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作文

2018-10-20 
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在中小学所有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应最富有生机与活力。这种活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因为学
 

呼唤语文教学的回归

在中小学所有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应最富有生机与活力。这种活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材料的广博性、人文性和情感性,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尽情畅快地表达,并体会语言组合的微妙。让智慧在碰撞中施展魅力,让思维在突显中释放张力。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语文教学越来越背离教育的初衷,功利化的倾向渐渐淹没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在新课程改革与探索之际,怎样让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

让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的本真,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语文教学应杜绝表演,还课堂以真实。陶行知曾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必太多的虚假与做作、不要违心的恭维与客套,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向学生示范怎样才能做真人。在和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时候,教师要说真话、动真情、做真事。在一些大型的观摩课与示范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过人”的教学本领,在课堂上极尽表演之能事,或朗声高诵,或蛊惑煽情,整节课教师满脸堆笑,肌肉仿佛僵硬和凝固了一般。课堂上并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这样一则故事:在课堂上,李老师要示范朗读诗歌《再别康桥》,但是,他发现班里有个女生朗读得非常好,甚至还在他朗读水平之上。于是,他就很谦卑地请这个女生做自己和班里其他学生朗读指导的老师,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实,当老师感到技不如人的时候,放下架子,邀请学生来做自己的老师,不仅不会失去教师的尊严,相反,学生还会为教师的真诚所感动。教师有意无意表现自己真实、真诚的一面,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老师都能就一些问题做真诚、自由的交流与沟通,没有思维上太多地限制,也无严格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让思想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在生动的学习中洞察世间万物,体味人间真情。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都能享受去掉脚镣跳舞所带来的快乐。

第二,语文教学应重视古诗文的积累,还课堂于琅琅诵读。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典籍。这些典籍由于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有的已深深打上了历史的标签,被封存了。可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它们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经典的古诗文中,找寻可以替代如今拖沓冗长罗嗦繁杂文章的生动因子。大浪淘沙,能够流传下来的就是经典。走进经典,就能感知大师们跳动的脉搏。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大量引入经典诗文,让它们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从而让师生共同寻找民族的且深厚的、丰富的内涵。

在语文课堂上,把经典的古诗文拿过来,师生共同美吟诵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改善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儒家学说的修齐治平,道家思想的恬淡隐忍,佛家理论的清空颖悟,无疑都是学生们修养身心、丰富思想、提升品位不可多得的财富。有时候老师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不一定起到的效果,往往一首诗背下来,学生自然会悟出许多的道理。

第三,语文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还课堂以鲜活。现在的语文课堂之所以没有活力,除了跟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繁琐地分析之外,还有就是老师未能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就是在生活,就是在享受生活的快乐。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贴得很紧,如果教师在教材和生活之间找准切入点,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一种机械的学习、一种缺少活力的学习。把生活引入课堂,还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书写生活的点滴感受。我们一直说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不仅是指作家的创作,学生的作文习练也应体现这一点。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胡编滥造痕迹明显,这跟老师缺乏引导学生把生活的源泉注入到激情的创作中有关。写作是一个人表达情感、表现情绪的重要方式,要想让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关键是要熔铸作者真情实感。生活中有苦辣酸甜,人生的道路有平坦也有泥泞。生活中我们成长着、成熟着;生活中我们欢乐过,彷徨过,悲伤过也振奋过。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经历,更应是将来留给生命垂危的自己回味一生的财富。生活和我们紧密相连,生活和我们的写作也息息相通。每次作文教学中,我们都能以教师对于生活的理解来启发并示范给学生写作就是在书写你最熟悉的生活和对生活的体验,那么就解决了学生无素材可写及不知如何写的困惑,他们在写作课上才能不再眉头紧蹙、搜肠刮肚。

第四,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的渗透,还课堂以感性的表达。语文教学培养人才,还应借助动情地表达。现在的语文教学,师生理性的分析多于情感的交流。语文课堂上那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动情的表达几乎见不到了,难道是现实世界的无可奈何让人丰富的情感遭遇了荒芜的沙漠?应当承认,理性的分析能锻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不能忽视的是,语文学科文本的特色决定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在语文课堂上只是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更应该着手于学生美好情感地释放。让学生在动情地表达中,感悟语言魅力,升华美好品质。语文学科学习的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这是学生能从中获得感性表达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唤起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要让学生能够从有色彩、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文字里去体察世界,感悟美好人生。看《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教师激情的表达酣畅淋漓。在这种动情语言风暴地“袭击”下,学生完全被陶醉了,学生的情感在不自觉中已经升华。

让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走进语文学习的情境,努力营造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氛围,心不设防、意无顾虑,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释放自己美好的情怀,让课堂的上空都能飘荡着来自于人间最温馨、最感人的心曲!

只有我们用心去经营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心目中最有魅力的课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