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源自潜心钻研备课。毫无疑问,好的教案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教案既是教师心血的凝聚,我便想到了为自己的每一篇教案命名,把它们典藏于我的专业成长档案之中。试着这样做时,才猛然发现原来为教案命名有那么多的好处,真令我喜不自禁。
以我最近所上的三篇文言文为例,《曹刿论战》的教案名为《一“论”立骨,呼出形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名为《拿捏文本,高擎主题》,《愚公移山》的教案名为《中心开花,诱思探究》。为教案琢磨一个堂堂正正的好名,其实正是在为自己的课堂寻一个更理性、更艺术的高度。一边思索教案名,不知不觉地就展开了对授课思路的再梳理。曾经在武凤霞老师的博文《备课也是有诀窍的》中读到教师备课前“应在虚拟的场面中呈现教学流程”,而我试了多次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没想到为教案命名这个想法却意外地帮助了我,使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且感觉兴味盎然。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名顺了思路也便扬帆起航了,就像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牵引着你前行。
那么怎么才能为自己教案起一个好名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一头扎进文本中,精读细品,深思熟虑,最后明确主题,删繁就简,教案名方能跃然于心上笔端。简介一下我这三个教案名。《曹刿论战》中心不在“战”而在“论”,这是关键。文章依托“论”分别展现曹刿高超的政治远见、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鲁庄公在此两方面的懵懂无知。故此教案围绕“论”字为中心进行构思设计,引导学生寻“论”,启发学生思“论”,迁移学生置“论”。总之,想尽办法让学生在体会、比较中逐渐感悟出人物形象。故“论”乃一文之骨,骨立而课堂必然鲜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我参考余映潮老师的教案设计,请学生找出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字,然后理线连珠,步步深入文章的中心。高潮处则是我以“思”、“讽”二字作结,高擎出邹忌这个善于思考的智者形象。《愚公移山》是一篇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和争议的课文,如果老师以“话题教学”的方式,任学生自由发言,很有可能造成“过度理解”,使课堂游离于主题之外。所以我立足文本,立足于寓言这一文体,有限地开放课堂,使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细细品咂内涵。比如,在诵读板块,我将文中人物对话的主要标点符号挑出来,让学生看着标点符号复述对话内容,模拟人物语气;在文义品读板块,我要求学生找出移山之因,移山之难,移山之志,移山之果。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试析课文的寓意以及它的现实性,把愚公精神不夸张也不贬低传递给学生。
为教案命名起初仅仅是出于艺术的考量,但最终收到的效果却是使我明白了最美的课堂来自细心研磨,精心构思,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