的诱惑,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纵使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也无怨无悔。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德斯鸠也说过:“学习,就等于把生命中的寂寞时光换成享受的时刻”。从上幼儿园到本科毕业近二十年,如果视为寒窗苦读,该是多么痛苦难耐的有期徒刑。何其漫长!如果视学习为享受,那么这二十年就繁花似锦、生气勃勃。其实,学习中的“砥砺切磋”是有趣的。东汉王充《论衡·量知篇》中说:“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意思是:骨头要经过切,象牙要经过磋,宝玉要经过雕琢,石头要经过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宝器.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在学习中不断的与同伴探讨、琢磨就能获得知识和快乐。对知识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就能让我们乐而忘忧。
学习使人头脑充实,知识渊博,谈吐高雅,生命充实,所以,我们要“学而不厌”,享受学习,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