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充满诗性的浪漫
——观苏联电影《山村女教师》有感
看过太多关于教育主题的电影,大都与悲情有关。这大概皆缘于教育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意味着新生和希望吧!而希望往往在苦难中孕育而生。
如伊朗女导演萨米粒·马尔马巴夫执导的影片《黑板》,讲述了两位背着黑板的老师穿山越岭寻找愿意接受教育的孩子的故事。那块黑板将胜过任何一种尖端武器带给人们的震撼力量,它穿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当瑞波尔老师中枪倒下的那一刻,教育的内涵已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白,教育成了现实世界的巴别塔。
再如1994年由何群执导,根据作家刘醒龙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凤凰琴》,通过描写高考落榜农村青年张英子到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以余校长为代表的民办教师在恶劣条件下坚持教学的感人事迹,刻画了他们平凡而又高大的形象,歌颂了乡村教师热爱祖国、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还有《山村女教师》中的女如学生瓦尔瓦拉,她放弃了城市,而选择了山村;她承受着爱人被捕的痛苦,忠诚于教育事业。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悲情。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只有悲情才算得上伟大,或者伟大需要悲情的填充。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荒谬之辞吧!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勿庸置疑的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是伟大的。伟大的人不怕牺牲,但我却不愿意看到伟大的背后带有所谓的“伟大的”悲情。
还好,感谢编剧斯米尔诺娃终究在悲情的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烛光焰,让我们感觉到了希望的力量,感知到了喜极而泣的温暖。
“我们结婚吧,明天就结婚吧!”这是女主人公最真情的告白,这是女教师最幸福的告白,只有教育者是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才是幸福的。
我们已经走过了悲情的年代,我们的教育更多地需要浪漫,充满诗性的浪漫。
我们的教育只有充满浪漫,我们的教育理想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站在第一线的工作者才能热爱。
不同的时代,对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行为表达,而热爱则是永远不变的旋律。和着这样的一种节拍,将我们的教育行为以诗的方式呈现,才是《山村女教师》跨越时代的真实变迁。
背负教育的使命,热爱不变,期待不变,幸福恒远,希望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