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知耻未必勇作文

2018-10-30 
知耻未必勇——我读《正面管教》也许我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见:总是以为只有发怒才有力量,总是以为这种力量
 

知耻未必勇


                        ——我读《正面管教》

也许我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见:总是以为只有发怒才有力量,总是以为这种力量可以证明自己的强大,可以借此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事实是,当我们以发怒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发怒时,可能孩子们会在你的盛怒中感到惧怕而暂时屈从于你的意志,但是,孩子的伤害也就由此产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以屈辱作为自己成长的前提。而我们盛怒的淫威除了给孩子带来屈辱、自卑的感受和“我很差劲”的自我暗示外,还能给自己带来身体的损害、形象的丑陋和教养的缺失。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意思是说,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于勇敢。“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所以,知耻近乎勇是儒家对修身的道德要求,但是,这里的“知耻”更多的是指一种道德自省后的自律,而不是被动的受辱和备受指责。相反,如果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儿童常常生活在被别人设定的“耻辱”的阴影里,那他很少会因此变得“勇敢”,相反,他会因此而自卑并且可能逐渐自暴自弃下去。所以“知耻未必勇”。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想想你自己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感觉吧。你当时有合作的意愿了吗?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你感觉到自己受到要做得更好的激励了吗?如果是,这种激励让你感觉好吗?是否是建立在你对自己或他人的负面情绪之上的?你是否觉得更想要放弃努力或者掩盖错误,以免将来再受羞辱?这里,我们不需要多此一举地给出答案,因为,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共同而确定的答案。所以,“基于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这种感觉和潜意识中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

心理研究表明,批评和表扬对优等生产生的效果差不多,然而,批评和指责对后进生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效果,只能使他们向更差的方向上快速地滑去。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我想说的是,知耻常常不会变得勇敢,反而往往会变得更加自卑而消极。我们成人,不要借助于怒气和声嘶力竭的咆哮来吓住孩子,从而达到管控孩子的目的。易怒能说明什么呢,除了证明自己的无能外,什么都证明不了。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威德不足以服众的时候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其实会事与愿违的。 有学问有道德之人,必定是谦恭而坚定的,哪里会用发怒来招致他人的怨恨呢,哪里会用发怒来控制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从而让孩子们叛逆而堕落或者恐惧而顺从呢?

很多时候,我总是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面对自己的学生的时候,无论他的基础再差,问怎样简单的问题,我都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可当我自己孩子对一个问题想不明白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自己的情绪。这在潜意识里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我的孩子就应该很优秀?简单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在他这里?仔细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和我儿子的现在比较起来,是不是远远的不如。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变得心平气和,面对孩子,首先让自己变得和善。

其实,和善可以同时坚定!对,和善而坚定的方法!你可以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表达你坚定的态度!

当孩子不能按计划完成作业的时候,当孩子看电视忘了去睡觉的时候,我开始和孩子认真讨论处理问题的方法,当他做好几点完成作业的计划后,时间一到必须做到书桌前去。我根本不需要发怒,只是平静地告诉孩子,儿子,你的学习时间到了,无论他如何不情愿,你只需要平静而坚定的给他一个微笑,什么都不要说了。

作者在这本书的“引言”中说,“每次只尝试一种新方法”,并且逐渐前进!哪怕我从这本书中只学到一种方法,那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并且把这种态度贯彻到我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去,也应该是值得祝贺的事!

2016/3/8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