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像少年作家张牧笛那样爱上阅读作文

2018-11-21 
“90后”——一群茁壮成长的少年,带着扑面的清新和睿智,向我们走来。张牧笛无疑是其中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今年16

“90后”——一群茁壮成长的少年,带着扑面的清新和睿智,向我们走来。
张牧笛无疑是其中璀璨耀眼的一颗明星!今年16岁的她是天津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12岁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五十余万字,在全国性的征文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四十余次。2005年,同时获“全国十佳中学生小作家”和“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2006年8月,长篇小说《走走停停》在首届“金葵花”全国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获评委会特别奖。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小说《走走停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出版发行。
偶然在儿子订阅的《儿童文学》2008年7期上见到有关她的报道,我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用美好素描时光》这篇卷首语中,她如是言:“在梦想成为真正的作家之前,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会领略生活之美的人。这很宝贵,真的。健康的灵魂比圆满的文字重要的多。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遵照自己的内心塑造文字生命。那些卖弄技巧、炫耀才情、脱离不开自我的写作,不会拥有充沛的生命力。文字坚不可摧的内核,一定源于内心的质朴和纯洁。”从这段朴素而又深刻的独白中,我看到这位90后女生对文学与人生的纯真的认识,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应有的情怀!
我是一个天生敬慕赤子之心的人,惟愿与天下赤子相识。
好在就在这期《儿童文学》中即登出《心中的彩虹——走近“90”后少年作家张牧笛》,读罢这篇访谈文章,我不禁感慨:阅读与思考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下面仅从三方面与诸位博友分享心得:
一、牧笛的个性阅读与视野。
小编问:“牧笛,阅读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牧笛以颜色释之:红——经典作品;橙——童话;绿——诗;蓝——哲学;紫——闲杂文学。好喜欢这种有色彩的阅读!10岁那年,牧笛以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上下两册《飘》,有阅读经验的成年人应该知道这样的读法别说吸纳书中之精华,恐怕连小说之情节都未必能完全搞清。但小牧笛得到了一段难忘的阅读体验,一种别样的色彩记忆。“我感受到了那么一大片飞扬壮阔的红色,像火焰一样,穿透岁月,逶迤而至,以其旷古的缄默,让我幼小的心灵震撼到无语。我和我日常所在的琉璃般的笼子,就被这无边的红色融蚀了,四周鼓满鲜活的风暴,让我无从驾驭,又流连忘返。哦,是的,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玄妙,深刻,像是光和影,既可能亘古不变,又可能稍纵即逝。我惊诧到难以呼吸。”阅读就是这么样的神奇!虽然小牧笛完全不能驾驭这部书的内容,但她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得到了有的人可能一生也得不到的东西。我钦佩小牧笛的父母,是什么样遥远而深邃的眼光让他们可以允许让女儿做这样完全无功利的阅读。换了是我,会不会质问孩子,这书是你读得懂的么?又或许在孩子读后来个功利无比的检查,说说哪个人物跟那个人物怎么了?如果真是那样,我想张牧笛也就不是今天的张牧笛了!
牧笛的阅读视野,想想也是很神奇的。一方面铺天盖地,令人叹服;一方面又指向明确,纤尘不染。仅将访谈文中所涉及的篇目罗列一些,可窥一斑。《飘》、《童年》、《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巨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泰戈尔诗选》、《小王子》、《汪国真诗选》、《苏菲的世界》、《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庄子》、《幻城》、《哈利波特》、《沧月镜系列》、《青铜葵花》、《上帝的荒野》、《七月安生》以及屠格列夫、梭罗、爱伦坡、鲁迅、沈从文、周国平等人的作品……(必须用省略号,因为这只是访谈中随口提及的)我不得不佩服牧笛的阅读量的确惊人。我也开始有点相信这次“书香校园”活动中那位叫张树杨的同学所创造的奇迹:一学期读完995.6万字作品。孩子总是能创造奇迹的。牧笛的阅读视野似有专门的策划,倾向于纯洁、睿智、深刻,一如她的写作风格。
二、牧笛“人书合一”的秘诀。
读书的最高境界自然是“人书合一”。牧笛做到了这一点。我想除去天赋以外,还应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1、“因悦而读,因读而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高兴去读它,自然越读越有兴趣,爱不释手。因悦而读,因读而悦。良性循环,自然受益匪浅。至于很多家长所提到的孩子不喜读名著的问题,在牧笛身上却不存在,我想定然亦是拜其父母所赐。父母的耳濡目染,完全可以打消孩子对名著的畏恐心理,而一旦深入其间,那魅力往往比一般闲杂书胜强百倍。
2、“每逢妙语佳句,我都习惯性地抄录下来。”访谈中举出了牧笛抄录妙句的例子,我发现那也是极有眼光的。如:“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这样的句子足够人一生去回味。事实上,很多精辟之语注定融入读者血液,伴其一生成长。
3、“精彩的段落,也用心记忆。背诵提升了我的语感以及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诚如斯,茅盾背《红楼梦》,沈从文背《资治通鉴》,苏步青背《古文观止》都是例证。牧笛也是博闻强识,诗文尽在腹中的英雄少年,假以时日,籍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厚淀,不成大气都难啊!
4、“阅读经典不能浅尝辄止,东鳞西抓,与文字相比,思考,具有更率真更强大的穿透力,引领我们潜行于深层的世界,感受到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综合。这,是思考带来的不可捉摸的无限。”思考,往往是我们普通读者所最缺乏也是最忽视的。一本书,总以为从前到后都读过了,便可以束之高阁或者弃之敝隅了,殊不知,书最大的价值尚在字里行间潜藏着,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刚刚露出了一个小角。智者,是绝不会放弃思考的。正是思考,使得牧笛迅速地接近了一部部作品的核心!
三、牧笛的思考与深度。
诚如牧笛所言:“我的思考习惯,心灵热忱,写作倾向和有限的才思,很多得益于经典的阅读。寂寞的书打破了我的寂寞,孤独的阅读滋养了我的孤独。”显然,这种孤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独,所以牧笛说打破了寂寞,却滋养了孤独。在她看来,寂寞是渺小的直观感受,孤独才是深沉的内在感受,孤独里孕育出一颗赤子之心。我也在想,为什么经典就更能让人大有所获,接近生命本真?其实这正是孤独的产物,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造就伟大的经典。我们不曾生活在那个时代,不曾与那个伟大的作家会晤,但经典给了我们走进伟大心灵的机会,难怪一读而生命为之厚重,灵魂为之升华!牧笛由高处深入文学之心,再反身折回童话,玄幻,武侠……都能迅速通其门径,收获远在同龄人之上。读童话,她相信“童话有气质,它们纯粹,净白,悲欣交集。”读诗歌,她明白“美,是天然的,是命定的,是世界本来就拥有的。”读哲学,她觉得“比安静更为重要的是独行,灵魂在高处,不被虚华漂染,不与伪善接壤,独自享受生命中的悠然与宁静。”

“世上总是会有那么多的美好让我们过目不忘。”那么,就让我们像少年作家张牧笛那样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学习她,打开一本书,推开一扇窗,迎接扑面而来的一万米阳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