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置顶]拙著《为课痴狂》自序作文

2018-10-18 
端午节,出了本新书《为课痴狂》。编辑这样推荐:一个特级教师的日常感悟和深度思考一个呆萌老师和106个麻辣学生
                         
   [置顶]拙著《为课痴狂》自序作文   端午节,出了本新书《为课痴狂》。      编辑这样推荐:     一个特级教师的日常感悟和深度思考

一个呆萌老师和106个麻辣学生为课痴狂的鲜活案例



一本重视语文体验的实用操作手册



一个温情暖心亲切轻松的学教系统



一个师生互学共进的课内外融通平台



一本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理念汇编



一段可观摩可模仿可批评可升华的真实教学生活



一片温馨美好的语文教育桃花源

      作者从语文教学课堂、阅读、写作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将她独创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实践一一记录。真实的课例、本原的记录、图文并茂的创作与点评,很有说服力。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书稿语言诙谐、生动活泼,是重视语文体验的优秀教育范本,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实用手册。        读者这样评价:    书很宽大,拿着读起来很趁手,纸张也舒服。最重要的是内容,文笔轻松而情感浓沛,故事流淌而理念内涵,满篇满纸的师生情、教育思,不愧当今基础教育界最一线、最实用、最真实、最不浮夸、最不空洞、最接地气而又最特立独行的情感、思想和文字!     我本人这样写自序——                                                 痴迷在语文课程里

(自序)



 



我是个弃儿,是一对质朴善良的中年夫妇收养我,给了我幸福的生活。



15岁那年,我初中毕业,父母把我送进师范学校,希望我把知识、爱心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孩子。那时,师范学校的操场后边,有一片“桃花源”,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我和我的同学们常去那里读书、漫步,内心弥漫着幻想——是的,那只是幻想。我18岁从教,40岁被评为首批河南省名师,这22年间,我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只是顺应职业的需求,成全父母的希望。我并没有更多的理想。偶尔,我也会抱怨工作的疲累、课程的繁琐。22年,我过着敬业爱岗、波澜不惊的8030天。



2009年,我任教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原本是一个弱班,但我和我的学生、我的同伴相互鼓励,彼此热爱。一个学期后,弱班变成了强班。同事们说,即使不教我们班的课,走在校园里,在3000个孩子里头,也能分辨出哪些是我的学生,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脸上含笑、目光炯炯有神却又调皮可爱的。在校园的任意一隅,可能都有他们或争论不休,或窃窃私语,或低吟浅唱的声音和身影。他们沉醉在对新知的探索中,无所畏惧。这是他们共有的名片和标签。由于教室位于年级最东端,大家称我们 “东方不败”。2012年,这个班初中毕业,即使是班里最弱的孩子,在高中也当上了副班长。当我把孩子们送毕业,当他们发展得如此之好,蓦然发现,在我的心里,对教育、对语文课程早已有了深深的迷恋。彼时,我已经44岁。



2012年暑假后,开始新的征程。我又承担起七年级七班、八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我将一直陪伴他们到毕业。我热爱孩子,把自己全部的身心融入课程里——是的,我说的是“课程”,而不是“课堂”,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也包含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还包涵语文课堂与其他课程、师生课下交流和接触、师生的校内学习生活、校外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相长和语文实践。课程里的学习与创造,可能是有意安排,也可能是偶然发生。最好的课程,预设与生成并存,尤其是即时生成,对师生创造力的涵养,有深远的意义。对课程的痴迷,使得我的一切活动,以孩子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植根在少女时代读书、漫步的地方,我倾力创建一片语文教育的“桃花源”——



在那里,有优美的成长环境,窗明几净,教室温馨,每个角落都是风景,随处有书,有笔,有球,有花儿绽放,有鱼儿游乐,有针线、风油精、云南白药……这是大家共有的家园,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人人以生活在这里为自豪,人人以保护她、发展她为己任。因为,语文就是生活。



在那里,师生平等,没有尊卑界限,但有民主和谐,启迪引导。所有的课程,不是老师在传授,学生在被动接纳,而是师生的共享。每一节课,都有琅琅读书声,既有师生同读,又有个性阅读;每一个人,都可以凭自己喜欢的声调、情感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结束,互相看一眼,笑一笑,聊一聊,交流阅读体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写作课,师生共写、互评,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字面前,老师不是权威,学生也可以是作家、评论家——“池塘波绿皱,小荷争出”也是课堂风景。对于学生的表达,老师不压制,不呵责,不专断,只是不动声色地呵护、唤醒、激发、启迪。课堂上,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共识,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争鸣,有“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彼此欣赏。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有一群人在一起,理想相同,生活方式相同,各人自我教育,同时也就是彼此互相教育。”



在那里,拒绝课业负担。师生所有的活动,都不是为了分数,但不害怕考试,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所说:“好的分数是教育额外的奖赏。”



在那里,不仅仅有知识的增加,更有心灵的滋养——孩子和大人,一体化成长。纪伯伦在《先知》里这样评说老师:“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教师最终的使命,是对学生灵魂的喂养;教育最好的效果,是“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知道,我的言行、思维、心态、襟怀,都是教材。不断地锻造内心,秉持信念,探寻教育规律,其乐无穷。



曾经,我是个弃儿,我得以存活并且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源于我遇到了爱和希望。我报恩的方式就是:以我所能,全力以赴,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语文教育。



我已经46岁,但对课程的沉醉与痴迷,使我像一个孩子,对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孩子以及他们的每一篇习作,充满了好奇心与新鲜感,充满了研究与实践的激情与信心,充满了一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和我一样,陶醉在语文课程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这是我最大的职业幸福。



曾有电视记者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崔琦:“你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一定很辛苦吧?”崔琦说:“哪里!我每天都带着好奇的心情进实验室,不知道实验结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意外惊喜。每天的实验就像过节一样快乐!”是的,对课程怀着好奇、热爱、快乐与玩的心态,我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何等美好呢!为爱课程而痴迷,因爱孩子而癫狂,我将不负公平厚爱的命运,质朴仁慈的父母,纯洁可爱的孩子。



                                     



2014-02-14



 

热点排行