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适宜的教育“紧箍咒”
文/嘉杰
寒假期间,我又观看了电视剧《西游记》,透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让我感悟最多的是里面蕴含的教育智慧,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参悟教育之道很有裨益。
感悟最深的是孙悟空,他在被戴上“紧箍咒”之前,曾大闹天宫、辱骂玉皇大帝,是一个泼皮、无赖、不知天高地厚的泼猴,被戴上紧箍咒,有了紧箍咒的约束后,他才力保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同时他也完成了从“山大王”到“斗战胜佛”的嬗变,这个嬗变历程虽说离不开菩萨的点化,唐僧的教诲,但其根本是因为有了一个能改变他顽劣性格的“紧箍咒”,如果没有了“紧箍咒”这个法宝,以唐僧的肉眼凡胎能耐他如何?也许他早就离开唐僧,聚啸山林,逍遥自在了。因此,“紧箍咒”对成就悟空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宽泛,并且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心里叛逆期,他们喜欢张扬个性,渴望被老师和同伴认可,同时又存在着相对偏激的主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谓是未戴上“紧箍咒”的孙悟空,而教师正在逐步嬗变为“唐僧”,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现在的孩子难以管教”的感慨,不正说明了这个问题么?但唐僧有菩萨的保佑,能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而我们教师只能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寻求适合学生认可的“紧箍咒”,这样才能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最终让他们成人、成才、成功。
那么,适合教育学生的“紧箍咒”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是一种被学生共同认可的规则。这种规则应不同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用对学生的身体伤害来达到教育目的,应该是由学生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为追责。这种准则既要体现人文性又要具有约束力,既要具有惩罚性又要具有警示性。让学生养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让这种规则在学生心中产生共同的归属感,让这种规则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场,
其次应该是一种师生、生生心灵的契约。教育是心灵的浸润,是情感的熏陶,是对错误行为的唤醒。因此教师应该用一种真诚的心理智慧,恰当的行为感染,真心的爱的呼唤,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触摸学生的心思,营造心灵的感应场,让学生在无痕的教育中和教师共度一段心灵的旅程。
最后应该是一种充满行为认同感的教育气场。教师要善于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在学生共同认可的规则指导下,在学生共同心理归属感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共同的教育气场,在这个气场里,人人都是演员,人人又都是观众,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其他人的监督和观照,每个人的成长又都熏陶着其他人成长,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行为契约。
适合学生的教育“紧箍咒”需要用心去寻求,需要用敏锐的双眼去捕捉,需要用真情去营造,更需要用教育气场去关照,它是一种教育策略,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追求无痕教育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