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阅读群”交流感受
昨天晚上,在大家热切的期待中,教师专业阅读群如期进行了第一次阅读交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网络阅读的交流活动,忐忑之余又激动万分,所以,自始至终,我都在凝视着屏幕,“聆听”大家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问题的独到见解。讨论之后,心中有些话大有不吐不快之感,现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出来,聊以平静自己翻腾至今的心情。
一、优秀的主持
对童心老师和他的搭档炉中煤老师,相信校讯通人都不会陌生。让他们两个做讨论的支持人,我想这是校讯通最好的选择。整个讨论过程中,他们始终有条不紊地引领着参与者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对于每一位老师提出的见解,他们都留心思考,及时点评,精彩的,提请大家留意,不成熟的,也毫不保留地质疑,而且他们的观点总是很新颖独特,能发现其他老师发现不了的现象,思考也比大家更为深刻。每当有个别老师的言论偏离了讨论的主旨,他们总会立刻提醒,好让思考的帆船驶向正确的港湾。一个讨论话题结束,他们也总能提出精辟的结论性语言,给大家一个完整的认识。童心老师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主持,虽然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不和谐,但是丝毫影响不了整个活动过程的完美。
二、精选的话题
讨论能否顺利进行,主持人提出的话题很是重要。昨晚,老师们精选的话题主要是以下几个:
1、炉中煤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我们老师素养的问题”,诚如炉老师所言,“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更是今天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
2、如何看待学生?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教育实践,谈一谈对学生的看法。
3、如何在大班额的环境中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和教学呢?我们的学生观在落实方面的困难很多,我们该怎么做呢?
4、老师如何有效阅读。
可以说,主持人提出的这几个话题,基本上涵盖了我们教师工作的最基本的方面,和每位教师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任何一个话题,在提出之际,会立刻得到大家积极的响应,引起热情的回答。
三、精彩的言论
看得出来,进来的每一位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任一问题展开的讨论都不乏真知灼见,因为我就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来,所以,我认真聆听每一位老师的观点,有些老师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举一二。
“秋日呢喃”老师:正如大师所言,阅读是提高老师素养的重要途径。
“想我所想”老师:我觉得大多数老师最欠缺的有关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不缺的就是教学实践经验了。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应该大量阅读这类书籍。
“蓝紫”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文学类书籍,哲学、宗教、经典等,涉猎面应该更广阔些,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想我所想”老师:我觉得书得经常读。近两年,我读了《育人三部曲》《解放儿童》《给教师的100个建议》等书。说句实话,第一遍读《育人三部曲》的时候,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很多不理解,对他说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领会,我就一遍遍地读,现在正在读第三遍,觉得阅读越明白,体会越来越深刻。所以,俗语说的真好:“书常读常新。
“梅子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关怀。班级应该成为快乐的聚会的场所,孩子们在班级里“和而不同”,在这个地方孩子们会感到安全,产生信任,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要求他的样子。
“听雪”老师:首先可以依据所教课文给孩子们推荐课外读物,只是这对老师自身的素养是个极大的考验。有时侯细读一本书就相当于读了很多书。《给教师的建议》值得我们反复来读。读书不在多,主要是自己的阅读方法是不是科学。
四、精辟的总结
童心的总结:
1、教师素养是多方面的,教师素养的核心是为了学生,教师素养的基础是专业阅读。
2、学生观:把学生当成不一样的人,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尊感,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成为我们教育的助手。
3、为了学生,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了提升教育素养,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
4、教师素养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而正确地看待和理解学生,则是更需要以高超的教育素养。而教育素养的提升,读书是基础,是底蕴。
5、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格对人格的感动和影响。教师人格的完善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
6、教育是慢的艺术。
7、教师素养的提升,围绕学生的需要而提升。
8、教师的专业阅读决不能局限于几本教育学、心理学。
9、《给教师的建议》是绕不过的经典
炉中煤的总结:
1、在我们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孩子需要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有耐心,要能够用我们的观念来指导工作实践。
2、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苏老先生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不但要去阅读,更要注重把课堂内容指向学生内心,而且还要对老师的语言素养和心理知识有着很高的需求。
五、生动的案例
大家不但对主持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还有老师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如,济源的“花落一地”老师的生动案例:我有一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他经常放肆的很,我说一句他就和我对着干,我让他说的时候,他又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开,弄得我的课堂无法进行,每当此时我都觉得自己很失败。大家告诉我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发言纷纷,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热情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真正体现了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无私精神,当时的场景令人感动。
当然,感觉昨晚的讨论也有有待提高之处,今天也斗胆列出:
1、接贴太随意
苏大师强调要培养孩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可是有的老师看到话题就回答,热情可嘉,但是稍微有点文不对题,好像没有经过思考,所以主持人一直提醒大家先思考前一位老师的言论,然后慎重作答。
2、粘贴代替现场讨论
讨论过程中不时见到老师的“长篇大论”,这样能显示老师充足的准备,但是,我从中也发现个别片断异常熟悉,原来是老师从自己博文中粘贴了大段文字,一下盖满了整个屏幕,有点应接不暇之感。个人认为,现场讨论不是不可以引用自己文字,但是要是高度概括一下是否更有利于其他人的学习接受,而且不碍观瞻?
3、个别言论大而空
参与讨论的都是一线的教师,大家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解决一些我们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尽管主持人的话题很得当,而且大多数老师的回答很精彩,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大而空的漂亮话和官话,感觉不是自己智慧的结晶,倒更像是从一些论著方面“移植”来的,虽然很深刻,但对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敬请谅解。
因为热爱网络中这方净土,所以期待我们的讨论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